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访文化古都·寻中华之魂——松江一中2012年暑期“读书行路之河南安阳游”

访文化古都·寻中华之魂——松江一中2012年暑期“读书行路之河南安阳游”



作者:陈文琦、郭宁伟    转贴自:本站原创


      7月6日清晨,各年级推选出的30名优秀学生干部及6名带队教师早早来到宁静和谐的校园,他们将组成全新的团队前往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河南安阳。
      倘若是没有充足的准备便贸然前往,这将是种对历史的不敬。因此,同学们在出发前“兵分三路”,分别从安阳景区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这两个方面进行收集整理资料以及策划安排第三天时同学们将给石板岩希望小学上五节不同的活动课,在出发前进行交流汇报。中午12:15,内心怀着无比的兴奋与激动,我们踏上了中华根祖文化之旅,去探寻那深藏的中国魂。
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
      人们都说“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看北京,三千年历史便该去看安阳”。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文字——甲骨文的故乡;是世界上最大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的发现地;是世界上首座且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所在地;是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的发现地;也是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韩陵定国寺等传说的流传地。郭沫若先生也曾有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当我们走进殷墟时,我惊叹其王陵建设的高水平;感叹其随葬器的精美;赞叹殷代先民们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而当我即将离开它时,心中却有着丝丝悲凉之意,看到那些无辜殉葬的青壮年、女性、未成年儿童奴隶的尸骨,身体不禁打颤,悲悯那些枉死的无辜百姓,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文明现代的社会里。
三千年文脉相承——中国文字博物馆
      要说在殷墟中最具有价值,那发现便是中国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为了更好的了解它,我们来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出土的文字文物,详细生动的照片和文字,了解汉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同学们对古文的甲骨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演讲员的讲解更是听得津津有味,禁不住用手指在空中描摹勾画起来。我校“拙金篆刻社”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不遗余力,在指导教师郭宁伟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全体营员将白天收集的甲骨文字通过读印、写印、磨材、刻印、修改、钤印等步骤篆刻在石头上、拓写在宣纸中,看着自己辛勤刻出的作品,虽然并不完美,却意义非凡,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尊崇。
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此时我们正置身于红旗渠内,耳边充斥着导游慷慨激昂的解说词,眼前呈现出一幅幅当时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的照片和各篇对此浩大工程的大力报道。20世纪6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最难熬的困难时期,受太行山天然屏障所困的林县人不甘命运安排,难而不惧,自力更生,靠双手和双肩,靠锤头和钢钎,硬是在太行山悬岩峭壁上凿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红旗渠。穿过了分水苑,走过了青年洞……我不禁感叹林县人民在修红旗渠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像太行山一样雄浑,厚实和坚韧。如今,红旗渠精神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它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撑,并且在新的时代增添了新的内涵,迸发出了新的力量。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发扬红旗渠精神,更将书写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新篇章。
人生旅途的休息站——太行大峡谷
      慷慨激昂的心情还未平复,我们便驱车来到了下一个景点——太行大峡谷。与先前参观的红旗渠所给人的感受大相径庭。置身于此,看到四周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峰、峦、台、璧姿态万千,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这真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啊!耳边还能够享受大自然美妙的音乐,泉水哗哗地从空中倾泻而下,冰爽的泉水清澈见底。云雾缭绕着大峡谷,仿佛人间的另一所天地,真可谓“人间仙境”。我们的心情在大自然的魔力下平静了下来,站在水中央的一块块石头上,手拉着手大声地呼喊:松江一中,我们爱你!大家尽情欢笑呐喊,忘掉烦恼和忧愁,我想这是每个来到这的游人的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在一次忘情的嬉戏后。尽管是万般不舍,我们也该重返人生旅途,审视目标,更好地走向未来。让这样的美景记录我们的回忆和未来是再美好不过的了。
传播和收获爱——希望小学
      在旅程的第四天,按原定计划同学们分成4组,给希望小学的4个班级上两节音乐课,一节手工课,一节地理课。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充满着活力,对陌生的哥哥姐姐无丝毫畏惧与羞意,活泼可爱的身姿让我们也融入欢乐之中,丝毫感受不出其实他们一个个都来自于十分贫困的家庭。就像是郭老师所说,别奢求我们一次的帮助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巨大的改变,相反地是他们给了我们怎样的深思;别以为自己有多伟大,我们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给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我们跟他们一样,一样的地位。沈莹雪同学也说得很对,如今上海与河南如此遥远的距离无法直接传播爱,那我们应该将目光移至我们的周围,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是辅助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等。每位同学在与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相处后都感慨万千,各怀想法。我相信,同学们已对爱有了另一份更深的感悟,这份爱也将会传至天涯海角,永恒不朽。
      “行程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却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着触摸着中华文化之根、民族精神之魂,感受到国家未来的希望......”郭老师在总结本次活动时动情地说到。
      五天的旅程已结束了,我们也各自回到了家中。可是,在旅途中收获到的点滴将会永存我们心中,这份回忆也将永远无法磨灭。

 
 
 
 

作者:陈文琦、郭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