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高一化学备课组於育平、朱涛两位老师围绕《盐溶液的酸碱性》同一主题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两堂课都充分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精彩纷呈。
於育平老师的这堂课直接通过水的电离方程式引入,通过加酸、加碱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强化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为比较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在此基础上,於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在H2O中加盐情况会怎么样?”,於老师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找答案,开启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之旅。整个探究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1)根据盐的组成对盐进行分类,并通过实例的pH检测确定了不同盐类溶液的酸碱性;2)教师以NH4Cl为例,分析强酸弱碱盐呈酸性的原因;3)学生以CH3COONa为例,分析强碱弱酸盐呈碱性的原因;4)归纳总结盐类的定义、条件和本质。课的最后对知识点进行了升华,配以两道习题巩固了所有的知识点,是一节知识点完整、结构清楚地好课。
朱涛老师的这堂课别出心裁,打破了以往常规课的上法,通过大量的思辨让学生对盐溶液的酸碱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朱老师首先让学生对熟悉的7种溶液的酸碱性进行预判,通过学生间的争议明确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然后,通过测定NaCl溶液和NH4Cl溶液的酸碱性,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一系列问题驱动下对NH4Cl溶液为什么呈酸性进行思辨,进一步落实了盐类水解的定义、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分析了CH3COONa溶液为什么呈碱性的原因,使盐类水解的规律越辩越明。最后通过盐的分类图示,学生尝试对盐的类别、能否水解、盐溶液的酸碱性做出判断,过程中知识点有效形成,学生准确快速地归纳出了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成功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是一堂高效优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