三、学校“创建”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学生具备成材的良好基础,教师自觉、自主发展,学校创新形成制度
(一)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创建”工作的总目标是:学生具备成材的良好基础,教师自觉、自主发展,学校创新形成制度。它由以下五大目标构成:
1. 全体毕业生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和学会创新方面具备良好基础
选择我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希望达到的直接目标不仅是顺利通过高考,而且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他们及其家庭所向往的较好的大学乃至重点大学。学校尊重他们的愿望,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这是学校的责任。同时,学校认为,学生应当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与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不能通过机械学习而达到,而需要学会学习。学校应当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和学会创新(简称“四个学会”)方面具备良好基础,这样才不仅能够使我校的毕业生实现他们升学的愿望,而且能够在大学里继续获得更大的发展,在今后成材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发展。这是学校更重要的责任。
2.在德育、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创新制度与实施架构
学校确定,主要将德育、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等4个方面作为促进学生打好成材基础的基本途径。在上述方面,一方面要认真总结以往有益的做法,另一方面要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创新。学生的“四个学会”,是相互关联、彼此促进的相对完整的结构。因此,学校既要分别认真设计和实施各个方面的创新项目,更要从整体上认真设计和运行能够使各个创新项目相互关联和彼此促进的制度体系。学校的目标是,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将那些经实践检验是科学的(即反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本规律)和可行的(即符合学校实际的)创新项目及制度体系,逐步稳定下来,成为学校日常性运行模式,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其中,创新制度的相对稳定,又能够使学校和教师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使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始终处于相对领先的状态,保持先进性。
3. 全体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能够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标准,部分教师能够初步形成各自的特色
学校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号召,而且是国家的法律规定,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执行国家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律规定,都应当履行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律责任。学校将通过民主程序,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采颉优秀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制定和实行本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准。同时,各个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学生工作等有所不同,面对的学生存在年龄、发展水平等差别,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研究也各有特点,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既具有共性标准,也需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定策略与方法。学校的目标是: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全体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能够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标准,部分教师能够初步形成各自的特色。
4. 学校初步建成能够促进全体教师自觉发展、自主发展和探索创新的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认为,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当服从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应当以“和”为核心内涵。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有序,为了确保所有的教师都能达到本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准,学校需要制定并实行“刚性”的教师管理制度。但是,即使是“刚性”的教师管理制度,也应当通过民主程序产生和执行,应当引导教师们在内心里共同认同和接受制度的“刚性”。这是“刚性”中的“和”。教师不是被迫接受,而是自觉接受。同时,教师管理制度应当体现“和而不同”,尊重并鼓励教师的良好个性,引导和支持教师自主发展,探索创新,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学校的目标是: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成能够促进全体教师自觉发展、自主发展和探索创新的教师管理制度。
5.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效,最终需要得到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认同与赞同。学校认为,学生家庭和社会既高度关注一所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也同时关心自己的孩子或下一代在做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发展。即使一些家庭对实施素质教育存有误解,对其子女的成长存有片面认识,但他们的本意并不是要将子女误导到片面的发展方向;即使社会一些舆论存在误导,但它们也不是要将教育误导到错误的方向。因此,学校需要主动而有效地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需要主动而有效地加强对社会宣传本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实践,实行开放的素质教育,努力使学生家庭和社会能积极参与学校的素质教育实践,增加对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使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效获得学生家庭的正确评价,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二)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创建”工作的具体目标是:
1. 学生发展目标
1.1 学生发展总目标
1.1.1 定性总目标:全体学生的素质结构合理,素质的各项要素达到良好水平,在四个“学会”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学生个体的素质要素优势明显,为造就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家庭和社区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赞誉度较高。
