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松江报》专题报道我校“大党课”开展情况

《松江报》专题报道我校“大党课”开展情况



作者:郭宁伟    转贴自:德育处


      526,《松江报》第9版“党的建设”栏目头条中刊登了记者陈燕采写的题为《好钢要放在“新熔炉”中炼成——松江一中党总支开展多样“大党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章。

好钢要放在“新熔炉”中炼成
                               ——松江一中党总支开展多样“大党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本报记者陈燕
      党员教师与学生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课堂走进革命老区,学生们在黄洋界上背诵《西江月井冈山》;高三政治班去华西村考查新农村建设;历史班奔赴良渚文化发源地追根溯源;化学班进入宝山钢铁厂亲身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都是松江一中创新思路,拓宽途径,融合多个学科而形成的“大党课”内容。
  不拘泥于党课传统形式和内涵,学校党总支十余年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特点,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让“大党课”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清泉,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师生们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就日常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抒己见,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去年6月,松江一中课堂上的一幕。以“积极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学校26名党员教师分别走进各班级上党课,师生积极互动探讨,引导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走出课堂,一草一木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近年来,学校课堂走进了革命老区、文化场所。如,每年暑假的“读书行路”活动成为帮助学生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移动党课”,感受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党课”。学生们在黄洋界上背诵《西江月井冈山》,在微山湖畔唱着《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在河南安阳唱着《在太行山上》,还在醉翁亭前齐诵《醉翁亭记》,采石矶旁吟诵太白诗句,在泰山之巅齐诵《登泰山记》。学生们在“良性教育场”的感召下增强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
  在高三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中,政治班去华西村考查新农村建设,历史班奔赴良渚文化发源地追根溯源,化学班进入宝山钢铁厂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物班则到西溪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真正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每一次外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晚上,宾馆的会议室、餐厅,或走廊、过道都成为课堂。
  松江大学城、佘山天文台、佘山海军防化营、金佰利有限公司、松江自来水厂、三星电子真空有限公司直至农村的田间地头都成了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校外课堂。通过参观考察以及与这些基地的互动,学生主动体验、自然渗透,使这些教育实践基地成为缅怀先烈、毋忘国耻、激发理想的学校;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的课堂;培育技能和知识的园地;更成为接触社会、体察国情、增长才干的广阔天地。

  学生上讲坛当老师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今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育育人”的能力。
  午休时间,在学校教室里,常会看到有学生变成“小老师”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课。学校大胆地打破讲台“唯教师一统”的格局,借助“一览讲坛”、“一览课堂”、“相约星期四”、主题班会等形式充分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小老师”走上讲台。比如,学校每年都会请学生为全校班主任上一堂“学生眼中的时尚元素”课;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前,高三历史、地理班学生都会集体备课,组成了若干个“小老师分队”赴全校其他班级进行专题宣讲;“生”教“生”、“生”教“师”逐渐成为“自育育人”的良好载体。
  不论常规管理还是大型活动,学校都将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基础,为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学校建立了一整套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年级自我管理委员会——班干部——广大学生”的直线管理模式。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自主意识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品牌项目创建工作中,学校“‘自育育人’的党课教育”被评为2015年度重点项目,学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近两年来,校党总支被评为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作者:郭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