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生活德育视野下高中生自治治事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生活德育视野下高中生自治治事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罗明    转贴自:松江一中


 
课题名称
生活德育视野下高中生自治治事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
 
课题承担人
罗  明
所在单位
上海市松江一中
 
 
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3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0年3月9日
    开题地点:上海市松江一中
    评议专家:张忠山
    参与成员:校教科研负责人、课题组相关成员
 
 
 
二、开题报告要点
                                                                             
 
 
 
 
 
 
 
 
 
 
 
 
㈠课题题目
生活德育视野下高中生自治治事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
我校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区重点高级中学。近十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以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来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在“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下,逐步形成了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四自”教育即自育育德、自学学问、自治治事、自养养性。本课题针对“四自”中的自治治事进行实践层面的研究。
自治治事,顾名思义就是能自行做事、自行管理、自行修养自己的德行。我们对“自治治事”的理解是学生能自主地学会做事,关爱社会,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从生活德育的角度看,学校德育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应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为学生的生活世界服务。200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实际。”
我们认为,选择从生活德育的视角来研究学生自治治事的培养途径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课题的研究在于通过探索培养学生自治治事途径,完善学校“四自”教育的内涵、目标、途径、课程、评价等,形成较为完整的“四自”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其研究成果不仅对本校的德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对其他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能起到借鉴作用。
 
㈡研究内容
1、高中学生自治治事培养研究的生活德育理论依据。
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思想可谓源远流长。
美国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提倡在实际的生活中,经验中学习,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脑力劳动及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中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的工作也包括培养他们学会进行脑力劳动,培养他们随时随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能力,让他们把握聪明才智有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任务”。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这些生活教育的主张给生活德育的研究以很大的启迪,生活德育的概念也越来越为人们接受和关注,德育回归生活呼唤声也越来越强烈。什么是生活德育?生活德育是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在生活中对个体引导和教育,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养成惯并最终达到美而善的生活。
当前德育的内容和形式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经历了十几年学习生涯的高中毕业生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现象随处可见,无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被迫退学的有之;缺乏安全自救能力丢失年轻生命的有之;因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引发心理障碍自杀甚至伤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生活德育理论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他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能自主地学会做事,关爱社会,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真正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
 
2、高中阶段学生自治治事能力现状调查。
无论是出于“做人”教育的需要,还是为学生成才奠基的需要,自治治事显然是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缺乏自治治事的人是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环境,更难以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比较胆小腼腆,尤其的高一的学生,没有完全从初中生的角色转变过来,习惯于被老师“管着”。他们对参与班级、年级、学校的管理工作缺乏自信,或者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很容易说放弃。自理、自治的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这些与同龄的城市学生相比显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高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自治的能力?现今的高中学生自治治事的现状如何?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所以我们拟在我校及本区兄弟学校中开展高中学生自治治事的现状调查。
 
3、高中学生自治治事培养目标与评价研究;
根据学校分年级的德育目标(高一年级——走好高中第一步,学做一个大方的人;高二年级——争做学校中流砥柱,学做一个大气的人;高三年级——理想责任我践行,学做一个大写的人),制定自治治事的分级目标,目标体现五个性:
①    全体性:动用各种方式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智力、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
②    差异性: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第一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不均衡性,让学生的能力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充分发展。第二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苛求学生,而是尽可能开发每个人的潜能。
③    合作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学会合作,促进学生彼此关注、倾听和主动互助,努力构建学生自我合作、自治自理的模范团队。
④    成功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促进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体验成功,从而促进学生自治治事能力的发展。
⑤    反思性:反思是提升学生个体素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治自理能力。
深入贯彻“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自治治事的发展性评价,纳入《松江一中学生综合发展成长档案》,构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
4、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自治治事的实践研究;
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校园是教师与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生活空
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与学生都在展示着他们的生命存在,都在生活着。在教育社会学看来,如何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所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师生共同发展德性的教育天地,这就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真实的道德情境。
充分利用校园生活资源,创设学生自治治事的实践、体验的情景,培养学生自治治事的实践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①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建构的研究。
②值周班制度示范功能和管理功能的研究。
③义工制度的自治、自育功能研究。
④校园文化活动中落实自治治事的培养研究。
 