1.1.2 定量总目标:毕业考试(含品德测评和体育科目考试等由教育行政机关设定的考试科目)合格率和高考上线率保持在接近100%,重点大学录取率逐步提高并稳定在50%以上;“社会实践”合格率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保持在接近100%;家庭和社区的抽样评价结果良好率在80%以上。
1.2 学生发展具体目标
1.2.1. 品德、人品与社会活动能力目标
1.2.1.1 帮助学生打好“学会做人”的以下基础
1.2.1.1.1 能正确认识对自身、家庭、班集体和民族的责任,基本形成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
1.2.1.1.2 能清晰地认识学习中的“做人”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1.1.3 能自觉地设计、实践自身的“文明形象”
1.2.1.1.4 能主动关心父母及家中长辈,学会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帮助家务
1.2.1.1.5 能主动关心和参与班级建设,学会有效地与同学沟通、合作
1.2.1.1.6 能主动关心和参与学校建设,学会有效地与教师、领导沟通
1.2.1.2 帮助学生打好“学会发展”的以下基础
1.2.1.2.1 能自觉地提出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要求并加以实践
1.2.1.2.2 能主动帮助家庭设计家庭发展计划并努力参与家庭发展
1.2.1.2.3 能学会宽容同学、赞扬同学和为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1.2.1.2.4 能学会独立地组织同学完成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1.2.1.2.5 能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2.1.2.6 能正确认识“民主”的本质,学会参与民主、实践民主
1.2.1.2.7 能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1.3 帮助学生打好“学会创新”的以下基础
1.2.1.3.1 能自觉地锻炼自身意志力,具备较为稳定的进取精神
1.2.1.3.2 能学会对新事物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1.2.1.3.3 能学会敢于批判和如何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1.2.2 知识目标
1.2.2.1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1.2.2.1.1 能学会如何有效地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自己清晰的知识记忆分类
1.2.2.1.2 能学会如何有效地将书本、理性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实验知识(社会实践)结合
1.2.2.1.3 能学会如何适当地将理科的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
1.2.2.1.4 能学会如何适当地将文科的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
1.2.2.1.5 能学会如何适当地将文科、理科的知识相互联系
1.2.2.1.6 能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类、运动类知识
1.2.2.2 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科技新动态、新发展
1.2.3 技能目标
1.2.3.1. 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学习技能
1.2.3.1.1 提高学生书面书写速度和计算机文字输入速度
1.2.3.1.2 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
1.2.3.1.3 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信息查阅技能
1.2.3.2. 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理科实验技能
1.2.3.2.1 熟练掌握教材规定实验技能
1.2.3.2.2 能自己设计理科实验题目
1.2.3.2.3 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科技小作品制作技能
1.2.3.3 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艺术、体育技能
1.2.3.3.1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艺术技能
1.2.3.3.2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技能
1.2.3.4. 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家庭生活技能
1.2.4 能力目标(社会活动能力安排在前面)
1.2.4.1. 学习能力
1.2.4.1.1 学习的自我计划能力
1.2.4.1.2 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1.2.4.1.3 学习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1.2.4.1.4 分析和解决知识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1.2.4.1.5 学习效果的反思能力
1.2.4.2艺术、体育欣赏能力
1.2.4.3. 个人理财能力
1.2.5 健康目标
1.2.5.1 体质健康 体能增强
1.2.5.2 心理健康 人格健全
2. 教师发展目标
2.1 教师发展总目标: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促进每一位教师具备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合理的专业素质结构,知识不断更新,实现传统师德与现代师德相结合,传统技能与现代技能相结合,具有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教学创新意识与教学能力、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在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形成各自的特色。
2.2 教师发展具体目标
2.2.1 教师知识发展目标
2.2.1.1 在任教的必修科目方面,专业知识注意定期更新并熟悉相应的生活和实践知识
2.2.1.2 在任教的选修科目方面,注意学习选修科目知识
2.2.1.3 了解德育、课程和教学理论,并能了解新进展
2.2.1.4 熟悉必修科目的相关学科知识
2.2.2 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目标
2.2.2.1 共性的传统职业技能
2.2.2.1.1 掌握板书技能:书写规范、熟练
2.2.2.1.2 掌握语言技能:使用普通话;语速适当;口语清晰;表述准确、连贯
2.2.2.1.3 掌握各科目特殊的传统职业技能
2.2.2.2 共性的现代职业技能
2.2.2.2.1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使用
2.2.2.2.2 能够指导学生所需要的现代生活技能
2.2.3 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目标
2.2.3.1 具有较强的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
2.2.3.2具有教学创新意识与教学创新能力
2.2.3.3 具有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
2.2.4 教师职业情感发展目标
2.2.4.1 工作情绪稳定
2.2.4.2 有较为稳定的职业快乐感
2.2.4.3 教学思想自由和开放
2.2.5 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目标
2.2.5.1 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师德标准
2.2.5.2 具备现代师德
2.2.5.2.1 勤奋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2.2.5.2.2 具有并实践教学民主、学生工作民主的意识
2.2.5.2.3 形成并实践教师职业的服务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