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高一语文备课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高一语文备课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作者:冯莹    转贴自:语文教研组


    5月24日下午,高一语文备课组张管凤老师和冯莹老师对《老王》一文展开了同课异构。《老王》是杨绛写于1984年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讲述了在文革时期一位生性忠厚、老实善良却遭遇种种不幸的三轮车夫老王的悲惨故事。其中文章结尾最后一句的“愧怍”之情是整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也就成为了两位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内容。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则通过不同的方式围绕“愧怍”一词展开课堂讨论。
    张管凤老师则是以学生预习作业为课堂教学起点,重点探究了“我”与老王的关系。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明白了:在老王心中,“我”是恩人、朋友、亲人;而“我”看来,老王只是一个值得同情怜悯的普通三轮车夫。正是这样一种关系的不对等使得多年之后的杨绛感到心上不安乃至产生愧怍。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张老师适时带领学生归纳、总结阅读回忆性散文的方法,学生课堂上不仅获得了阅读这一篇文本的理解、体验,同时也习得了阅读这一类文本的方法。
    冯莹老师以“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课堂主问题组织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沉浸于文本语言文字当中,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意,冯老师设计了以补全对话中的语义空白,揣摩文字背后人物心理为任务驱动学习任务单,已达成对“愧疚”这种特殊情感内核的理解。
    通过这次备课组同课异构的活动,让老师们对《老王》以及像《老王》这样一类文章的阅读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正是在不断备课、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摸索、探讨一条实现高效课堂的可能途径。


作者: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