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班级工作大家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班级工作 > 班级工作大家谈 >> 正文
关于温馨教室建设的一些体会
更新时间:2008/8/20  作者:松江一中 宫喜华  阅读:4946次  
2008班主任培训材料
关于温馨教室建设的一些体会
 
各位老师:
上午好!
在前一段时间,高二(5)班参加了松江区温馨教室的评比活动。我认为温馨教室的创建与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是协调一致的,在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今天,温馨教室更加注重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更加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下面我把在温馨教室创建过程中一些感想,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物质环境的创建不要为了温馨而温馨
我认为一个班级的物质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特色,各个部位的布置要和谐统一,要有一定的延续性。不要为了创建温馨教室而搞一些名目繁多的花头,因为这样既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这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想法。
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班级的物质环境布置。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融合了师生的心血。黑板上方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同学们学品双修的鲜明写照。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就听说他们在各方面都比较不错,所以我想应该给他们更高的发展目标,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上,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主体,提出了品学双修的发展理念。第二天就把这八个字贴在了黑板上方。这八个字出自《易经》,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也是清华的校训。当然,我并不是使他们都考上清华,而是以此勉励他们不断的超越自己。在创建温馨教室时,我认为不必去掉这八个字,因为这是全体同学努力的目标,离开了品行作为支撑,温馨就是一纸空谈。
两侧墙壁上悬挂着数学老师——朱利剑老师的书法作品,一幅为“不待扬鞭自奋蹄”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另一幅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激励之情,可见一斑。这两个条幅的来历是这样的。开学后不久,我发现由于到了高二,学生在细节方面自律不够,可是他们自我感觉却很良好。当时,朱老师对班级的同学了解比我要更多一些,学生对朱老师也很熟悉,并且非常敬佩,所以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以这种方式鼓励他们,加强细节上的注重。同时这两个条幅与班级的奋斗目标也相得益彰。
在教室后面黑板的上方是同学们利用废弃的纸板制作的一排小房子,别致生动,让同学们想到了家的感觉。在制作小房子的过程中,男女同学都非常踊跃,在课间涂涂画画,男同学还用边角废料制作了“大刀”、“宝剑”,他们很是享受这个过程。在红五月“班班有歌声”的活动中,同学提出来应该把小房子用上。那时正好是震后重建家园,所以我们就以这个为主题,在歌曲结束时,一齐喊出我们的祝福,亮出小房子。这样让学生清楚了,我们教室的布置不是为了搞活动而布置的,它与班级的整体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而且有利于学生品格的提高。二、温馨的心理环境的创建离不开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
我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班级是全体同学的班级;从教师的角度看,班级是全体教师的班级。作为班主任,应有大德育的思想,特别要注意主动配合任课老师,及时沟通,既便于了解学生的动态,又能够充分利用任课教师的优势教育学生,在这方面我深有感触。刚接班时,我对学生的了解很少,只是在家访中见过面,简单聊过,至于学习的整体与个体状态怎样,知道得很少。我们班的朱利剑老师、程艳霞老师、凌清华老师、王灿老师等,都是在高一时就教他们,对学生非常了解。那时,他们经常主动地告诉我班级的情况、学生的情况,并且之后一直主动与我沟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我的工作顺利了很多。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对学生的了解还需更多时日,那样就大不同。我们班的任课教师,非常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勤于观察学生的发展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做到了教学相长。在注重与学生的沟通的同时,经常将发现的同学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为这个班级中每一位同学的发展,他们群策群力。
在心理环境建设方面,班主任还需调动多方力量。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心理上会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家庭关爱的缺失,导致一部分同学的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这需要及时的疏导。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学习,了解一些简单的疏导方法和放松方法。同时,要和任课教师一起细心的观察,耐心的疏导,必要时向他们建议找学校的专业心理老师进行沟通。班主任还非常注重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及时联系,特别是家访、电话等途径,共同探讨孩子的发展问题。我班有一个男生,非常认真,也非常自律,从来不用我操心。但是后来,同学发现他压力很大,就和我讲,让我开导一下。我打电话向家长了解,得知他在家里也有些封闭自己,家长也很担心。几次谈下来,发现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就赶紧向孙晓红老师求救。第二天,孙老师告诉我他的问题不严重,已经帮他放松过了,并且告诉了一些调节方法。我松了一口气,并把孙老师的话及时告知了家长,让他们放心。这个同学也很愿意与孙老师交流,并且乐于接受她的建议,渐渐的,他脸上的焦虑淡了、继而换上了放松的表情,我由衷地为他开心。
