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校友》第29期

《校友》第29期



作者:    转贴自: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1999.10

顾问: 张金泉(1963届)松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留树(1964届)国家档案出版社

孙运时(1968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张伟块(1961届)长沙市副市长

祝继尧(1960届)松江区教育局正处级调研员

会长: 季永洲 原松江县委副书记、原松江一中校长

副会长:黄伯路(1961届)松江区卫生局正处级调研员

王 仪 松江区政协副主席、松江一中校长

顾亚丙 松江一中党总支书记

秘书长:顾亚丙(兼)

副秘书长:盛济民 松江一中语文教师

严融融(1967届)松江一中人事干部

理事: 俞国宁 校友会北京工作委员会

赵谷明 校友会上海工作委员会

计永心 校友会南京工作委员会

俞海坤 校友会广州工作委员会

张纪勋 校友会沈阳工作委员会

方晓初 校友会武汉工作委员会

顾 玮 校友会云间工作委员会


祝贺母校七十五周年校庆

敬爱的松江一中母校:

我们是1945一1951年间就读于县中的莘莘学子,四五十年前离开母校奔赴祖国各地,在各条战线上勤勉工作,现在多已退(离)休安度晚年了。我们虽然是沧海一粟,在人生旅途中有过坎坷曲折,但却有幸跨过黄河,登上长城,目睹三峡的雄伟,领略过黄山的奇险。然而最令我们痴迷的仍是我们的故乡——松江秀丽的九峰与剔透的三泖,最使我们难忘的仍是少年时代母校的教师教诲、同窗情谊。适值母校建校七十五周年校庆之际,我们从四面八方聚到了母校身边,与阔别近五十年的母校、同学,在家乡共同托起黄昏的夕阳,相携登高;在节日的喜庆中我们向老师表示敬意,重温少年纯洁的友情,互通心扉。我们真诚感谢母校赐予机会,给予支持。我们虔诚祝福母校繁荣昌盛,再创辉煌。人生易老情难老,别时容易见时难,此时此刻,我们一个共同的心愿:母校八十周年校庆再会!

51届高中、48届初中

全体校友敬贺

1999.10.17


寄自北京的问候

64届 徐月亭

我于59年进入一中,64年8月在松江一中高三(1)班毕业,当时的班主任是张仁言,校长是桂启番、陈驾苍。回忆往事,有着一份对母校眷恋的情感,是她,给了我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她,培养我上了大学。在人生道路上,中学时代是最美好、责令人回味的时期。

由于我长期在外地工作,与高中时的同学都失去了联系,不知此时此刻他们在何方?工作、生活得怎样样?文化革命后期,我们这批毕业的大学生被当作“臭老九”对待,大多数分配在农村的山沟里,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有的成了学校的老师,在的在科技岗位上成了骨干力量。我完全相信,凡是从松江一中出来的,不会是孬种。

一的在环效商债工成了骨干力量0我完全《

我也十分想念原来给我们教课的老师们,不知他们身体怎样?是否还在一中教书?估计大部分已退休了,因为他们至少比我大五、六岁,甚至十几岁,给我印象最深的有桂校长、钱荣锦(生物)老师、姜有方(语文)老师、张仁言、金明(英语)老师、季克光(语文)老师、钱源(物理)老师、华士骧(三角)老师、沈张(数学)老师、叶志超(数学)老师等,时间久了,有些记得不准了。

早在去年,我就有心回校参加这次校庆活动,偏不巧,最近手头有些重要的工作,使我无法离开北京,深感遗憾。为了表示对母校的一片心意和对校友会工作的支持,特向母校捐赠五仟元,并向当年的老师们表示问候,向昔日的同学——问好!


联手托夕阳 会心歌晚晴

——51届校友校庆聚会纪实

1999年10月17日,是松一中建校75周年华诞。早在4月份,各地五一届校友都有着趁校 庆相聚故乡的强烈愿望。于是由庄顺昌、马星棋、俞海坤、沈蓬朴等同学提出倡议,热心而干练的赵谷明、徐瑞薇、楼寿民、高震等同学积极筹备。校庆日聚会的信息不胫而走,众多学友效情响应。大家都认为,本届校友都已年过花甲,往昔切磋学业追求发展的愿望已经实现,饮水思源,理应前来庆贺母校生日。旧时的同窗情谊,现时的乡情风貌,无时不在脑际浮现,也时常憧憬着老同学欢聚一堂、畅抒情援、互通心扉、共托夕阳、重温花季、联歌晚晴的美好时刻。同学们迫切地期待着这个日子的到来。

暌违半世纪 欢聚在校园

10月14日,北自天山、冰城,南自花城、山城,四十余名四八届初中毕业和五一届高中毕业的同学,带着一路风尘、清心喜悦,迈进了松一中校园。在市农校下榻处,老同学久别相逢,喜不自胜,互相执手问康健,扶肩细端详。趟过慢漫五十年岁月长河,银丝已取代了黑发。老了吗?不啊,你看,那高声谈笑者在抒发事业有成的自豪;那娓娓细侃者是在诉说坎坷曲折的经历吧?那风度、气质,那动作、手势,与花季时代有什么两样?大家都说,中学时代的情谊是最纯朴,最诚挚的。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听不至对功成名就、业绩卓著的恭唯,也没有因挫折屈辱而感慨的啼嘘。五十年来,岗位尽管不一,经历纵然各异,但大家怀着同一颗心,走着同一条路——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一生。这人生的轨迹,显示在容颜上,那就是闪亮的银发和漂亮的皱纹。

