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起航正当时

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起航正当时

——松江一中“永莲”攀登计划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启动

作者:陈士全    转贴自:教师发展中心


    松江一中“永莲”攀登计划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10月14日下午在2号楼三楼会议室启动。本项目旨在更好地推进我校各学科教研组建设,着力打造优势学科,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更多的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进而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启动仪式由副校长郭宁伟主持,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朱永应邀到会并作讲话,校长潘建荣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
 
 
 
       朱永在讲话中指出,松江一中启动“永莲”攀登计划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体现了一中校长室的睿智和领导力,找准了学校工作的发力点。他概述了松江区近年来教育发展中遇到的三大瓶颈问题,并介绍了“十四五”教育发展的规划重点。最后,他用“在狂浪中成长”鼓励松江一中的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要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借助“双新”示范校建设的契机加快成长
 
 
      潘校长在致欢迎词中首先感谢各位专家能接受聘约,拨冗指导松江一中教学工作。他说,有了沪上顶级专家的引领,松江一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会面目一新,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进而成为高端教师、卓越教师。在回顾了一中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以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以及近年来学校高端教师的发展情况后,潘建荣校长强调,“永莲”攀登计划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是松江一中116年建校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全面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改革立意的具体体现,也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助推剂,学校要排除一切干扰,切实落实好项目的实施工作。
 
 
      语文学科特聘专家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 ,分别以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小马过河》为例,从语文学习的时间把控、价值判断、兴趣培养方面提出了多读书、精读书的重要性,詹丹教授介绍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和修正的问题。他特别强调了高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他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定量到变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汤青,针对现行两套英语教材如何使用、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坦诚地提出建议。汤老师认为,教材内容的确立要学会“断舍离”,要换一种评价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握学情,有“对象” 意识,注重“差异化”;针对学校的开展“晨诵”“暮读”活动,汤老师建议,读什么一定要有设计,要反复修订,既要与教材相匹配,又要跟上时代的热点。
 
 
      我校教师代表王志成、顾朝晖也发表了感言,他们表示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倾心接受指导,不断钻研,全力投入,不负学校,不负韶华,为提升学校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而努力。
 
 
       会上,郭宁伟副校长还就“永莲”攀登计划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据悉,此次松江一中“永莲”攀登计划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以打造几门优势学科,提升学科影响力,搭建高端教师发展梯队,助力教师发展为目标,共聘请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物理学科方面专家五位,分别在在课堂教学诊断、教学前沿理论、教科研活动、教研组内涵建设等方面定期不定期予以指导。
 
 
附:张永莲院士资料
    张永莲院士,分子生物学家,松江一中1953届毕业生,中学阶段不仅品学兼优,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她全身心地投入了祖国的生物化学科学研究,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永莲院士长期以来从事雄激素作用原理的研究,她的论文曾在美国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她是自1991年以来十年中上海唯一的一位新任女院士。张永莲性情爽直,勇于求新。几十年在书桌前和实验室里默默无闻地工作,她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为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种探索,一种新的追求。
    张永莲1957年从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一直中科院生化所工作,她说,在这50多年中,她下过农村,到过工厂,也在食堂里干过,以后经历了20年的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而真正在科研上做出一点成绩,还是在这20年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是培育个人科研成果的最好条件。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的成果。
 
    张永莲的科研成果,不仅仅取决于她有求新逞强的性格,更在于她的一份拳拳的爱国热心。1997年美国招聘她去当长期副教授,还允许她带上四个中国留学生同去,让她管理20多人员,待遇当然比国内丰厚得多。但是她想,中国人不能老是做人家发现的基因,我们难道不能自己去发现基因,让外国人做我国的基因研究吗?于是她毅然地留在了国内,走自己的创造之路,虽然当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科研经费赤字达到了16万元,但还是艰难地走了过来。她笑着说,当然我现在的经费是多了。张永莲因雄激素作用原理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又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度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 ,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作者:陈士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