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探究种植与养殖业的改变对农村带来的影响

探究种植与养殖业的改变对农村带来的影响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作者:彭静怡 吴千语 沈徐佳 李仲飞 金沈缘 吴朱峻 张子沐

目录: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发现

五、分析讨论

六、建议

七、参考文献

八、附录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样貌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科技为农村的生产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对于习惯了传统农村生活的人而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6年,南杨村作为市新农村建设设施点之一,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本村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自2006年12月20日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启动后,在科技对农村的有利帮助以及国家对于农村建设的积极投入下,如今取得了明显成就。

关键词:种殖;养殖;变化;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一)目的与意义

1.了解当地种植与养殖业改变情况

2.了解当地居民对新农村建设种植与养殖业的改变的现状和看法

3.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

(二)核心概念

新农村建设在种植和养殖业上的改变对老一辈农民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

2005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因而2006年南杨村作为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对于当地老一辈的农民是否能适应呢?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1.商讨采访时的问题

2.商讨询问方式和路线

(二)实施过程

这次的田野调查,我们组来到了正在积极进行乡村振兴的南杨村,沿着主河对当地的百姓就现代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

四、研究发现

(一)种植

我们采访了六户当地居民,了解到目前当地的大部分田野都是由老板承包的,自己承有并可供支配的徒弟仅占少数。目前在被承包的田里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每年收一次;在自己所持有的土地上,会种一些韭菜、豌豆和玉米供日常食用。农村道路的两旁则会种上琵琶、柿子和柑橘供观赏。

而农民们现在种植最多的便是毛豆了,因为收获多、用处多。农民们会用晒好的毛豆来做豆腐、豆腐干用来自己食用或对外出售,赚取一小部分的生活费用。

(二)畜牧

前几年,由于管制较松,由于场地不大又近水,大部分农民们都在自家养鸡鸭鹅,圈养在自己家门前或者屋后。

但近年来上海市农村禁止养鸡鸭禽类,大部分农户已经拆掉了鸡圈鸭圈,但仍有一两户存在偷偷养鸡养鹅的现象。用以前自己种地的时候会把一些稻谷作为饲料,或者直接在外采购。

(三)工具

1.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在农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种植的方面。生产工具由人工到机械化,例如:农药有专门的药水机,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在厨具方面,大部分家庭还会继续使用灶台。用晒毛豆剩下来的杆子来烧灶,也省下了燃气费。因为过去便一直有这样的习惯,短时间也无法改变。虽然有些污染,但农村植被较多,影响不大。

五、分析讨论

(一)影响

1.在经济方面,农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不是来源于农作物的直接的买卖,而是来源于被承包土地的分成(土地由老板包办)和政府的一些补贴,次要才是变卖农作物及农副产品。部分农民们对于现在的经济收入也是较为满意的,相对于以前的生活,现在不仅收入更多,而且不太需要非常大工作量的劳动能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会去村里的活动室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家常。但也有部分居民由于家中子女不在,又无事可做,但偏生自己是闲不下来的性子,或家中过于贫瘠,这些钱不足以支持生活,就持反对票。

2.在环境方面,由于限制了鸡鸭禽类的养殖,村内的道路没了禽类的粪便,比以往干净整洁了不少,居民们行走时不会再闻到禽类粪便的臭味,也少受到鸡鸣鸭叫等噪声的影响。

(二)小结

如今科技早已非常发达,也逐渐的到了农村中,现代科技对于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对当地农民的生活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老一辈的“固有”思想仍旧保持着他们的生活习惯,不被外界的物质或者别的事情轻易影响的。比如仍有私底下养殖禽类和使用灶台的习惯。

政府对农村的改建进行了很多措施,或许当地居民对这些还有一些不适应,但是还是过上了较为轻松的生活。每天干点农活,唠唠家常,种一些小菜,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这是现在社会上对劳动者的回馈,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

六、建议

(一)对自身

1. 要提前先稍微学习当地语言,以免语言不通,沟通不便。

2. 商讨问题前要先了解当地情况,避免到实地却发现问题不合适。

(二)对当地居民

1. 多与人沟通

2. 多接触外界,不仅是局限于村镇

(三)对社区

1. 为居民安排与规划改建相关的科普课程,使其能改变固有的想法,更好的实行新农村建设。

2. 多关注老人,适当安排活动

七、参考文献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09-08-20

八、附录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