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从简与趋繁——当前社会用字取向原因考

从简与趋繁——当前社会用字取向原因考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网



  从简与趋繁,是文字发展过程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流向。汉字是书写工具,由于人们对书写工具的要求总的说来是简便,汉字的发展自然也要顺应这一要求,只能是由繁到简、由难到易。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也证明,简化才是汉字发展的主流。考虑到汉字字形的繁难,为了使汉字易于教学,易于书写,建国后曾经简化过一批汉字,这符合汉字发展演变的总趋势。由于这次简化所依据的绝大部分来自民间,是长期以来汉字民间手头简化的总结,有其广泛的使用基础,所以很快得以深入民心,简化后的汉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数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次简化是成功的,在教学、使用等方面都得到了这次简化所带来的巨大便利。至此,简化字取代繁体字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近十多二十年来,繁体字的使用又在逐渐增多了,店铺、机关牌匾上,电影字幕中,报刊杂志上,繁体字随处可见,大布东山再起之势。当前社会用字繁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下面一些:
  首先,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的民族,有着她过去光辉灿烂的一页,而她过去的辉煌又主要是靠汉字——确切地说,应该是繁体字一一流传下来的,繁体字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这种牢不可破的结合又赋予繁体字某种特殊的意义,使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代名词,象征着五千年的古国文明,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民族的团结,象征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时,汉字又是美学的对象,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相继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多种字体,发展了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解字游戏,促进了国画艺术,使人们获得很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高大的美学形象,形成了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审美心理。汉语社团的成员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在审美心理上逐渐达成以汉字尤其是繁体字为亲、为美、为不怪,而以其他文字为疏、为怪、为不美。一个象征心理,一个审美心理,结合起来便成为一种巨大的引力,人们是很难摆脱繁体字的诱惑的。拿最初用惯了繁体字而后来改用简化字的前辈们来说,他们见到繁体字自有一种老朋友久别重逢时似的喜悦,他们自然不会拒绝繁体字的使用,犹如筷子刀叉之于我们,我们倒更宁愿使用筷子一样,除了习惯,其中还有情感的因素,情人眼里出西施,更何况繁体字本身就很美呢!对于年青的一代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度的现代文明中,也正是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度的现代文明中,繁体字本身所散发出的古典美就更具魅力,这种魅力对他们来说是无法抗拒的,出于对美的追求,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接受繁体字。当然,现在使用繁体字并非都源于对美的追求,那种极力附会风雅,但又苦于无法像古人那样吟诗填词作赋,于是只好借助一二繁体字来显示自己学问的,也不乏其人,但这毕竟只是极少数。
  其次,跟书法艺术有关。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在诉诸人类理智的同时,她又具有美感,诉诸人类的感情和对美的感受。有“熏陶后一代手眼胸怀”之谓的汉字书法就是如此,是写出来的艺术,浓缩着千姿百态的美,人们从中可以领略到无穷无尽的享受与乐趣。她所造成的影响,波及四海,经久未衰。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成为一种地位很高的艺术对象,可以这么说,只要汉字存在一天,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她的影响就绝不会消失。汉字书法艺术的这种影响,又主要是通过历代名士大家的法帖来完成的,于是人们纷纷摹仿之,效法之。从字体上看,繁简明确区分始于一九五六年,之前主要是繁体,而法帖又多是在这以前产生的,法帖中所辑的字自然也就以繁体为主了。人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就承传了繁体字,以致在自己书写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写出繁体字来。本来,作为书法艺术,繁体字也好,缺笔少画的生造字也好,都无可非议,因为此时往往更侧重汉字形式上的美,而很少顾及到她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的意义表达。但是也仅仅限于此,在其他场合,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繁体字的使用理应受到限制。在书法艺术的影响下,有的人一味地将某些字写成繁体,是由于他们只知道摹仿照搬,没有分清繁简字的现时功用与不同使用场合造成的。