叙旧谈新 情深谊长

10月15日上午,同学们畅游了醉白池和方塔公园。下年,在母校教学楼举行这次聚会的要内容之———“叙旧谈新,情深谊长”座谈会。当老同学们和母校领导、老师人座,“排排坐,吃果果,”谈笑风生时,忽然掌声骤起,大家起立起立相迎,原来我们众望攸归的校友朱开轩来了。开轩同志身居要职,公务繁忙,这次也专程赶抵家乡,和老同学们亲切会面。他热情随和,和大家——握手,-时间相机闪光,笑语声声,座谈会顿时形成第一个高潮。开轩同志刚入座,便取出两张照片,那是1948年,他与县中篮球队及同班两位同学的合影。从这两张照片上,看出开轩怀旧爱友之情是何等深厚!与他合影的同学见到这张照片,心弦猛扣,不由得热泪盈眶.在座的同学也无不为之动容。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晚上,开轩同志还抽时间到同学们下榻处看望大家,亲切交谈,使校友们倍感温馨,激动不已。

座谈会上,程端丽代表聚会同学诵读了徐亚君同学执笔的给母校的《感谢信》,点明了这次聚会的主旨——祝贺母校75周年华诞,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祝母校业绩更辉煌。

大家记得,五十年前,由周履杰同学主演的一出《大补缸》曾轰动全校。履杰也以她多才多艺而美名长传。会场上,同学们请她再展当年风采,履杰慨然应允,与王玲一起从容表演,妙歌曼舞。风致不减花季当年。全场欢笑鼓掌。高潮迭起。

畅游大观园 味怀新浦东

16日,同学们乘兴游览了淀山湖畔的大观园和浦东开发区。

大观园,果然古雅清丽。亭台楼阁,拱桥碧流,使人有踏进历史画卷之感。同学中重游者,东指西点,俨然是称职的导游;初来者则左顾右盼,啧啧称美。且不说人物蜡像如何栩栩如生,也不说庙殿香烟袅袅飘逸,单那是桂枝余香,丝竹吟咏,就足以撩人肺腑;那常有的古典文化的氛围,似可以掸拂可能沾落你肩上的世俗的尘埃。来吧,同学们,多照几张相吧!为了宝玉,林妹妹?不,不啊,为的是珍视这次不寻常的同学聚会。相片可以帮助我们把这难得的聚会作永久的记忆。

车过杨浦大桥,缓缓而行,为的是让同学们多观看、细欣赏这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化桥梁。大家来到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下,踱进金碧辉煌的国际会议大厦,不由得会想到《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其实,这位伟大的老人又何止

“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他在神州大地上画了无数个璀璨的圈,写下了多少篇壮丽的诗章!来吧,同学们,多照几张相吧!又是为了记住这次聚会?不,不啊!是为了忘掉我们的年龄。难道在这高楼如林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促成经济高速发展的画面中,不觉得自己还年轻吗?难道不认为我们还应该有所作为吗?我们能托起黄昏的夕阳,让它发挥余热,我们能唱出人生晚晴之歌,继续为祖国建设事业作贡献!

参加校庆隆重庆典 祝愿母校春光永驻

17日上午,松一中,我们亲爱的母校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校庆庆典。五星红旗和校友总会的会旗迎风飘扬。我们五一届聚会的全体校友和历届校友肃立会场。那庄重的场面,使笔者不由得遐想联翩:看那在校学生的队伍,行列整齐,歌声嘹亮,行为训练有素。这是又一批可爱的新苗子,他们幸福地在荣获“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的学校里接受培育,茁壮成长,他们是又一辈新生力量。我们衷心祝愿母校春光长驻,从辉煌走向更新、更大的辉煌!

依依惜别紧握手 再次相聚五年后

“相见时难别亦难。”暌违五十年,相聚只三天,太不平衡了。不少同学在座谈会上表示;母校八十周年华诞时,我们一定还要来。是呀,这次聚会者来自遥远的乌鲁木齐、太原、重庆、广州……也有久病未愈,由其老伴护送而来者;也有每天必须注射保健,布着药品而来者。唯其相聚不易才弥足珍贵。平素被称之为一“老大姐”的平葆芰同学返家后即致函笔者:“此次聚会,意义深远;虽已抵家,心难平静。母校八十华诞时,若我健在,一定克服困难再来相聚。”此话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情系母校,情系同窗,何等深切,何等感人!

余音

一、这次同学聚会,赵谷明、徐瑞薇、楼寿民、陈英贵、高震等同学,在筹备、组织及许多事务工作中,不辞辛苦。默默奉献,保证了聚会活动顺利、圆满完成。同学们深切致谢。

二、为提高聚会活动质量,有几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同学慷慨资助。同学们也深表谢忱。

三、我们的老校长张源潜老师,在扬州单位敬老节活动与我们聚会时间冲突的情况下,挤时间匆匆偕夫人于16日晚赶到松江,17日上午与同学们亲切会面,其情感人。我们向张老师致谢,祝张老师和夫人健康长寿。

四、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