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2016文明单位总结

2016文明单位总结



作者:站长    转贴自:信息中心


上海市松江一中文明单位总结
2016年11月
 
我校已连续六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近两年来,我们再接再厉,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创建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创建工作基础,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精神文明
重视党组织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党务公开有制度,重落实。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倡导“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号召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认真开展“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活动。2015年6月学校召开“三严三实”专题党课。9月专题学习侯凯同志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制”。2016年1月8日下午,邀请区委党校张大伟同志应邀作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辅导报告。5月30日晚,邀请松江区委党校金鑫鑫老师为党员开设《实现中国梦·青年勇担当——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寄语》专题讲座。10月28日下午,邀请松江区委党校张大伟来校为全体党员作学习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辅导报告。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唤醒了党员的宗旨意识,也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积极开展师德建设。2015年4月10日下午,学校邀请中共松江区委党校陈超副校长来校为全校教工作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辅导报告。9月6日下午,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全校教工集中在演讲厅,举行“爱岗敬业铸我师魂”师德论坛。学校出台了《松江一中关于对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兼职及补课进行专项治理的实施细则》,全体教师签订承若书。2015年松江一中新疆部被评为上海市模范集体,王灿被评为上海市劳模,朱利剑、徐延春家庭被评为区“五好文明家庭”。在2016年“松江区第一届教育先锋奖”评比中,我校李军华获十佳师德标兵、王瑾获十佳教学能手、李斌获十佳后勤管理者。
积极开展社区共建,共筑精神文明高地。党员主动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教师志愿者以党团员为骨干,每天在校门口协助维护交通秩序。本校教师许养贤、陆婕萍等在居委会为居民开设课程。郭宁伟、朱利剑老师主动为社区书写春联。学校操场每天规定时间无偿向社会开放。对社区开展的体育文化等活动热情提供人员与设施方面的支持。每个团支部与一个居委会结对,定点开展志愿者服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定期慰问驻松部队。学校还与与云南马关一中签订帮扶协议,派骨干教师赴云南支教,精心组织对方教师的跟岗培训。
二、加强课程开发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
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途径。建立“适应性”课程结构。统筹课程要素,开发课程资源,整合三级三类课程,整体架构了“重基础、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框架,不断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研究型课程生本化。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有适合自己的课程,以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积极应对教育综合改革带来的新挑战,探索3+3模式的课程设置和跑班运作方案,先后与相关部门人员赴奉贤中学、崇明中学、晋元中学、华师大二附中等专题学习取经。为形成符合学校实际,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改革需求的学校课程方案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策略上的准备。有序推进学校创新实验室和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课程项目。
大力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努力促进课堂教学三个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强调结果为中心转变为以关注学习过程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师生互动探究为中心。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成立了校长、教学分管校长挂帅的年级工作小组,力争使年级管理取得明显的实效,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抓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五环节常规。认真研究高考改革新政,特别是加强对高三毕业班工作的对策研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实行补差提优措施。学校领导进行推门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并落实“临界生”的教育管理,学校行政干部分工负责,采取人盯人战术,促使他们不断进取,人人进步。近两年高考取得可喜成绩。
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思考学校特色化优质化长远发展的问题。依托上海市优质高中,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学科组建设。2015年11月我校正式签约加入世界图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朱家角中学、天山中学、曙光中学、张堰中学、致远高中等学校组成“六校联盟”。就深化课程改革,助推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等方面,形成研究合力,谋求共同发展。
三、加强自育育人实践 促进自主发展
我校德育的显著特色就是“自育育人”,就是使学生在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的自理、自律中学会合作与交往,学会做事,关爱社会,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逐渐培育自身应该具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是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全方位的自控要求,让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从被教育走向自我教育。
通过自我认识,唤醒学生“自育育人”的信心。通过《家访情况记录单》、“入学第一课”、“怀爱国爱乡情感•持《版图》研究实践”等,使学生获得对自身、学校、家乡的深切感受,深切感知自己与所处环境休戚与共的密切关系,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满怀美好憧憬,从而增强自我发展、自育育人的自信心。
通过自我规划,设计学生“自育育人”的路径。邀请知名教授为新生开设关于“人生规划”的讲座。让学生自我设计“人生规划”并适时调整规划。与此同时班主任老师引导学生做好班集体规划,积极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并努力使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相互促进。
通过自主实践,挖掘学生“自育育人”的潜能。尝试开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修项目、选修项目,立足松江,面向长三角,甚至涉足伟大首都、长征会师之地。通过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身边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通过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育育人”的能力。不论常规管理还是大型活动,都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将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基础。为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通过自我评价,提升学生“自育育人”的品质。根据学校分年级的德育目标,将学生自育育人能力的培养设立分级目标,引导学生在每一学期结束后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其纳入《松江一中学生综合发展成长档案》,构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
四、加强民族教育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民族教育讲政治。定期学习各项民族教育政策,时刻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及唯物辩证法的教育,打牢民族学生的思想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开展素质教育,取得了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民族教育讲奉献。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常年牺牲节假日、双休日,舍小家,顾大家,每日和远离家乡的少数民族孩子在一起。每年暑假老师们利用接送学生返疆、返校的机会,冒着酷暑跋涉千里到新疆各地进行家访,了解特殊家庭的孩子,把党的民族政策、学校的教育理念传递到大漠深处、天山南北。
民族教育讲开拓。面对民族教育的新课题,从管理者到一线教师都善于学习,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深入研究民族教育的规律,不断改进管理与教学,取得一个又一个可喜成绩。继获得上海市民族教育先进集体、教育先锋号荣誉称号之后,2015年又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
 
成绩只代表过去,文明创建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