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铭记国殇 奋发图强 勇毅前行——记松江一中2024届南京社会实践活动

铭记国殇 奋发图强 勇毅前行——记松江一中2024届南京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佚名    转贴自:高二年级自管会宣传部


星汉浩渺,大国泱泱,孕育中华。南京,携着独有的古老与厚重,于历史长河中风尘仆仆而来。4月14日、15日,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在校党委专职副书记张春燕、副校长沈志辉、学生发展中心顾朝晖老师和陆婕萍老师、课程发展中心杨健老师、民族教育中心王洁老师、后勤保障中心孙海东老师、校务管理中心单慧露老师、新疆部驻派老师、年级组长陆璟老师以及高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这座“六朝古都”,去感受这个城市的心跳脉搏。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远远注视刻在中山陵外墙的“三民主义”,景仰之情便油然而生,同学们争先登上中山陵,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陵墓,392级台阶,承载的是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民族主义先驱者的丰功伟绩,也是他曲折又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那一年,你和我差不多年纪,时光穿越满目疮痍,好想替你遮风挡雨。”1937年12月13日,南京的冬天冰冷刺骨,阴云密布,日军攻占南京城,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惨无人道、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为人间炼狱,长达40多天泯灭人性的屠杀让三十多万同胞鲜活的生命成为冰冷的骸骨,留下格外惨痛的记忆。

 时光会流逝,但历史会永存。14日下午,我们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庄严郑重的纪念仪式。从敬献花圈到三分钟默哀,时间虽短,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太多太多。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我们禁不住地拳头紧握、心灵震颤,历史以血为墨,以泪为汁,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愤懑、悲伤、沉痛的心情蔓延全身,深入骨髓,曾经的血与泪,绝不能忘,绝不敢忘!诗朗诵《南京啊南京》道出心中决心——“任凭岁月漫漶,永不忘19371213!”

铭记历史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我们以史为鉴,维护和平,而吾辈青年,重任在肩。因此,仪式上新团员进行了入团宣誓、团员重温了入团誓言,誓言一字一句,许下凌云壮志。

接着,副校长沈志辉老师以及大思政课教育专员刘红艳处长为我们带来了充满激情又语重心长的讲话,令同学们深切感悟到:鲜衣怒马少年时,中华儿女应许凌云之志,勿令岁月蹉跎,当以中流击水的气魄、囊萤映雪的勤勉,为理想和家国而不断奋进!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同学们高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声响彻天空,激荡起拳拳的爱国之心……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夫子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它历经沧桑、几番兴废,与时代一同见证着南京的发展。曾经,我们只是透过诗人的眼领略夫子庙和乌衣巷的风光;今天,我们亲自踏上了南京的壤,探寻南京的文化之根。绚烂灯光映衬下,南京的历史熠熠生辉。

“碑下放鞭炮,空中响军号。” 第二天,同学们来到了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与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走过蜿蜒的长廊,回顾革命英烈们的奋战史,新四军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坚定不屈、勇往直前令人记忆犹新,格外振奋!

紧接着,同学们来到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学生代表为抗战先烈们敬献花圈,全体师生默哀悼念。站在这片曾经战火纷飞、鲜血浸染的土地上,我们举行了“碑下放鞭炮 空中响军号”仪式,一同追思誓死保卫家国的铜墙铁壁——苏南抗战英雄烈士们的丰功伟绩。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让我们在深刻体悟南京社会实践活动点滴中,奋发图强、勇毅前行,展现了一中人的青春风采与青年担当。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