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营造书香校园,我校语文组在校长室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德育处的大力支持下,一年一度的读书征文活动在这迷人的金秋迎来了可喜的收获。
有位思想家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因为个体精神的发育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阅读来完成的,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又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俄罗斯一直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据说,即使是战争期间,人们从未放弃经典阅读,甚至集体农庄的农妇,都可以为你背上一段普希金的诗或契诃夫的剧本台词,国民的文学素质一直很高。然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以后,这么好的阅读传统在苏联却渐渐式微了。流行 “浅悦读”代替了经典深度阅读。结果是,人们的精神状态日趋萎靡,社会风气急剧败坏,到最后整个国家也解体了。有识之士总结说,这个悲剧是必然的结果,意料之中的事。因为老一辈俄罗斯人中,都是读着普希金、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等所提供的精神养料成长起来的,他们心灵坚强、宏大、高尚,而当今一代人,不读这些作家的作品了,没有这样的精神养料了,所以也就有了这样的结果。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样的社会,产生什么样的畅销书;反过来看,什么样的畅销书,什么样的阅读,也产生什么样的社会。
美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吸取了前苏联的教训,这些年一直在倡导阅读经典。不管是克林顿时代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还是刚上任不久的奥巴马都大力提倡读阅读运动,甚至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从一份资料上看到,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而顿的《失乐园》、柏拉图的《理想国》、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爱默生的《演讲集》,甚至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这些所选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的淘洗而被全人类所公认的真正经典,而且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的内容考试”。
透过这样一份书目,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这样一个崇尚个性、自由、流行时尚的国度,对经典同样有着一份深情。在上面这些经典书目引导下,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的精神滋养起来的中学生们,在感知世界与人生的广大、深邃之类问题上,该有怎样的胸怀与气度啊!
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我们理应引以为戒。我国市场经济的浪潮使许多人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人才的培养上轻人文重技能的急功近利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所以新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三年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并且要有写读书报告或专题报告的意识。300万字是个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总共是十万字,那么,3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应该是要读30本《论语心得》那样厚薄的书。那么三年高中,平均每年要读十本书,但事实是高三复习迎考压力很大,学生要认真精读完语文教材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十本书就要分摊在高一高二去阅读。所以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学期就要读完7到8本课外书。在此希望同学们能科学统筹,安排多种形式的阅读。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班级设个读书角、日常可仿效欧阳修读书马上、厕上、枕上的“三上”精神,善于利用零星碎块时间,日积月累,坚持数年,必见显效,或者学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更可以在双休日、假期,特别是寒暑假,读几部中长篇名著,以获得更饱满、更系统的精神养料……坚信对于“有心人”,读书的时间总是有的。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道义的种子,这些书一旦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就会长驻心中,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它会给你力量和温暖!阅读人文经典吧,让丰厚的人文积淀成为我们丰富灵感、发展智慧的清流活源,远离喧嚣浮躁的世外桃源,心灵得以安宁庇护的精神家园!
最后,预祝2012年的读书征文活动能更精彩纷呈!书香校园,期待你我!
附:校第三届读书节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高二1班 古 杨 《蝴蝶飞不过沧海》
高三1班 吴玉婷 《亲情至上》
高三8班 吴巍文 《咖啡的感悟》
二等奖
高一2班 曹沈洁 《感悟平凡》
高一5班 陆宇杰 《童年》
高一7班 沈馨悦 《两万里海底 无尽的探索》
高二1班 朱慧婷 《目送》读后感
高三1班 时冰馨 《小王子》读后感
三等奖
高一3班 李弦琳 《幸福的真谛》
高一6班 陆 健 读《昆虫记》有感
高一6班 姚青青 观《平凡的世界》有感
高一9班 沈欣骏 《京华烟云》读后感
高二10班 沈雯怡 《巴黎圣母院》有感
高三3班 李心怡 《在逆境中崛起》
高三3班 李 季 《致纯洁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