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期,安徽的滁州大地留下了松江一中师生探寻的足迹,他们收获了难忘的体验;今年暑期,一中师生的足迹从滁州延伸到了马鞍山,收获依然不同寻常。
在滁州,感受着文化与友谊
7月25日7时,在简短的开营仪式之后,由各班级学生代表30人参加的松江一中“读书·行路”文化之旅在8名教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征程。大巴行驶了5个小时之后,他们来到了本次旅程的第一站——滁州琅琊山。
琅琊山林木茂密,溪水潺潺,景色清幽,确实很美,然而,像这样的山水天下不计其数,未必都能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也未必都能激起人们不远千里而往的兴致。同学们当然是冲着欧阳修而来,冲着醉翁亭而来。他们走在幽静的琅琊古道上,探寻着《醉翁亭记》中的美妙情境,围坐在醉翁亭里吟诵起《醉翁亭记》,驻足于苏轼敬书的《醉翁亭记》碑刻前品评玩赏;在导游的引领下,同学们还来到二贤堂、宝宋斋、冯公祠、欧公祠,流连于让泉、古梅、影香亭、曲水流觞意在亭,最后登上了琅琊寺,参访千尊玉佛殿、大雄宝殿、无梁殿。此时雷雨滂沱而至,将大家困在山上。而这正好可以让人稍作喘息,并借以好好地回味此次琅琊之游,品味这山,这水,这欧阳文忠公。
其实也许正是做官被贬,成就了欧阳修的另一番事业。滁州虽然地处偏僻,舟车不便,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怡人。在这里,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更重要的是,这里远离官场的喧嚣,有的是一方充满了生机野趣、足以熨帖心灵的自然山水。洒脱超然欧阳修,端芬芳美酒与百姓同乐,以淋漓笔墨装点滁州山水。他向后人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大气豁达,什么叫宠辱不惊。
大雨不期而至,又适时而止,消了暑气又丝毫没影响行程。一行人沿古道伴溪水欢笑而下,亦是其乐融融。
下得山来,在滁州城里安顿好旅馆之后,驱车直奔安徽省来安中学。他们的学生正在进行暑期补课,而30多名学生代表早就在等候着远道而来的松江学子。同龄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他们畅谈思想,表演节目,共做游戏,无拘无束,谈笑自如。分别的时候到了,他们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便纷纷拿出纸笔,或相互题词留言,或互留联络办法。相聚虽是短暂,友谊山高水长。
马鞍山,体验了诗意与震撼
26日,驱车近3小时抵达以“黑”、“白”文化著称的马鞍山。
首先是领略她的“黑文化”,即钢铁文化。马鞍山钢铁公司是特大型国有企业,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她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毛泽东主席曾两次亲临视察。温家宝总理也于2005年8月11日冒着酷暑视察马钢。
这次来马钢参观的项目名称颇令人玩味,叫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项目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并被马鞍山市教育局指定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内容包括了钢铁工业从采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的整个生产流程。
参观的首站是南山铁矿。南山矿是马钢主要的矿石生产基地,素有马钢的粮仓之美称,是中国四大露天铁矿之一。同学们站在洼山采场的边上,面对近200米深的巨大矿坑,以及坑底的挖掘机和缓缓爬行的小火车,除了感叹就是震撼。
在马钢,旅行团先后参观了第四炼铁厂、车轮轮箍厂、热轧薄板厂和热轧H型钢厂。旅行团一行看到了——
名列全国第三的7500立方米的炼钢炉。仰视着100多米高的庞然大物,看到滚滚的钢水源源流出,团员们再次感到惊讶与震撼。
东南亚规模最大、中国唯一的火车车轮轮箍厂。中国首列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使用的就是这个厂开发的新型车轮。导游介绍说: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一锤定音,将共和国的第一个车轮轮箍厂的厂址定在了安徽马钢。马钢人在苏联撤走专家,遭遇3年极其困难的自然灾害的条件下,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经过奋力拼搏,于1964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个整体碾钢车轮,宣告了中国火车只能使用“洋轮、洋箍”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当中央政府将马钢车轮轮箍厂的建成,同大庆油田投产、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和原子弹爆炸一起,列为我国工业和国防建设的四大成就向世人宣布的时候,震惊了海内外。马钢车轮轮箍厂的上马,不仅是马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且在中国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走在温家宝总理走过的数百米长的绿色参观走道上,看着,听着,团员们又一次被震撼了。
在五、六层楼高的巨大车间里参观,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热。当日马鞍山的气温是37度,车间里远远高出了这样的气温。人走在悬空架起的十多米高的参观通道上,耳边是机器的轰鸣和水喷在刚出炉的钢材上犀利的声响,脚下是传送带上行进的红彤彤的钢材,真是感到热浪滚滚,热气逼人,有一种身上的衣服随时都会被燃着的感觉。说实话,在这里多呆一分钟都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折磨。走出车间来到炎炎烈日下,团员们才长长地呼了一口气,仿佛这烈日当空的户外倒成了清凉之地。尽管是现代化生产,有电脑操作,但仍看到有工人奋战在一线!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坚持的。莫非他们真的有着钢铁般的意志、钢铁般的体魄?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震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此,大家似乎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一中师生还有幸在马钢工人食堂享用了一顿午餐。餐厅里宽敞,整洁,有空调。每人拿着不锈钢餐盘依次排队打饭菜,再用不锈钢小碗盛汤。05年盛夏温总理来此视察,午餐时分临时决定去职工食堂就餐。总理来到窗口打了15份4元一份的客饭,请随从一道与工人边吃饭边谈心。据说温总理自己拿出100元买单,并收回了找他的40元。看着照片上总理就餐的情景,一样的餐桌,一样的饭菜,一样的不锈钢餐盘,一样的不锈钢小碗……大家的心灵再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了。
“白文化”中的“白”即指大诗仙李白。马鞍山是李白的第二故乡,“诗仙”一生多次来这里咏诗作赋,并终老于斯,长眠于当涂大青山。采石矶的半山腰有“谪仙人李白衣冠冢”。
27日上午,旅行团一行来到了“千古一秀”采石矶。这里绝壁临江,水湍石奇,居“长江三矶”之首。李白平生涉历山川,迹遍天下,惟恋恋不忘采石。曾多次登临吟咏,在这里写下了《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人口的诗篇50余首。民间还广为流传他身披宫锦袍、泛舟赏月、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神话故事。团员们来此观赏山水之胜,探访先贤之迹,追寻悠远之梦,寄托思古之情。新高二、高三的同学,还登上太白赛诗台,举行了即兴赛诗会。可以说在这里,大家寻觅了仙踪,熏染了诗气,感受了诗意,抒发了诗情。
琅琊山,来安中学,马钢公司,采石矶,行色匆匆,收获多多。然而虽满载而归,却一言难以尽道。正如高二年级钱晨同学所说的,风景是可以尽收眼底的,而文化则需要细细品味,慢慢体会。可以肯定的是,此行的感动和震撼将常驻心头,永不磨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