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作者:站长    转贴自:信息中心


上海市松江一中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与构想
2011.9——2014.7
一、创新德育实践,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以“四自”教育为基础,以“学会做人”为核心,以“学做大方的人、大气的人、大写的人”为主线,以“成长成才”为目标的德育课程体系。
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充实富有时代感、生活气息、具有实践意义与国际特征的德育内容,加强德育认知,丰富德育情感,从知情意行四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积极探索《心灵的守望——松江一中德育读本》的使用和修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写具有校本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松江一中校本德育教材》和《使用指导手册》。
(二)创新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网络。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打造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机制建设。
(三)进一步营造“和美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德育环境,发挥德育精品活动的示范辐射作用。
进一步打造精品德育课程,优化、创新传统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教育实效。如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民族节庆日系列、红五月科普艺术节、高一“跟着课本游绍兴”、高二“社会实践”、高三“成人仪式”、“读书行路”文化之旅等。并积极在全区、全市范围进行展示,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自主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判断力与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
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加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力度,提高自主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学生自我管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学生民调团的组织建设及民主管理,探索学生提案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体验中提升自我,强化社会公德意识,形成参政议政能力。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
(五)以“班主任工作室”为抓手,以问题研究和理论引领来助推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围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以形成高质量的研究式的培训孵化机制为目标,构建研训一体化平台。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规律,开发班主任培训课程及资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聚焦学生发展,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破解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难点问题。
(六)探索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德育内化的力度与深度。
力求以生活化、过程化的方式来健全德育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和多元化。进一步实施《松江一中学生成人成才计划》课程,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德育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关注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强调学科育德的有效落实。
二、强化课程建设,构建“四自”课程体系
我们将建构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让课程体现时代的要求、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使课程的设置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同时我们还要确立和建设相应的课程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来控制促进课程发展,保障课程质量,实现课程育人价值。在课堂的实际教学环节中,我们还要倡导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即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里,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实现学生最大限度地的信息接收,收到良好的教书育人目的。具体设想如下:
(一)构建“自主发展”课程文化,建设“四自”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所有经历。学校课程的建设离不开课程文化的构建。为了更好地践行“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办学理念,学校将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探索体现学校特色、立足学生发展的“四自”课程框架和实施策略。
学校将课程改革着力点聚焦“四自”课程,通过对课程性质、价值、功能、结构、管理、教学、评价等实践研究,以构建“自主发展”课程文化推动建设“四自”课程体系,全面实现学校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实现课程的“三三三”整合,发挥课程的协同作用
第一个“三”,是指将“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与“四自”培养目标、校本课程计划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基于持续的评价与诊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提高课程的效度,以实现育人目标。
第二个“三”,是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进行统整与定位,形成校本化课程,增加课程的针对性、选择性和时代性,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课程的精度,以实现课程目标。
第三个“三”,是指在前两个“三”的基础上,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类进行统筹,研究“课程校本化”系统,分析各相关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影响,寻求各要素间的动态平衡,整体形成系统合力,提高课程的效益,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确保课程发展的质量控制,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质量保障是以课程发展为保障对象,通过学校的各种保障活动不断增强课程发展潜力和发展可能,并最终将发展的潜力和可能变为发展的现实。课程质量保障,力求通过需求分析、问题诊断、对策建议与改进行为,实现保障课程质量的基本追求。实施课程发展质量保障的研究与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学校课程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
2、研究课程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确保课程文化的形成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做保障,和谐、稳定、迅速、持久地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3、研究课程质量与学校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完善学校课程管理的有效机制,包括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的激励机制与管理制度、课程质量的预警机制、课程实施的民主决策机制等。
4、研究学校课程发展目标、课程发展关键因素、课程发展过程和成果的评价,为学校课程发展与决策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服务。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继续从关注教师的“教”回归到关注学生的“学”,从研究教师的“教”回归到研究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进一步推进基于“学案”的教学改革,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服务。
