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神,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按照《关于推进松江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将我校“全面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改革立意落到实处,2020年9月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一轮“走向希望的田野”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活动响应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校内外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成功入选市教卫党委“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案例”。
为进一步落实“持续用劲,打造一所现象级卓越高中”的办学愿景,实现“推出现象级活动、创造现象级生活”的目标,经校务委员会集体研究,拟于2021年9月继续举办松江一中第二轮“走向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政策下新农村田野调查与体验”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为了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在跨学科综合学习课程的安排下,将组织学生到本市农村开展社会考察和劳动体验等,让学生走近农村,走向田野,走进农户,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大课堂的育人效能,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奠定基础。
一、 组织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参与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复盘”。
(二)具体分工
总策划:潘建荣
后勤保障总负责:姚立强 统筹:张春燕 音响设备:李斌
课程、报道:郭宁伟 动员宣传:王洁、顾朝晖、陆璟
节目准备:张管凤、蔡君杰、郭永馨、张丹 课题指导与评选:杨健
课程超市:周慧瑛、郭永馨、林锦文 班级管理:班主任、导师、家长志愿者
二、 准备工作
1. 学校:设计方案、做好备案和安全预案;对接好实践地点,提前踩点,规划好流程;做好图文宣传;联系好车辆,购买好帐篷,搭建好舞台;准备好演出排练和设备租赁。召开家委会,招募家长志愿者。委托村委会购买劳动工具。
2. 年级:上好田野调查短课程,讲明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3. 班级:班主任强调安全和纪律,组建自主选择的课题研究小组,一般5-6人一组,选好组长,各组定好研究主题。做好野营动员。
4. 学生:(1)通过网络等渠道先了解所去农村的情况,思考调查问题和实践内容;(2)做好防疫措施;(3)生活方面:带好晚餐干粮、水杯和住宿常用物品。
三、 实践时间
9月30日下午——10月1日上午 30日12:30 发车,发车地点:放飞路;10月1日10:00发车返回。如果雨天,正常上课,后面另作安排。
四、 实践内容
1、 学苑师贤(提前开展“土方法、大学问”短课程教学)
2、 泖田学耕(在浦南农村田间地头开展劳动体验)
3、 戏台礼赞(送戏下乡与村民一起欣赏松江一中首部音乐报道剧《宋指导的乡恋》)
4、 教授开讲: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演讲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5、 乡野欢歌(举行松江一中师生与腰泾村村民文艺联欢会)
6、 篝火燃情(搭帐篷集体夜宿乡村)
7、 村头致敬(国庆节清晨在腰泾村田野上举行隆重的国庆节升旗仪式)
8、 农舍问政(分组探访农户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9、 稻海踏浪(体验村民丰收的喜悦)等。
10、 帐篷联营:同学们在帐篷内共进晚餐,相互交流,露营一宿。
五、 活动要求(完成“十个一”要求)
1. 听一次讲座。了解活动意义和要求;
2. 进一次农户。看到农民真实生活环境;
3. 问一串问题。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询问预设问题;
4. 干一次农活。体验农村劳动生活;
5. 走一条田埂。赤脚走路,与大地亲密接触;走一条田埂。赤脚走路,与大地亲密接触;
6. 晒一张照片。小组或个人与当地农民、农田或其它典型农村景物为背景的合影;
7. 观一场演出。观看首台音乐报道剧《宋指导的乡恋》
8. 住一宿帐篷。体验乡村野营生活
9. 写一份报告。学生书写微报告(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和体验感受,国庆期间完成后交班主任,班主任择优推荐3篇左右交年级组长。
10. 做一次分享。将个人或小组的收获分享给同伴。
六、 成果展示
1.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本次活动的交流分享
2. 各年级推荐优秀调查报告作者上“一览讲坛”宣讲
3. 评选优秀调研报告(课题)
4. 开展摄影展
七、 调查地点
班级 |
地点 |
联系人 |
带队老师 |
1-2班 |
泖港镇腰泾村 |
陈书记17821156098 |
班主任
导师
家长志愿者(各班带队老师具体名单后续定) |
3-4班 |
泖港镇黄桥村 |
蒋书记13585626179 |
5-6班 |
新浜镇胡家埭村 |
陈佩君书记13918102120 |
7-8班 |
新浜镇文华村 |
姜利峰书记13764073252 |
9-10班 |
泖港镇胡光村 |
曹书记13795329092 |
11-12班 |
车墩镇联建村 |
村干部吴玲13524610870 |
八、费用支出
除教师、家长就餐外,全部从2021年“双新”实施市级经费中支出。
上海市松江一中
2021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