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关于开展松江区第三期市“双名工程”后备人选选拔推荐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松江区第三期市“双名工程”后备人选选拔推荐工作的通知



作者:李军华    转贴自:师资处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三期“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沪教委人【2011】71号)文件要求,决定开展松江区第三期市“双名工程”后备人选的选拔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选拔条件:
1、政治素质: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能力素质:具有发展潜力,勇于开拓,在教育管理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创新精神。
3、专业素质(侧重教师):专业理论基础较扎实,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本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4、管理素质(侧重校长):重视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现代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教学创新;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善于团结协作,办学有特色,能在同类学校中起示范辐射作用。
5、身心素质: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的教育管理或教育教学工作。
6、除上述5项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1969年后出生的中学高级教师,1975年后出生的小学和幼儿园的小学高级教师。
(2)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学习愿望,具备发展潜质,外语基础较好的区学科(德育)名师以上区级骨干教师;市德育实训基地的优秀学员;上海市优青项目后备人选。
二、培养时间
5年(2011年12月—2016年12月)
三、选拔名额及学科分配
松江区第三期市“双名工程”名校长后备人选推荐人数为5名,名师后备人员推荐人数为35名。
四、选拔程序
1、个人自荐或专家(学校)推荐(推荐表见附件)。
2、学校审核上报。
3、专家评议。
4、教育局领导班子审核确认。
5、网上公示。
6、报送市“双名工程”办公室。
7、市级评审。
8、确定正式入选名单。
五、市级培养措施
“双名工程”培养在原有市区联动的基础上,一是向基地学校及学员所在校延伸,明确个体任务、目标、要求及评价,以研修学习、深度培养和典型提高相结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二是向国内乃至国际延伸,搭建开放多元的平台,展示并辐射优秀学员的教育教学科研突出成果,提升优秀学员的知名度,扩大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的影响力;三是分类培训,分层提升。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层次,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法,分层递进、聚焦重点,面向全体学员,提升培训工作整体水平。
(一)基地学习: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开展集中专题培训;国内其他学校观摩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导师提供研修书目、布置研修作业,引导学员自选任务、自定目标、自觉学习、自主提高。
(二)岗位实践:学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参与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改革工作,个人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寻求运用先进教育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学校要创设有利于学员快速成长的环境,制订岗位培养计划,注重学员岗位成才。在基地主持人的指导下,实践、学习、交流总结;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为学员参与国家或者本市教育改革重大项目搭建平台。择优选送英语应用能力较强且能独立开展研究的学员,赴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作访问学者。
(三)专业学位研读:积极鼓励学员进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读,继续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连读,鼓励学员赴国(境)外攻读硕士学位。
(四)成果交流推介:定期举办“双名工程”论坛,使之成为常设的国(境)内外教育学术交流合作机构,吸引国(境)内外知名的中青年教师、校长参加,同时,鼓励学员积极参加本市、跨省市乃至国际的相关学术活动,交流创新成果和经验;举办学员个人教育专著的推介活动,并举行优秀学员与导师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讨活动,聘请国(境)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评价,使学员在更大范围内辐射经验,形成影响;开通“双名工程”网站,交流各基地课程资源,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同时开通学员个人博客,交流学员学习体会、实践随想等;通过国家级及本市权威媒体,并通过电视、网络等著名大众传媒,对优秀学员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报道和宣传,提升本市教育和优秀学员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六、时间安排
1、11月23日,下发松江区第三期市“双名工程”后备人选推荐选拔通知。
2、11月28日上午10:00之前,个人自荐表(电子表)上交学校师资处
3、11月29日之前,各单位将《推荐表》与《汇总表》交局人事科。
4、12月1日—6日,专家评审,局领导班子审核确认。
5、12月7日—13日,网上公示。
6、12月15日,报市“双名工程”办公室。
 
 
    附件:  推荐表.doc
 
                                                                                                                                  松江区教育局
                                                                                                                              2011年11月23日

作者:李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