5、社会生活资源培养学生自治治事的应用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打破学生的自我封闭和原有的生活范围,扩展中学生交往空间,把学生置于集体和社会环境中,使中学生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摆脱原有的角色期待和评价,获得自主发挥大胆尝试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决定了它的过程必须由中学生自身完成;实践的自觉性决定了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必须靠自己的能力来寻找解决途径。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中学生必须不断地认识自我,在各种关系中不断地自我定位,在头脑中不断进行目标设定,并将目标与活动结果进行比较对照,进行自我检查;综合实践活动的团体性决定了中学生之间必须合作进行,因此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自我情绪的克制,必要的时候学会妥协,这对中学生自治治事能力提高大有裨益。
依托社会生活资源,设计多样综合实践活动,拓宽自治治事的时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治治事能力。
①社区资源。社区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
②德育实践基地。高一军训、高二学农、高三社会考察、高一科技之旅、高二南京实践、高三成人仪式、“读书·行路”夏令营等。
③松江文化资源。松江博物馆、佘山天文台、广富林文化博物馆等义务讲解等实践活动。
④大学城资源。开展共建实践活动。
 
6、高中学生自治治事能力培养案例研究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成一项工作,科学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育科研来说,针对研究课题的不同类型,采用恰当的方法,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便捷、有效地完成科研课题,而且会使我们的研究显得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案例研究法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也将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学生自治治事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探求高中学生自治治事培养的有效途径。
 
㈢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通过高中阶段系列培养程序达成目标,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视研究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渐次提高学生自治治事能力。本课题研究具有动态性,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使之趋于完善。
2、经验总结法
我们将运用经验总结法研究促进高中学生自治治事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系统、深入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3、案例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法研究学生自治治事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4、调查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当今高中学生自治、自理现状,分析影响学生自治治事能力的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在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自治治事培养计划,力求科学可行。组织对学生家庭状况的调查、分析家庭、社会对学生自治治事影响。
5、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生活德育的视角来研究学生自治治事的理论依据和内涵目标。
 
㈣组织与分工
本课题有分管德育副校长罗明负责,定期主持课题研究研讨会,交流、汇总课题开展概况,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和部分骨干班主任组成,朱利剑负责高中学生自治治事能力培养目标与评价研究;邢丹萍负责校园生活对培养学生自治治事的实践研究;周慧瑛负责社会生活资源对培养学生自治治事应用研究;郭宁伟负责高中学生自治治事能力培养案例研究;周钢、孙海东负责高中阶段学生自治治事能力现状调查。
 
㈤研究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
研究进度:
2010年3月:开题报告论证会。
 
    2009年12月---2010年3月:文献研究;完成高中阶段学生自治治事能力现状调查。
 
    2010年4月---2010年10月:运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法,探究高中学生自治治事培养内容、途径和方法。
 
    2010年11月---2011年2月:总结阶段:对各阶段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形成总的研究报告。
 
经费分配:
会议费:3000
 资料信息费: 4000
专家咨询劳务费:3000
 
  
合计:10000元
 
 
㈥预期成果
案例、研究报告
 
 
 
附加说明:
一、“自治治事”概念的界定
自治治事,顾名思义就是能自行做事、自行管理、自行修养自己的德行。我们对“自治治事”的理解是学生能自主地学会做事,关爱社会,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概念界定较为宏观,缺乏操作性。这对后面课题研究的展开,缺乏抓手(或抓手不明确),导致整体思路上的不够清晰。
现对“自治治事”的概念界定中,突出自我管理这个核心。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为抓手来展开本课题的研究。
二、突出生活德育的理论支撑
   “生活德育”作为本课题的一个核心词语。在本计划中,除了开始部分对生活德育理论有一个简单的概述外,生活德育对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的理论指导性还不强。
我们将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前,对生活德育理论进行深入的研读,深刻领会。在研究过程,各个角度的研究如:调查问卷的设计;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自治治事的实践研究;社会生活资源培养学生自治治事的应用研究;自治治事能力培养案例研究等始终紧扣生活德育,寻找科学的理论支撑。使研究的成果更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社会生活资源的应用
本课题所提到的社会生活是除校园生活以外的社会生活。本部分的四个分类有点乱,且疏漏了与中学生最为紧密相关的一块,即家庭生活。
社会生活资源非常丰富斑斓,这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研究的角度或条块的划分非常复杂,也给课题研究的深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如先选择德育实践基地、家庭生活两个角度为重点,以子课题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在实践深度上和理论高度上有所突破。
四、培养目标和评价研究
    具体研究自治治事培养目标和评价(尤其是评价),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已有的实践经验都还欠缺,应该说难度很大,短时期内很难较好完成此项研究。
    本课题先侧重于目标和评价的原则或策略研究。将本块内容调整到课题报告的最后部分,并将目标与评价作为问题提出,留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五、分工的调整
罗明负责课题总报告;朱利剑负责子课题——德育实践基地对学生自治治事的培养研究;邢丹萍负责子课题——校园文化活动中落实自治治事的培养研究;周慧瑛负责子课题——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建构的研究;郭宁伟负责子课题——家庭生活对学生自治治事的培养研究;周钢、孙海东负责高中阶段学生自治治事能力现状调查以及案例的收集。
 
 

作者: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