上述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而团队的力量确是无限大的。一个班级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这个团队中每个人的力量。
三、班集体要坚持打造个人发展与集体成长和谐发展的舞台
在集体生活中,要让学生学会“求大同、存小异”,以班级的利益为重,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珍·古道尔博士有三句箴言:“ 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我将这三句话送给学生,让他们懂得个人的不懈努力将会凝聚成集体的进步。同学们能够以“我荣(5)班荣,我耻(5)班耻”作为行为准则,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为班级发展发挥聪明才智,在各项集体活动中都有良好的表现。虽是体育弱班,但积极参与,勇于拼搏,这一点在秋季运动会中体现尤为明显,他们齐心协力排练入场式,获得二等奖。比赛时,有的带伤上阵、有的摔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行、还有的在后面坚持着……后方的同学呐喊、助威、服务,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最后的名次不高,但是能够由年级最后一名,变为倒数第二名,同学们都很开心,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
四、温馨教室创建中,要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公益心
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建立在相互关心的基础上的。从高一时的陌生,到此时的默契,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以至于有好多同学对因分班而即将解散的集体恋恋不舍。他们在学习中增进了解,增强了信任;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在学习中互相帮助、活动中相互支撑,从而建立信任。每个人从主动相互了解开始,学会关心他人,建立了融洽的同学关系。他们亲如兄弟姐妹,相互之间多以昵称称呼。当王玮、吴莺等同学在住院治疗时,学习委员组织了一部分同学把他们落下的课程补上。
班主任老师也要以身作则,将热爱学生之情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例如上学期期末阶段,由于天气寒冷,加上学习强度大,有几位住宿的女同学相继患病。宫老师一面联系家长,一面带领学生到医院看病,陪同吊盐水,直到家长赶来为止,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其中有一位同学叫陆叶,由于家在泖港,父母工作忙,没办法照顾她,寝室里的同学主动提出照顾她。她患的较为严重的胃肠炎,不能吃油腻的食品,以清淡为宜。宫老师怕她到外面吃不卫生,就每天早上从家里带早点过来,让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家长还特意打来了感谢电话。
学生的公益心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学生必将会走向社会,能够在将来自然而然的去关心弱势群体,并尽微薄之力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公益活动,利于公益心的培养。我班的志愿者服务队,共有20多位同学踊跃参加。他们经常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在中秋节、重阳节、元旦等传统节日来临时,带着水果前往松江第四福利院慰问,表演节目、拉拉家常,给老人们带去欢乐。
工作中,我也注意结合自己的特点,带动学生发展。我所带的“根与芽”社团是志愿服务类的。我班共有十几位同学参加,并成为核心成员。在2007年第一学期末,在校园中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募集文具和资金。在募集的过程中,全班同学不管是否是“根与芽”的成员,都参与进来:画宣传板画、捐钱捐物、帮助募集并整理物资等等。同学们还到新华、钟书等书店,经过精心挑选后,购买了一些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书籍,如《爱的童话》丛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并在周五放学后,将这些书籍和文具送给了远在小昆山与青浦交界的九州学校的同学们。他们还和那里的同学进行联谊,一起游戏、打球、唱歌等等,很快就打成了一片,临别有些依依不舍……民工子弟学校的条件很艰苦:操场是土的,乒乓球台是校长用废木头和水泥搭建的,唯一漂亮的水泥篮球场是一对新婚夫妇捐出了礼金进行修建的……我和同学们都很受震撼,于是决定用一节班会课时间,请同学介绍民工子弟学校、谈感受。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学生知道:穷也好,达也好,一样可以济天下! 在后来的四川地震中,并不富裕的同学们踊跃捐款,还一致决定将一部分班费捐给灾区。
 有人可能会这样问,温馨教室的创建究竟能带给学生什么呢?这让我想起濮存昕的一个广告,他说:有人问我播几条公益广告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陋习吗?其实不能。……但是每个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就前进一大步。我要表达的就是,温馨教室的创建对于学生的发展亦如此,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个学生每天前进一小步,这个集体就前进一大步。随之带来的就是,每个同学也会前进一大步,这就够了。
谢谢各位老师!
2008.8.12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在传承中谋发展    在稳定中求创新
    200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年级工作计划
    如何让自己快速融入班集体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93.7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