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高二语文备课组在区级“深入校本研修 提高线上教学效能”的主题活动之下,开展了“ 聚焦情境任务 提升研习效能——《玩偶之家》集体备课”的备课组活动。
首先,备课组老师们一起研读了《教学基本要求》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有关戏剧学习的内容。把备课的重点任务聚焦在人物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的研究上。
接着,老师们一起观摩了徐汇区第五十四中学《玩偶之家》的研习案例。五十四中学以“进阶工作坊”的形式分为A组和B组对《玩偶之家》进行了同课异构。两组A组老师从人物矛盾关系切入,B组老师则以“突转”手法作为主要环节。但两组老师所解决的主问题基本一致,区别在于问题解决的路径不一样。其中B组设计了情景:假设你是学校话剧社社长,接到学校要求排演《玩偶之家》,你该如何去导这出戏?要求学生完成“介绍剧情角色”“撰写话剧台本”“续写结尾”“结尾的研讨”四个研习任务。而研习环节的设计老师们以“接力棒”的形式接力完成,步步完善。借助表格工具,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和变化。
然后,学习了徐汇区教研员程元老师的点评。程老师指出,首先要明确一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不能面面俱到,需要进行必要的取舍;其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预设一节课的起点在哪里,老师在发现学生预习问题,则是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的判断标准。然后,程老师再次强调了高二“研习”和高一“学习”的不同。研习要从问题开始。“研”要聚焦特定的问题或对象;“习”则是主动解决问题。第一,问题从哪里来?立足研习任务,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关注学生的前置学习。课堂上解决前置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二,问题怎样解决?规划路径,提供资源。组织小组学习,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差异。第三,问题解决后干什么?总结反思,分层推进。帮助学生提炼梳理,鼓励更深入的思考,提供更多资源。
最后,在案例学习之后,高二备课组的老师们再次结合学情和自己的思考。陈士全老师评价了“工作坊”研修机制,肯定了其聚焦问题、接力调整、比较反思、深度研习四个方面的优势;唐建国老师指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活动,从编剧、导演、表演、录音、合称等多方面进行,既有独立完成有又互助合作;张丹老师指出,在备课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好情景设计,提供补充资料,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支架,从而落实“研习”;冯莹老师充分肯定了备课过程中的交流探讨、反复磨课,在交流和打磨的过程中,才能深入地聚焦问题。在老师们的进行充分探讨之后,备课组基本统一了核心研习任务,和预期达成的目标。并汇总了相关的资料,辅助老师们进行进一步的个性化备课。
本次教研活动,在教研员童明辉老师的支持下顺利进行,备课组的老师们以线上观摩、深入研讨的形式进行了学习和消化,也根据学校、班级的学情进行了分析和预设。此次活动令老师们深受启发,也鼓励了老师们积极创设情境,引导促进“研习”的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