(一)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与精度
1、完善《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编制《松江一中课程标准单元实施细则》,正确把握、认真落实课程标准。
2、实施《松江一中教学单元备课细目表》。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授课方式分析、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情感与态度、评价标准与手段等方面内容。
(二)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1、学会研究学生,掌握研究学情的手段与方法。
2、认真研究、设计、编制适合学生的“学案”,研究基于“学案”的课堂教学,丰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加强“学案”及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研究。关注 “学案”恰当承载的信息量,开展优秀“学案”的评比。以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与“学案”有效性的关系,做到准确契合,达到教学目的。
(三)构建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点,保障学校教育质量
1、重构教师教学评价标准
除了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外,将评价的重点转向关注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课堂教学实施的能力、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关注教师研究学生的情意和能力,包括改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质量、关注学生的情意和人格发展。
2、重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除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外,将评价的重点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业负担、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师生与生生关系、家庭背景、发展变化等。
3、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管理
分析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选择教案与学案、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业考试等若干评价点,构建评价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
4、丰富和完善评价的方法
依据评价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效度和精度。评价的常见方法,包括阶段性考试,公开课、随堂课,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档案袋,考核、评比评优活动等。
四、强化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深度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有效的推动办法。教学与教科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就能稳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收获极大的影响力。为此,我们在继续踏实完成“四自教育”总课题的基础上,还将由学校牵头,继续申请学校课题,发挥学校整体的集团优势,以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积极倡导以学科为团体,利用学科相同特点,形成教科研集团,以实现研究课题的交流研讨便利化。同时,也鼓励相近学科的老师跨学科教科研,实现与学科的互补。我们还提倡全体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或者以教育工作实际遇到的难题为研究目标,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在教科研工作上,我们的基本指导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教科研工作的成功突破。
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科研工作的持续性,我们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教科研工作的持续、持久,有后劲。
1、抓好培训,打造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充分利用校内外教科研资源,抓好自培和外出培训,定期参加区级及以上各级各类“教科研培训班”,重点培养、悉心指导、精心打造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教科研骨干梯队。充分发挥硕士研究生团队的力量,激发他们的教科研热情,形成松江一中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2、构建教科研学习与交流平台,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必须的工作内容。继续坚持“松江一中教育论坛”,办好校刊《科研园地》,及时丰富和更新网上“教育论坛”内容,每年编辑一本《松江一中优秀教科研成果集》
3、利用学科优势,造就学科优势。提倡以集团作战方式,从事教科研活动。这样既可以形成教科研的合力,便于开展从事较大的课题研究,又容易形成学科优势,造就学科优势,鼓舞老师们教科研的热情,也更容易形成影响力。
4、鼓励重点课题、较大课题的申报。由主要领导专门负责重点课题、大课题的申报、研究、组织工作,将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对待。
5、在重点课题、较大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开展学科论坛、专题研讨,使课题研究在“高平台上”动态改进,不断对课题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6、加强教科研课题的研究管理和过程监控。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性,达到课题研究的实验目标,从课题的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成果的展现形式等,统一纳入监控体系。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抓好师德建设的关键,同时提高我校教师本身的教育层次。我们设想:
(一)加强与师范院校的网络合作,开展职务培训和学历(学位)培训,建设一批教师的培养、培训基地,提升教师高层次学历(学位),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学历提升目标,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20%以上。
(二)建立健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区域教育特征的骨干教师培养引进和考核管理机制,建立一支在全区市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和教育名家队伍,打造“松江一中教育”品牌。力争再通过4年努力,重点培养和引进1-2名特级教师或中学正高级教师,25-30名有一定辐射和影响的区级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建立名师库,开设名师讲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建立校本研修为主体的全员培训机制。整合各类教师教育资源,构建现代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工作,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抓手的各类校本研修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形成松江一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特色。
六、开展地域文化研究,打造松江一中特色
今天的上海毫无疑问是世界级的大城市,它的辉煌让我们每一中国人骄傲。在我们无限自豪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回首它的“来时路”,它辉煌有时代因素,有机遇的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因素,有上海人民辛勤建设的因素等等,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厚的上海文化的因素。那么,上海的文化是怎样推动上海的发展的?上海的文化是怎样塑造了上海人的人文精神的?未来的上海发展将怎样继承上海文化?又将怎样建构新的上海文化?这都是我们上海人要思考的。
上海的文化之根在松江,源远流长的松江文化是怎样奠定了上海文化的基础,怎样引导了上海文化呢?松江一中作为百年名校,早在清末,就开了松江府“兴新学”风气,就以“维新”、“图强”为己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又能为我们的家乡做些什么呢?显然,继承和发扬我们松江优秀的历史文化,是我们这座百年学堂应该承担的。这是确立我校特色工作的初衷,也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指标。如果可能我们将以此申报研究课题。具体设想如下:
