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新课程体系下的几个转变

新课程体系下的几个转变



作者:    转贴自:转载


与以往历次课程大纲相比,此次课程计划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在这一变革的大背景下,随之产生了几方面转变:

(1)教育观的转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关于知识和学科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论,现代课程论、教学论衍生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观念,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的变革引起了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的改进和变革。教师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的人格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2)教学观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程设计上必须注意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立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注意概念规律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程观的转变。此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调整及修订,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4)教育方式的转变。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分享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同时,积极拓展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5)教育评价观的转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单纯:“以考代评”的评价体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教育评价将更加关注评价个体的背景和基础,关注个体差异,从而建立起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

摘自《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