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燃篝火•望星空•闻稻香•听蛙鸣——松江一中第二轮综合实践课程在田野中拔节生长

燃篝火•望星空•闻稻香•听蛙鸣——松江一中第二轮综合实践课程在田野中拔节生长



作者:佚名    转贴自:松江一中


 

为彰显我校“全面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改革立意,进一步落实“持续用劲,打造一所现象级卓越高中”的办学愿景,实现“推出现象级活动、创造现象级生活”的目标,2021930日至101日,在去年成功实施第一轮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上,我校举办了第二轮“走向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政策下新农村田野调查与体验”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活动。高一年级全体师生五百余人在经过短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带着自主选择的课题分赴松江浦南农村六家签约社会实践基地,访农户、做农活,开展“三农”课题研究,体验农村生活,尝试“跨学科研究实践”,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为学习任务的思政课堂进行有益延伸,打造具有鲜明松江一中特色的流动“四史”教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

本轮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在中共泖港镇委员会、泖港镇人民政府、松江区教育局指导下,由松江一中主办,泖港镇腰泾村村委会协办,车墩镇联建村,新浜镇文华村、胡家埭村,泖港镇黄桥村、胡光村提供大力支持。因站位高、立意深、创意新、参与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参与学生受益良多、大呼过瘾!

泖港镇党委书记杜劲松,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付炳建、基础教育科科长李凯,腰泾村党总支书记陈向应,松江一中校长潘建荣、党委书记姚立强、副校长张春燕、副校长郭宁伟等出席本次课程实践活动。

松江一中第二轮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十项富有特色的项目:

1学苑师贤

兵马未动,课程先行。927日下午,为本轮课程配置的“短课程超市”在校园隆重开张。“超市”为满足不同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需求和田野调查的不同观察视角设置了“选购区”“定制区”和“咨询区”三大功能分区,依据乡村振兴政策下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大供货区,由学生讲师团、高校教师、田野调查实践点负责人和学校跨学科学习指导教师共同担任课程供给的讲解,提供了“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农村垃圾分类”“初探松江区胡家埭村经济发展现状”等近百种短课程供“顾客”自由选择,为本轮田野调查献上课程的“饕餮盛宴”。

2泖学耕

为了推进劳动教育实施,高一年级同学在学校签约的六个实践基地开展了劳动体验,同学们或割稻、拔草、翻地、搓草绳;或打扫农户院子及场地。通过体验农事,深知稼穑之艰辛,同时也在享受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劳动之乐。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李春风亲自对同学们进行劳动指导,通过与全国劳模的近距离接触,同学们感受到劳动亦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敢为人先、勤勉钻研的精神与品质。

3戏台礼赞

作为曾经的腰泾村驻村指导员,乡亲们对这个人物形象是最熟悉不过的,但是把宋指导的驻村经历通过艺术的方式搬上戏台,这可能是乡亲们没有想到的。我校李烨教育剧场工作室于今年六月创作了首台音乐报道剧《宋指导的乡恋》,并于202171日成功首演。此次田野调查,我校送戏下乡,村民们受邀与同学们一起观看该剧。观演现场气氛热烈,笑声、掌声不绝于耳,欢乐充盈在十月的田野上。

4教授开讲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花勇教授领衔大学生团队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TED演讲。演讲主题为《田埂上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情怀》。演讲精彩纷呈,同学们收获良多,从中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涵。通过将思政课开设在田间地头,真正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校内外联动。

5乡野欢歌

广袤田野上,大型舞台平地而起,原来这是学校为此次田野调查之余师生与腰泾村村民举办文艺联欢会而搭建的临时舞台。为了此次乡野联欢,乡亲们和师生们都早早做了准备,家长们还秘密带来了节目《感恩的心》,引起了现场的强烈反响。新疆部的同学们带来了热情的新疆歌舞,钱夏红老师带来了独唱《走向希望的田野》,腰泾村村民带来了泖田山歌和诗朗诵,高一本部的同学带来了吉他弹唱、古筝小提琴合奏表演、小品、合唱与歌舞节目。晚风习习,灯火辉煌,师生联欢,余音绕梁。