(一)利用我们的学生遍及松江城乡的特点,组织他们在节假日开展田野考察。调查松江地区的风物遗存,包括有关传说、故事等。在此基础上,整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初步绘制出松江地区的风物文化地图,为保存松江文化做基础工作。
(二)研究松江地区的文化地理,研究松江地理与发展的关系。探讨政策措施、经济措施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如松江大学城的确立与松江发展的关系)、松江未来的发展走向等问题,鼓励学生的自我研讨和思考能力。
(三)研究松江地区历史发展沿革,研究松江人固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对松江人的影响,进一步思考当今的松江发展现实给松江人带来的变化(观念、行为、愿望等)。
(四)研究松江地区的传说、故事。
(五)研究松江地区的方言,方言与文化的关系,为保存松江方言做出我们的努力。
七、深化学校管理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一)大力发展学校文化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塑造力量,这种塑造力量中华文化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它造就了我们这个民族,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实,也必将影响到我们的未来。我们学校确定的校园文化的概念,就是要形成松江一中特有的为广大师生欣然接受的文化,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对我校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化。校园内的“一中赋”点明了我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内涵,即“通衢居中,南北畅达,名曰“放飞”,寄寓育才之理想。“放歌”环路,绕园一匝,载欣载喜,希冀人生之欢畅。复有东西走向五道,或平直,或蜿蜒,由北而南次第而名之,曰“和风”,曰“和雨”,曰“和同”,曰“和济”,曰“和美”;风雨同济美,唯和谐是望。”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和谐美好的情操。使我们的教师温文尔雅、和善谦恭、睿智进取,我们的学生和谐友爱、尊老爱幼、好学上进,勇于探索。
“和美奋进”学校文化进一步弘扬。我们要调动一起积极因素,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不只让我们的校园文化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师生的观念中,并贯彻在实际行动中。我们将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我们的校园文化,宣传与我们的校园文化相关的意识形态。充分利用好艺教楼、小剧场、演讲厅、和育厅等场地功能,以多种艺术形式弘扬我们的校园文化,利用各种庆祝活动感染我们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融入我们的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中最亮丽的风景。我们构建校园文化,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他们建立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奠定一个意识形态的正确指导文本,使其成为一个爱国家爱乡土自立奋进的人。同时,也为我校建设的多元发展奠定和谐的氛围和人文基础,进而推动我们学校建设的多元发展。
教学文化建设。课程设置扩大学生的选择性,体现多样而自主的课程文化;课堂教学继续推行“学案”教学,建立师生平等、互动和谐、高效创新的课堂文化。
教师文化建设。改进校本研修,开展教工沙龙活动。努力使学校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场所,为教师获得可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撑。引导教师在学习理论中丰富自己;在反思实践中提升自己;在教学相长中发展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充实自己;在课余活动中悦纳自己。
学生文化建设。发现、培养、宣传学生楷模,积极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创建和谐教室和温馨寝室,建设自主文明、团结进取的班集体。丰富学生社团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建立的社团活动中领悟到:自治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共同治理;不是取消规则,而是共同立规守矩。从而学会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提前接受社会预备教育。坚持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科技、读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普遍受益。
环境文化建设。继续巩固“整体一致、局部雅致、细部精致”和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环境建设成果。创建富有教育意义及美化效果的墙壁、楼道、绿地文化。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努力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宜人的场所、育人的课堂。
(二)大力改进学校管理
坚持人本管理。首先在学校制度的设计上,体现对有生命活力、有情感需要、有思想锋芒、有发展潜能的人的观照,满足人的多元需求,促进人的发展,增进人的幸福;同时在制度的实施上,体现对个体差异、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护。着眼于人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
坚持规范管理。进一步梳理、完善学校管理规范性文件。从成员的维度上要覆盖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各层面;从工作的维度上,以教学中心为出发,包含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及其考试评价制度、教研制度等内核性制度,与学校会议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外辅性制度;从权力维度上,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与制衡机制,分别明确规定各自的职责、权力范围。
坚持民主管理。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市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等“1+3”文件精神,保证学校的决策民主;积极实施《松江一中教代会提案工作办法》,保证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权与表达权;稳步实行校务公开,保证学生、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员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上至校长下至教职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保证申诉复议权。
(三)大力建设学习型组织
制定并实施《松江一中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计划》,建立全面促进学校各层面、全方位、长效学习机制。
中心组学习。学校领导团队大兴学习之风,做学习的模范,引领学习型学校建设。坚持并改进中心组学习,在时间保证的前提下,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计划性,完善学习考核办法。
班组学习。充分发挥考评导向的积极作用,改一年一度的文明组室评比为学习型组室评比,制订学习的目标细则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权重指标,采取自评、互评、考核组综合评定的方式评选先进学习型组室、学习型组室。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态势。
自主学习。进一步修订《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计划》,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与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教师学期与学年考核办法,增加学习的目标与权重,激活个体的学习机能。
(四)大力推进开放办学
进一步完善学校与社区、社会开放办学机制。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努力提供开放、互动、便捷、共享的教学环境,满足多元需求。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凭借上海与相关地区的“同城效应”和松江步入高铁时代的交通优势,抓住契机,加强省市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使其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
 
我们还要建立健全一个规划执行实施的自我检讨机制,定期反馈我们执行规划的进程,督导具体项目实施,并在反思实施过程中的失误,预警工作中的懈怠,为我们规划的最后完成确立保险机制。我们将为实现我们自己的规划而努力奋斗!
 

作者: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