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毛泽东的青年观

毛泽东的青年观



作者:    转贴自:


毛泽东的青年观


魏久明


  毛泽东的青年观,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认识和总结中国青年的基本特点、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历史经验,提出的关于培养教育青年、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革命斗争、推动无产阶级青年运动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它是我国现代历史上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是从他从事青年运动开始的。1915年,他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提出以意志坚定、艰苦奋斗、随时准备为国捐躯为条件,结交青年朋友。1917年,他和友人步行千里,作社会调查。1918年,他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聚集革命青年的队伍,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湖南参加领导学生运动,组织二十多所学校举行总罢课。他主编的《湘江评论》,对湖南地区的五四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20 年,他创办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在长沙筹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并与何叔衡等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毛泽东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党成立之后,他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他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中国青年“有很大的革命性”,重视青年这支新生力量,注意发挥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积极作用。1935年,在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毛泽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一二九运动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①。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时,毛泽东撰写发表纪念文章《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全面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中国青年运动在整个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任务和方法等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关于青年运动是整个人民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军”;青年运动应该把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放在第一位;青年运动要和人民革命运动保持政治方向上的一致;工农是人民革命运动的主体,青年运动必须和人民革命运动相结合等观点,都是青年运动重要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青年运动重要的指导原则。特别是他的关于知识青年必须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思想,在当时就教育和激励了我国广大知识青年“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根据地、到边区、到敌后去,同工农群众、同人民武装相结合,投身抗日战争,使一大批青年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青年运动的方向》,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指导青年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青年运动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在1945年昆明爆发的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运动的推动下,广大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毛泽东赞扬“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过去五四运动时期和一二九运动时期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了这一点。”②蓬勃发展的学生运动,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1949年4月,在刚刚解放的北平,召开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亲笔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这为新组建的青年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指明了新中国成立后青年团、青年运动的任务是带领青年搞好学习和建设。为了探讨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工作的问题,1952年8月,毛泽东亲自找团中央的同志谈话,出了两个题目:一是党如何领导青年团的工作;二是青年团如何做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青年工作部门进行调查研究。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回答了这两个题目,着重讲了青年团如何工作的问题。毛泽东这次以《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为题的谈话,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时期青年工作、青年运动的方向、方针、任务和青年成长的规律及青年工作的基本方法。毛泽东强调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指出青年时期是人的成长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也是开始工作的时期,要求青年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要兼顾青年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休息两个方面。《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是社会主义时期指导青年工作、青年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青年的培养教育和青年的成长问题深为关注。他根据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对青年的教育方针是:“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并指出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存在的弱点。他说:“不少青年人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不善于把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不容易深切了解我国人民曾经怎样经历了千辛万苦的斗争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怎样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③毛泽东强调必须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接着,他又提出关于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条件和要求。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时期指导青年全面成长和青年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关于青年地位和青年作用问题的论述。毛泽东认为:青年是人民革命队伍中的一支重要方面军,要重视和发挥青年人的作用。
  青年作为社会群体的一种力量,有史以来就存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青年是人口中一个很大的群体。由于人口构成中工农是主体,所以工农青年也在青年中占主体地位。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很迟,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产业工人才达到200 万人左右。由于我国近代工业很“年轻”,这些产业工人中绝大部分是青年工人。中国工人阶级最革命、组织纪律性最强等特点,在这部分青年工人中都是具有的。随着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式的私塾被现代群体式的学校所代替,现代学校自然地把知识青年聚集起来,形成了传播和接受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现代文明和新思想的阵地,使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中最敏锐、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能量超过自身数量的一部分人。我国近代以来民族苦难接踵而至,广大人民和青年备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之苦。在中华民族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传统熏陶下,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大批中国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敢于革命、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对中国青年的状况和特点有深切的了解。他高度地赞扬中国青年和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的斗争性。1926年,他在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上说:“中国的学生多半是很苦的,并且毕了业出来无处可用,故不得不革命”,因此,“中国学生尤多从事于革命运动的。”1929年,他在总结土地革命斗争经验时,指出:“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表现得最勇敢最坚决。”④1937年,他同北方青年代表谈话时说:“北方青年是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⑤建国后,他称赞“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他要求“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⑥
  对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也给予很高评价。他认为工农是革命的主力军,青年则是人民革命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他说:“‘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⑦
  毛泽东多次讲过,不要忽视青年的力量,革命没有青年是不行的。1939年10月5日,他为安吴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中写道:“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宝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在社会主义时期,他也说过:“工农青年、知识青年和部队中的青年,他们英勇积极,很有纪律,没有他们,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就不能胜利。”⑧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一直很重视发挥青年人的作用。他多次强调要相信青年,争取青年,团结青年,组织青年,使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发挥某种先锋作用,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突击作用,在发展科学技术中发挥创新作用。他说:“从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学派的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年轻的,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这些发明家到后来才变成壮年、老年,变成学问多的人。”⑨他对青年人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的精神极为称赞。
  共产主义事业是千秋大业,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奋斗才能实现。青年是保证这个伟大事业持续发展和最终胜利的承前启后的一代。因此,毛泽东和其他的伟大革命导师一样,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他满怀深情地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⑩毛泽东到晚年,出于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的思虑,多次讲到要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问题。
  第二,关于青年全面教育和青年成长问题的论述。毛泽东认为:要教育青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青年是从年龄阶段上确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人群。他们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奠基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思维、学识、从业、婚姻、家庭和兴趣、爱好、娱乐等方面,普遍有着共同的要求、特点、权益和成长规律。但是,在阶级社会中,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看,他们又属于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阶层,他们之间的思想、利益、追求和基本素质上,又有很大的以至根本的不同或差别。青年人受社会环境制约和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很大。因此,对青年的培养教育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社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