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城市化进程中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城市化进程中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作者:罗明    转贴自:松江一中


城市化进程中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开 题 报 告
 
 
 
课题承担人:  罗  明
 
上海市松江一中
 
2009年10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成为真正的人。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化为主体时,就会有“自求自得”、“内省”、“躬行”、“慎独”等内部矛盾运动的出现,从而达到了“自为”的境界,教育者便可以不教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增多,教育越来越受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可能影响学生的一切活动。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是个人在道德上努力,是道德行为主体在其品德发展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是一个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要求为开端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的按一定程序循环往复、复螺旋式前进的过程。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高中阶段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研究,侧重于自育育德、自治治事,寻找高中学生主体德育意识的激发与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果这一探索获得成功,它将大大推动学生的主动发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现状调查。
我校所处上海远郊松江,正处于由一个农业大县逐步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因素,是城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自我教育能力作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发展水平及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道德状况、心理品质、创新意识等与同龄的城市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他们自我教育能力也难以适应城市化及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高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自我教育能力?现今的高中学生(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郊区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现状如何?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所以我们拟在我校及本区兄弟学校中开展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现状调查。
2.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①通过了解未来社会的现代高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自我教育能力要求,在对现今高中学生(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郊区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自育育德、自治治事两个维度,进行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分层、分级目标研究。(分级:高一、高二、高三分别为学做大方、大气、大写的人;分层:根据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确立面向全体、优秀、拔尖各个层面培养目标)
②根据自我教育分层、分级的培养目标,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第一类:班团课、校会、仪式典礼等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在原有充实和完善“四自”教育系列德育校本教材。
第二类:德育活动课程化。如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民族节庆日系列、红五月科普艺术节、校园体育节、读书节等。丰富自我教育渠道,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
第三类:社会实践序列化。高一军训、高二学农、高三社会考察、高一科技之旅、高二南京实践、高三成人仪式、“读书·行路”夏令营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3.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育德机制的研究
①学校、年级和班级层面的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建设的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和年级学生自管会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自我规范、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设立学生校内挂职锻炼岗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
②通过对值周班制度示范功能和管理功能的研究,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育德能力。
③ “基地+网点”义工制度的自治、自育功能研究。所谓“基地”,就是建立校内、校外两个义工培训基地。校内以各职能部门为主,校外以校级共建单位长桥居委会为主。所谓“网点”就是由学校义工组织机构在校内、校外开发、设置服务项目及岗位,各义工服务队根据自身优势及特点,自愿选择或自行开发服务项目,形成服务网络。活动范围覆盖了校内及学校周边地区。以义工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在服务中学会关爱、懂得责任,从而提升自治、自育的能力。
4.社会教育资源对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载体作用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能打破学生的自我封闭和原有的生活范围,扩展中学生交往空间,把学生置于集体和社会环境中,使中学生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摆脱原有的角色期待和评价,获得自主发挥大胆尝试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决定了它的过程必须由中学生自身完成;实践的自觉性决定了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必须靠自己的能力来寻找解决途径。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中学生必须不断地认识自我,在各种关系中不断地自我定位,在头脑中不断进行目标设定,并将目标与活动结果进行比较对照,进行自我检查;综合实践活动的团体性决定了中学生之间必须合作进行,因此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自我情绪的克制,必要的时候学会妥协,这对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大有裨益;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性决定了学生要不断地自我评价,并在自我评价中,对自己的能力、道德品质、行为以及其他方面产生客观的认定。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学生更好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创设了条件。
注重实践——体验——内化,
5.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习惯养成的研究。
“学校文化以价值和假设为核心,涵摄于学校制度、课堂教学方式、学校科研活动、师生互动方式以及学校建筑、学校传统、故事、仪式、庆祝活动、典礼等具体行为或物象之中,是学校群体成员秉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动机的统一体”这是“一条活动着情感、社会习俗和群体行为的河流,永远不断地在学校内部流动着”。校园文化有着巨大的导向功能,校园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会逐渐在中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中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引导和带动着学生向社会、家庭、学校接受的理想方向前进。同时,校园文化有着强大的约束功能,以无形的力量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并影响制约着他们的活动,从而确保着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方向,给中学生自我教育以方向和动力。因此,推动中学生自我教育,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传承、发展富有特色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赋予时代的内涵。
6.高中生自我教育心理机制的研究
(1)自我教育起源于人的需要
自我教育的起始、施行、指向、评价等诸环节,都跟需要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是指个体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主观状态。人的需要是一个多纬度的复杂系统,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既有生存需要、享受需要,也有发展需要。可以说,任何的生命活动都是被各种需求推动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把社会需要变成国家的法规、法令,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的道德规范等形式。通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这些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个人的需要进行整合。个人需要的满足,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随着心智发育的逐渐成熟和社会阅历的不断增长,个体会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有机地协调起来,进而能动地对自身进行认识和评价,并据此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个过程也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2)价值取向给自我教育以方向和动力
价值取向是自我活动的内在根据,是自我面对内外部的影响作出的判断,是人类
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价值取向是引导自我教育发生,确立自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动力,使自我教育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的准绳。人们价值趋向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对自我的事实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我的价值目标。自我一旦确立了追求的价值目标,就会积极地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教育的活动中,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法
 
四、组织与分工
本课题有分管德育副校长罗明负责,定期主持课题研究研讨会,交流、汇总课题开展概况,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和部分骨干班主任组成,朱利剑负责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邢丹萍负责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习惯养成的研究;周慧瑛负责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育德机制的研究;郭宁伟负责社会教育资源对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载体作用的研究;周钢、孙海东负责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现状调查;
宋爱军负责高中生自我教育心理机制的研究;宫喜华、王洁负责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五、研究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
研究进度:
2009年10月:开题报告论证会。
    2009年11月---2010年1月:文献研究;完成当今城郊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现状调查。
    2010年2月---2010年10月:运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法,探究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内容、途径和方法。
    2010年11月---2011年2月:总结阶段:对各阶段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论      文,形成总的研究报告。
 
经费分配:
          300元购买学习、研究等资料
          500元各类研讨会费用
 
预期成果:案例、研究报告

作者: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