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校友》第31期

《校友》第31期



作者:    转贴自:松江一中



联手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科利华和松江一中联合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

《松江指》5月11日讯 日前,上市公司科利华和松江一中确定了联合开发高水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合作决定,以联手推进学技素质教育的实施。

科利华是一家主要从事信息产业和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为响应“科教兴国”的号召,该公司在国内选择部分重点中学,联合开发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以促进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高科技公司的加盟,使松江一中如虎添翼。日前,该校计划在200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中编制两个素质教育示范班,同时还开设计算机化教学实验班。每位学生均配置一台计算机。学校充分提供学生使用科利华公司制作的各类高中教学软件,以及任课教师与科利华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制作的各科各课教学软件和辅件,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广泛测览各种网上学校的相关信息。教学中,该校将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和分析、归纳、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讯员 盛济民)


我校建成校园网络

孙彬彬 沈剑虹

刚刚迈入红五月,校园又传来喜讯:我校校园网络顺利建成了!

在2000年之初.区教育局和学校共同出资140多万元,建设松江一中校园网。到目前为止,调试工作完毕,六月份可以投入使用。校园网的建成为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校园网按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三大块。1.办公室四楼:校园网主控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2.办公室底楼:学生电子阅览室;3. 学生计算机房。另外还有红楼的多媒体专业教室等。

校园网按功能分:1.教师:国际互联网的浏览、电子备课、多媒体制作、电子信箱等。2.学生:国际互联网的浏览、部分学生的电子信箱、电子阅览室、科利华家庭教师等。3.师生的电子论坛、学校电子刊物、部分班级和学生主页等。

为了更好利用校园网,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学校正准备吸收部分教师和学生作为志愿者,加以培训,使他们成为校园网的骨干力量。随着校园网的建成、运用和推广,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在2000年区中小学航模比赛中茸一中学取得丰硕成果

二000年松江区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日前胜利闭幕。经过激烈拼搏,茸一中学的小选手以顽强的意志和娴熟的技术取得了骄人的战果。

这次比赛,茸一中学共获得中学组三项第一名,即:弹射模型团体第一名、室内模型团体第一名和愈合团体第一名,另外,茸一中学还获得手掷模型团体第三名。

在个人项目中,茸一中学共有8位选手获奖,其中,朱伟达、王华和唐超隽同学包揽了本次航模比赛pid项目中学组的金银铜牌;张恩和钟平同学在“弹射模型”项目中并列第四名;王卿卿、张伟和张弓弦同学则在“手掷模型”项目中学组并列第六名。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茸一中学积极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同学们既动脑又动手,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大家有信心再接再厉,在素质教育中取得更大的丰收。


挚友朱明德

(58届) 顾龙璋

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明显影响的人和事,往往记忆得特别深刻,时时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反反复复,终生难忘。我的同学、挚友朱明德就是这样的一个。

我和朱明德1955年同时毕业于南汇惠南中学;又同时考入松江县第一中学读高中。我在丙班,他在甲班(可能乙班)。住两个宿舍,中间只隔一层壁。平时不多相聚,星期日常一起活动。我和他都喜欢装收音机。在初中时能装个 “矿石机”,到高中后能装电子管收音机,常常引起同宿舍伙伴的好奇。高中二年级时我被选为学生会宣传部长,在张老师的主持下(一个年轻的瘦瘦的男老师)试办了一份校报,三色套印,顾宝琮老师写了“发刊词”,我在“编者的话”后加上自己的名字,至今后悔。当时功课忙,作业多,一天在夜自修课上我突然大口吐血不止。我的几位哥哥都患肺结核病,因此很耽心自己难逃此灾。第二天一早.一位女校医送我到宿舍对面结核病防痨协会去透视拍片、验血。结果正是肺结核,浸润进展期,卧床休息三个月。学校要我休学,我只好回家。三个月后到松江复查,依旧是卧床休息三个月。医生说短时期无望治愈,我只能结束学业。

我父母早亡,全靠哥哥周济读书。疾病增加了经济困难,迫于生活,1958年我担任了南汇县黄路公社农业中学教师,还是学校负责人,团支部书记。没有校长,后来教育局正式的批文职称是“教导主任”。二三百个学生七八个教职工。白天上课还要种田,晚上得帮助当地生产队扫盲。在当时,农业中学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县教育局十分分重视,我常到教育局开会,局长是史蒂,干事是乔志清。我曾到南京开过十多天“江苏省农业中学教师代表会议”;有省长吴怡芳 (南京金陵大学校长)作报告;可谓荣幸一时。在我离开松江第一中学时曾和朱明德同学有多次书信往来。他高中读完后没有上高校,跟随他父亲到四川省德阳建筑公司工作。他来信在描述了蓉诚的秀美景色之后引用了一首占诗;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他日日思念着我也能去蓉城和他同到德阳建筑公司工作。我被他那种急切、热烈的情怀所深深打动,令我天天为之魂系梦绕。公司分配他管理电气工具设施,多种的入型马达、电缆、方棚、扩音机样样都有。“你能修扩音机,这里正用得着”,“你来吧,我已和有关的人讲好,说我有一位同学要来。”绵绵的情怀跃然纸上,理想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

