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刚刚结束,跟历史上每一次考试后的结果一样,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不必多说,愁的那些就需要好好去应对了,毕竟一直愁下去我们内心将无法承受。人是情绪动物,之所以我们下棋输给了人工智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人有情绪情感,会发脾气,这是我们人类的优势也是弱点。所以先和大家谈谈情绪这个事。
情绪到底怎么来的?特别是那些我们不喜欢的悲伤难过沮丧等消极情绪怎么来的?你可能会回答说,“当然是因为我这次没考好啊,考好了我当然就不愁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事实上,还存在这样一个情况,有人和你考的分数相同,但是情绪却跟你不同,可能程度不同,甚至可能性质都完全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原因就是,我们的情绪是在遇到某件事情之后,通过我们每个人各自的认知系统加工之后产生的。认知是我们的情绪以及行为产生的中介。不同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就像刚刚结束的考试,同样都是考试失败的情况,有同学会认为,我要是复习再充分些就好了,那他的情绪就会比较平静,接下来他就会总结教训,继续努力学习;而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我是应该能够考好的,这次真是糟糕透了,我笨死了,什么也干不成,这种认知会让他情绪很低落很沮丧,自我怀疑,自责自怨,行动力上也无法积极地应对后面的学习;有的同学会想,一次考试代表不了什么,每天想着这个,还不如想想以后怎么做,这种认知后产生的情绪更积极更有理,行动上也更有效果。
所以,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取决于我们对事物的不同的认知,也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低分数,怎么解释自己遇到的糟糕的事情。所以当理想与现实不那么一致,甚至落差很大,自己的情绪不那么好的时候,积极的关注我们情绪背后的解释风格并尝试调整它吧,可以让我们更乐观一些,更积极主动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