 

6篝火燃情

这是同学们最期待最兴奋的环节,作为城市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集体露宿并燃着篝火狂欢的经历。你瞧,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导师和家长志愿者们围着篝火跳集体舞。主持人发出热情的邀请:“大家一起来跳舞吧!”同学们纷纷搭起前面同学的肩膀,接成首尾相连的长龙,踏着“兔子舞”的音乐节拍一齐舞动,场面壮观热烈。跳跃的火苗,火热的激情,群体的配合,队形的变化,音乐的配合,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韵律十足的画面。同学们用歌声与舞蹈传递着收获的喜悦,讴歌青春的朝气和蓬勃向上的热情。

 

7农舍问政

同学们根据已经确定的相关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课题研究方向,分组探访不同农户,与农民们话家常,聊学校,谈乡村,并积极展开调查访问,深入了解乡村现状与发展经验,探讨乡村发展的前景。同学们走入农户后,围成一团,你一句我一句地积极提问。村民们被这些热情的孩子们感染着,微笑着、耐心地一一回应,述说着他们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眼中满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对现状的心满意足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腰泾村村民俞留云面对高一2班寿泓伟同学领衔的《关于提高农村水稻产量的初步探究及其影响》课题中关于“水稻栽培”的问题侃侃而谈:“说起水稻栽培不能不提到松江人的骄傲——水稻专家陈永康,他发明的‘三干三湿’法至今还很实用……”。

8稻海踏浪

秋日村庄,良田千顷,金黄一片。同学们迈步田埂,感受稻浪,呼吸稻香,欣赏乡村风光,恰似踏浪前行。眼前田园风光与丰收景象,美不胜收。同学们纷纷于稻田中徜徉,走田埂,摸稻穗,或三五成群高谈嬉笑,或独自一人神游其间。通过亲近田野,走入稻田,同学们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心情放飞,与秋天拥抱,与快乐同行,充分享受着大美农村带来的轻松与惬意。同时,同学们深切体验到了村民丰收的喜悦,体会到了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深远意义。

 

9帐篷联营

同学们自行搭建帐篷,在帐篷内共进晚餐,相互交流,并集体于腰泾村露营一宿。当同学们听说这个消息时,个个惊讶又惊喜。500多人一起在田野乡间搭建帐篷,组成“小家庭”,这样的活动怎不是现象级活动!同学们在学校导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自行搭建帐篷,大家一起研究一起配合,最快的团队仅用了10分钟就搭建完毕。在帐篷内,大家最开心的是一起共进晚餐;最舒畅的是“小家庭”成员一起谈天说地;最美妙的是躺在大地怀抱,倾听蛙叫虫鸣声;最浪漫的是50多个帐篷“小家庭”坐落在乡间田边,享受新农村的美丽夜晚。割稻、翻地是劳动,搭建帐篷也是劳动,同学们在帐篷联营中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10村头致敬

101日清晨,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场特别的国庆田间升旗仪式正在举行。晨曦微照,风吹麦浪,空气中弥漫着田野的香气,回荡起庄严的国歌声。全体学生注目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站在乡村振兴政策下日新月异的新农村的沃土上,同学们用嘹亮的歌声,向祖国母亲七十二华诞献礼。

潘建荣校长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国旗下讲话,他带领大家抚今追昔,畅想未来,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并阐释了此次田野调查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潘校长通过传达近期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结合国际背景和国家建设中的振奋人心的事件,勉励同学们在祖国蓬勃向上的历史性阶段,谨记刻苦学习,锤炼过硬本领,牢记肩上责任,立志争做一名现象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特别的村头致敬仪式,不变的赤诚爱国之心。

