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校友》第21期

《校友》第21期



作者:    转贴自:松江一中



庆香港回归 展一中风采

——首届松江一中学生艺术节降下帷幕

为展现松江一中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熠熠风采,以各年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优异成绩庆祝香港回归,五月份以来,学校举办了首届松江一中学生艺术节。

首届艺术节举办了书法作品(含硬笔书法)展、美术作品展、劳技作品展和手抄报展览;组织了英语小品表演、作文竞赛、诗歌创作比赛和演讲比赛,全校共有三十多个班级的同学热情洋溢地参加了本次艺术节。

艺术节历时一个月,组委会从上千件作品中遴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展出。笔力雄健的书法作品,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还有女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编织物、围裙等,堆满了办公大楼走廊两侧临时搭建的展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饶有兴趣的师生员工争相前来观看。

6月下旬,首届松江一中学生艺术节在举国上下喜庆香港回归的节目气氛中胜利降下帷幕。一个月的实践,一个月的锤炼,一个月的切磋,使同学们获益不浅,大家不仅为首届学生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而相互庆贺,更为自己能够参加艺术节,接受各种艺术熏陶,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喜庆香港回归而感到自豪!

(政教处)

创精神文明 建花园单位

近年来,为配合争创文明示范学校,在党政工团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严格执行《松江一中教工行为规范》、《松江一中学生行为规范》,不论是教学区还是生活区,不论是教室还是操场,不论是宿舍还是食堂,精神文明已经是蔚然成风,不久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松江一中被授予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美化环境。连续几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大力提高绿化质量,如今,一中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小桥流水曲径,为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员工们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今年初,学校终于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


简讯三则

▲3月19日,徐燮福、沈礼行等46届(初)、49届(高)校友一行30人返校聚会,校友们倘佯校园,回忆青年时代的求学生活,交流半个世纪来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母校的美好祝愿。→中领导和校友会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联谊活动。

▲为支持校友会工作,老校长钱江春先生的女儿钱蝶先、钱挹珊日前捐赠人民币伍佰圆,并祝愿《校友》会刊越办越好。

▲我校97届高中毕业生会考取得好成绩。高考前夕,有74名高分学生经过严格挑选,被保送、选送进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上海农学院和公安专科学校等高校。


悼邓公

<49届> 沈礼行

少年勤学立壮志,勇于实践勇革新;坎坷道路何所惧,披荆斩棘显忠诚。

“人民儿子”胸怀广,文韬武略集一身;力挽狂澜气盖世,求真求实为人民。

马列原则巧应用,改革开放来实行;经济腾飞创奇迹,率领人民新长征。

四化大业展宏图,丰功伟绩惠世人;铁骨丹心最可贵,无私无畏献一生。

噩耗传来天地恸,神州泪雨悼邓公;音容笑貌今犹在,高风亮节励后人。

遗著三卷马列宝,犹如灯塔指航程;化悲为力承遗志,团结奋进大业成;

待到四化成功日,冲天喜讯慰忠魂。


金陵聚会校友乐 琅琊归来夕阳红

<南京分会>周通泉

10月26日,金菊飘香正浓,重阳余韵未尽。南京地区松一中、松三中的校友们,由校友分会负责人计永心和赵凤鸣同志热心组织,精心安排在鸡鸣寺愉快聚会,并驱车至安徽琅琊山作登高怀古之游。

26日晨,松一中、三中校友共三十七人在南京鸡鸣寺公园聚集。老同学们平日里忙于各自的工作,难得晤成,此时相聚,格外亲热,格外欢欣。或笑谈国家大事,或娓娓细语家常,乡音浓浓,乡情深深。

现于粞霞山炼油厂任要职的钱千杰校友,热心为此次聚会提供交通工具,大家登车往琅琊山疾驰。

琅琊,敞开它古朴、清雅的胸怀迎接我们这批松江籍游客。校友们兴致勃勃,意趣盎然。

大家一路登山,一路叙谈。话题足离不开茸城新貌,离不开怀念母校和当年教诲我们的老师。在相互介绍近况中,大家意识到一个共同点:即大多数校友都已逾退休之年,然而这中间竟没有一位是赋闲之客,而是都仍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执着地工作。老同学们都有一句会心的话——工作着是美丽的。

来琅琊,必登醉翁亭。目睹苏轼手书碑刻《醉翁亭记》,校友们怀古叙新,在抚碑诵读中,油然忆起张源潜老师给我们讲授此文和陆元鑫老师带领同学拌乐朗诵此文的美好情景。虽事已相隔半个世纪,此情此景,犹历历在目。话今忆昔,提到老校长张源潜先生,他老人家八旬高龄,犹奔波于北京、洛阳等地,挥毫修史,笔耕不辍。对此,校友们无不佩服万分。遥想欧阳永叔年方逾不惑,撰文时自谓“苍颜白发”,诸多年逾花甲的校友,言及此,爽朗笑声中,充满豪迈气概。笔者此时情不自禁,口占一律:《登醉翁亭抒怀》