  繁体字的复兴还跟港澳台胞及外籍华人使用繁体字有关。出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港澳台湾同胞及外籍华人长期被隔绝在我国大陆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民族感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愿望只能是越来越强,而民族感和区别于其他民族愿望的形成又必须依赖于共同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重要是由于她和民族的每一成员全面相关,最深刻地反映着该民族的特征,她是维系民族内部关系和人们区别不同民族时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对港澳台胞及外籍华人来说,繁体字就是如此,他们一生下来就孕育其中并时刻在使用着这种媒介,从而产生了感情,使他们觉得自己跟繁体字分不开,繁体字成了标识他们华人身份的一种标志,并且认为繁体字使用起来最得心应手,最能表达感情,因此更乐意使用繁体字,而往往不想用他们业己掌握的其他文字,就是大陆推行的简化字,对他们也没造成什么影响。港澳台湾同胞及外籍华人一直都使用着繁体字,这在我们看来是完全能够理解的,然而没想到的是由此会直接影响到大陆简化字的推行。一种语言文字能否较为顺利地得到推广普及,跟所在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经济愈是发达的国家,她的语言文字就越是容易为其他国家的人们所接受。目前英语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广为流行,跟昔日大不列颠王国的强盛不能说没有关系:粤语在当今歌坛地位的提高亦是如此,虽然就其语言本身来说,并不一定就具备着什么优势。文字与经济的这种联系,在今天看来仍是如此。目前,在经济上大陆远不如港澳台地区及很多西方国家发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大量洋时髦的东西涌入中国,以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某些国家为背景的繁体字也重新进入到大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雄厚经济实力等因素的促成下,繁体字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心理上的优势,以致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仿佛她己不再是大陆土生土长的,而是通体散发着洋味的舶来品,就像汉语拼音在某些人心目中己变成了洋文一样,同样令人肃然起敬。爱戴若斯,加上其他种种原因,致使简化字腹背受敌,在内外夹击下,简化字也就不得不放弃部分阵地了。在导致当前社会用字繁化的诸多因素中,这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一个。
  以上种种,似乎又可以归结为人们对繁简字的一种不同信任度,反映出了人们在繁简字价值取向上的摇摆游移。但这实在是怨不得人们。作为交际工具,似乎是越简便越好,但这也只是从认知、接受的角度,这一点上简化字确实占有明显的优势:如果换成使用的角度,情况就要复杂多了,因为其中还有一个文字形式与信息量匹配的问题。速记符号不可谓不简单了,比起简化字来说还要简单些,如果说简单就意味着好,那么按理是完全可以取代现行汉字的,但就是无法取代现行汉字,原因也正是因为它形式过于简单,与信息量匹配得不好以后,反倒不易辨认、容易出错造成的。又比如计算机里面的汉字编码,似乎也是越简单越好,问题是随着简单程度的增加,重码率也会增加,为了识别,又不得不新加上一些识别码,反而复杂了,简单同样得有个度,说到底,同样是由形式与信息量的匹配状态决定的。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不断调整其形式与信息量的匹配,以求得一种最佳状态。汉字的简化,实际上都是一种状态的调整。但是,调整前后的繁简字各有优劣:笔画过多,不利于学习书写:笔画过少,又不利于表达使用。哪种匹配才是最佳状态?谁也无法断言。不然的话,当初大力推行简化字的时候,也就不会部分保留繁体字的使用场合,以致出现今天这种繁简字并行的局面了。简化字就绝对地好么?好像也不是。我们在使用简化字书写古文的时候往往都有这样的感觉,总觉得别扭,不大对劲,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少的是不是信息量姑且不去管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只能是因为简化字的使用造成的。现今的语言学理论其中有相当成分不过是假说,是主体意识的外化,其中渗透着分析者的主观想象。对繁简字的评价也不例外,人们自然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繁简字中的任何一种想一统天下都是不可能的。
  当前社会用字繁化是一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原因除上面谈到的外,还有其他一些。比如有的就可以归结为一种逆反心理、求异心理:你叫写简化字,我偏要用繁体字;你们用简化字,为了表明我的与众不同,我就是要用繁体字。同时,这跟当前的语言文字政策也有很大关系。在大力推行简化字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让简化字取代繁体字,而是仍旧保留了繁体字的部分使用场合,造成了繁简字并存这样一个局面。繁简字的使用场合虽然有所区分,但约束引导得不够,听之任之惯了,人们也就乐得随意为之了。
  当今的时代是个信息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随着电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对语言文字的要求只能是越来越高。虽然繁简字各有优劣,但在笔者看来,繁体字还是要相对滞后些。当初对繁体字实行简化,主要就是考虑到其字形的繁难,简化后的汉字却可以减轻人们在这方面的负担。现在,在计算机里面,虽然机笔代替了人工手写,笔画的多少好像己经不是汉字问题的关键了,但从经济的角度,繁体字仍不如简化字,在同样大小的屏面上,可容纳的简化字肯定要多些,至少不会像繁体字那样因为字形小就出现字迹模糊不清的现象。至于当前的基础教育,更是有赖于简化字,在幼儿识字教育与成人扫盲教学中繁简字孰优孰劣,历史己经作出很好的回答。基于上述看法,为了纯洁规范文字,笔者认为应该限制繁体字的使用,大力推广简化字。要这样,除了正面加以引导外,还必须拿出一定的措施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放任白流。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