在国旗下,学生代表高一9班姚欣怡分享了本次活动的体会。她感慨于乡村的活力、淳朴与热情,认为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提升强化了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审美素养,也为研究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根据以上十项内容,学校对每位学生都提出了明确的十项实施要求。即:听一次讲座:了解田野调查的方法,体会活动意义和要求;进一次农户:观察农民真实生活环境;问一串问题: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询问预设问题;干一次农活:体验农村劳动生活;走一条田埂:赤脚走路,与大地亲密接触;晒一张照片:小组或个人与当地农民、农田或其它典型农村景物为背景的合影;观一场演出:观看首台音乐报道剧《宋指导的乡恋》;搭一次帐篷:体验乡村露营生活;写一份报告: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和体验感受;做一次分享:将个人或小组的收获分享给同伴。

课程结束后,学校将组织高一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本次活动的交流分享,推荐优秀调查报告作者进行“一览讲坛”主题宣讲,同时组织评选优秀调研报告,并举办田野调查摄影展

郭永馨作为学校新成立的跨学科综合教研组组长,前期全面参与了本次田野调查课程超市的设计与实施,她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校正是通过‘走向希望的田野’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把学校和乡村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课堂延伸到了田野之中。学生小组通过短课程、课程超市的学习形成课题,按照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在田野中实践,撰写研究报告,完整地体验了社会实践的过程,也能够感受到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家长体验

此次田野调查,学校充分征询了家委会意见,经家委会发动,家长们纷纷积极报名,主动要求担任志愿者,进一步增进了家校合力,协同育人,此次担任家长志愿者的家长总计38人。来自高一8班朱习语同学的妈妈全程参与了此次课程实施,她充满欣喜地说:“整个实践课程内容丰富、任务繁重,但学校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我觉得这次活动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了细微处,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环节:一个是‘泖田学耕’,风吹稻浪,孩子们手中的镰刀见证着丰收,孩子们在劳动中深刻体会,在调查中不断研究课内外联动,让学习不再是方寸之地,梦想的穹顶也将无限宽广;另一个是‘帐篷联营’,宿营地里,孩子们忙而不乱地支着帐篷,这是孩子们露营的家,孩子们从未如此亲近过这片土地,他们的心中,一定播下了振兴家乡,振兴农村的种子”。

 

学生体会

学生作为新农村田野调查与体验课程的参与主体,感受最深切。来自高一10班的李天骄说:“金秋十月,经过“课程超市”的学习,带着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实践,亲身感受到了乡村人民的温暖、淳朴、热情,更是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变。晚上与村民、老师、小伙伴们一起绕着篝火载歌载舞,一起搭帐篷、望星空、听蛙鸣、升国旗……这样的课程,我想我会永远记得”!

再次闻到泥土的气息,高一12班来自新疆塔城的哈萨克族女孩迪娜拉内心非常激动:“近年来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文化生活、医疗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和我们眼前的联建村一样好,这些都归功于党的好政策。我的乡亲们也和这里的爷爷奶奶一样,一直说‘党的政策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祖国的生日当天,我们在田野中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在心中告诉自己,我一定在上海认真学习,将来学有所成,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为了顺利推进此次田野调查与体验课程,学校从学期初就启动了方案制定以及各方面的筹备工作,并向教育局做了专题汇报,与各村镇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协调,经过学校各部门以及多方的协同合作,课程最终得以顺利实施。

早在课程启动仪式上,潘建荣校长就明确界定了课程的性质:“它是流动的‘四史’教育课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校外课堂,是双新示范校建设重大项目实践,是劳动教育审美教育的复式课堂。它不是一次‘加量’的郊游,而是综合实践课程;它不是追求噱头或刺激,而是旨在为学生创造现象级的生活。”

通过新农村田野调查与体验课程实施,我校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课内外联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认同,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经过综合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加深了对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此外,通过课程实施,强化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提高了学生审美素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升了学生的环境素养,能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最后,通过课程实施推进文化反哺,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进一步拓展全员导师制的应用场景,丰富了学生成长服务机制建设的实施路径,最终必将高质量助推我校“双新”实施示范校建设。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