金风陪步游琅琊,联袂笑拾石径斜,庐陵修翁醉山水,云间学子作诗画。

余热胜火志胜铁,皓首如雪颜如霞。岁月易逝情难了,征程再绽晚情花。

“已而夕阳在山”,余晖脉脉中,校友们驰车返宁。车过长江大桥,石城已是彩霓灿烂,万家华灯。老同学们互道珍重,依依而别。临行握手嘱言,明年在适当时日再次相聚。

顺及一笔,这次聚会游琅琊,在镇江的王充德校友和在扬州的毛凤懋等六、七位校友,来电来信,他们也已过退休之龄,但仍然重任在肩,要事在身,表示这次不能来同游,但待下次再相聚言欢了。

抒怀

<49届>马关洪

梦系云间五十年,茸城古貌展新颜。昔日同窗今相聚,往事历历叩心弦。

恩师教我道与德,母校给我智与胆。县中校友齐发愤,争为改革多贡献。























叙同窗情谊 祝恩师长寿

<云间分会>

四月十九日,云间分会部分校友三十人在奉贤县南桥镇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聚会。会议在奉贤校友刘织先、张奕本、朱伟民等的精心安排下假南桥饭店举行。刘、张二人首先介绍了这次聚会的准备情况和活动安排,接着分会会长顾玮根据一年来会员又有所增加的情况和工作需要,提出了增加理事的建议。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增选刘织先、黄菊有二人为分会理事。并推选朱泾镇几位校友代表到会同学会后前往张德惠老师寓所探望九十高龄的张老师,祝他健康长寿,欢度晚年。聚会期间,大家还初步决定明年春季在母校再次聚会,并植树留念。下午,全体校友参观了洪庙镇。洪庙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公寓和别墅式的农民住宅,完善的设施和众多景点,使大家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新的活力,进一步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第二天,有游园、参观市容等自由活动,这次新来了几位校友,大家又有许多说不完的话,但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分手的时候又到了,临别依依,互道珍重,相约明年再相会。在母校再见。 (云间分会)





小报引起的思念

<56届> 殷海权

春节前夕,收到了第十九、二十期两份《校友》小报,许多文章介绍了母校的情况和校友们的动向,引起了我对母校深深的怀念。

从十九期小报中,惊悉姚韵樵老师高龄仙逝,觉得万分悲痛。我进一中时,还是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姚老师就是我的代数启蒙老师。四十余年,光阴荏苒,但姚韵樵老师孜孜不倦教学的神态却依然栩栩如生。

:我在兵器工业战线工作三十余年,有过许多发明创造,不用说,其中也有着姚韵樵老师付出的心血。姚老师象已故的尊敬的桂启蕃校长、张绍陵班主任、薛文明老师等一样,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真诚祝愿健在的松一中老师们健康长寿!





也谈1946年松江学运

盛继隆

读了《校友》第十八期刊载的汤雪怀同学的《一段短暂而难忘的历史》和第十九期张源潜先生的回忆文章,引起了我对半个世纪以前这段往事的回忆。1946年6月,反内战,反饥饿学生民主运动正在全国各大城市蓬勃展开,古城松江也不例外。在松江县立中学高年级同学及进步教师的发起和领导下,爱国学生迅速组织和行动起来,6月18日早上,松江县中的操场上集合了学生队伍,其中既有高中部学生,也有初中部学生。我是从松光中学转入县中高一年级的,在民主意识与爱国思想鼓舞下,我与张志超、张鹤林、汤雪怀、俞龙光等同学参加了这次游行活动,我们手中挥舞着彩色小旗,口中高喊着“反对内战”等政治口号,井然有序地向县城大街进发。

因参加反对内战运动,我们不少同学确实被当时的校方(可能是由于其上级或有关方面施加了压力)除名了。是年暑期,我和俞龙光(后来参加了浙东游击队)去市区考入上海真如中学(即现今的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年级继续读书。但因我继续参加抗议“沈崇事件”、“反美扶日”等学生运动被迫再次退学。1947年夏,我又进入松江进步人士高尔柏创办的上海华华中学就读,直至毕业。上海解放后,因忙于在京沪等地学习与工作,与母校、老师、同学失去了联系,但那段难忘的经历却始终珍藏在我的心底。



沈亚珠荣获“全国优秀村镇建设工作者”

本报讯 日前,建设局村镇科科长沈亚珠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优秀村镇建设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从而成为本市三位获这一光荣称号的唯一女性。

沈亚珠同志从八八年开始从事小城镇建设工作。九年来,她的足迹遍及了我县每一个乡镇。在小昆山、泗泾、洞泾、佘山等镇分别被命名为部、市、县及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后,她更是不辞辛劳,千方百计从资料信息和发展方向上为乡镇出谋划策,为我县乡镇建设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犁)

|;! i从事小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