当时,我这农业中学的工作确是辛苦,又没钱,公社提倡“穷办法”,课桌凳子困难,教室宿舍困难,食堂操场困难。我这个人读初中时就不想当教师,总希望自己将来的职业能适合我自己的爱好,是迫于生活才走上这个岗位。然而当时到处是革命口号:“党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教育岗位只有调进去,没有调出来的。我终于因病辞去了这份工作,一下子把户口、油粮和组织关系(当时是团组织关系)都转到我的出生地——南汇县三灶公社。就在我回家前几天,我突然收到朱明德的来信,说他吃了一个很大的批评,“领导知道了我们的事,说我‘呼朋引类”’、“父亲也受责”,一切计划都泡了汤,去的信也没有回。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可能他很难过,从此我就和他失去了联系。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退休六年。他小我几岁,肯定也已退休。

当初因为年轻幼稚,结果吃了大亏。听说我走了不久学校停办了,公社当事人受了不小的批评。因为户口、油粮和组织关系都是他们为我办的,我离开得十分顺利。但不知道朱明德怎样了,不至于因此而父子俩被 “炒鱿鱼”吧!直到今天,我还真在为他耽心!


母校松江一中七十五周年校庆感怀

(59届)吴时杰

华年七十五,

桃李满天下。

关山隔不住,

情丝奉天涯。

梦索谒师长,

心系松江塔。

赛场并驰骋,

明窗共挥洒。

何谢耕耘恩,

奋志润华夏。

一九九九年十月


县中生活杂忆

(48届初中)胡家龙

杭州露营

记得大约是 1947年的春假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杭州露营。我们自带帐篷行李。到杭州后住在湖滨的一块草地上。支起帐篷,埋锅造饭,好几个同学乐呵呵地挤在一个帐篷里,这种新鲜生活,大家都感到新奇有趣。

春天的杭州多雨,是那种蒙蒙细雨,一切景色都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湖滨的垂柳,长长的苏堤,湖边盛开的桃花,远处的山,近处的塔,映在湖中的倒影,一叶扁舟过去,荡起层层涟漪,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唐人说“烟花三月下场州”大概就是这种意境吧!

不巧回来的前一天下了场大雨,帐篷都漏水了,大家狼狈不堪地搬到附近一座教堂里去,在长椅上过了一夜,即使这样杭州的诗情画意仍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解放后一直在北方工作,没有机会再去杭州,一直到70年代才有一次到杭州出差的机会,公毕到湖滨去游览,大失所望,风景依稀如旧,但童年时那种如梦如幻的意境已不复存在,我真后悔不该再去杭州,让那美好的印象永远留在梦中。

峰泖村的豆香

我们从乡下来上学的孩子都是寄宿生。宿舍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峰泖村,白天上课,傍晚自习都在教室里,只是晚上回来睡觉。每晚熄灯铃打过后一时还睡不着。从楼下飘来一缕缕甜甜的香香的味道,扰得人心乱神移.好在那时年纪小还不至于失眠,可能还有点催眠作用吧,在缕缕甜香中入梦。

我们从乡厂来的孩子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味道,后来才听说楼下有一家奶油五香豆小作坊,这是五香豆的味道,由此常引起我们遐想,闻起来已这么美妙,吃起来不知有多好吃呢。

但是直到毕业离开县中始终没有吃过峰泖村的五香豆,一是没有零花钱,二是好像那家作坊只加工不零售。一直到上海念书时才在城隍庙买过一小包五香豆,虽然味道还不错,但是那种幽幽的香香的甜甜的能引人馋涎欲滴的香味却再也没有了。

教堂里过年

有一年元旦前夕,一位姓钱的同学,带我们几个同学到他家去过年,他家住在秀野桥附近的天主堂里,他父亲好像是神父抑或是牧师,一个很和气很有绅士风度的中年人。

他家有个很大的客厅,装饰了很多彩纸,灯光,摆了很多糖果之类食品,大家边唱歌,边做游戏,边听音乐,大人们软语絮谈,孩子们纵情欢笑,一片温馨欢乐的气氛,不知不觉竟玩了一个通宵。

这是我一次接触与传统中国习俗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虽然只有一夜,却毕生难以忘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