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班级无小事,处处有教育

班级无小事,处处有教育



作者:宋爱军    转贴自:生物教研组


事件描述 
     本学期期中考试后的一周劳动委员向我反映,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同学就把纸巾等垃圾扔在自己座位边上,等着值日生打扫;有的同学则是因为懒得走上几步路,就把垃圾桶当作篮框做“投篮练习”,结果垃圾往往扔在垃圾桶的外面,很多时候垃圾桶周围堆了很多垃圾,但桶里却是半空的。有时值日班长倒垃圾不是很积极,那么到了下午教室里就会出现垃圾堆成山的景象。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以前的班中也出现过,我曾批评过,也曾语重心长地提醒过,甚至还身体力行捡地上的垃圾,但收效都不大,往往是批评教育之后好了几天,可过一段时间就又复发了,看来简单的批评教育是不行的,要好好动动脑筋来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这一次我没有急着去解决,而是先缓一缓,看一看,再想一想。 
寻找策略 
     首先,班级问题的解决要与班干部形成合力,不要孤军做战。 
     我反思了一下我过去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生硬,教条化,很难深入到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产生触动,形成一种集体的认同感。。。。。。 
     其次,明确教育的目标。 
     垃圾问题真的是小事吗?或者说它只是与值日生有关吗?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回顾一下整个教育过程,我觉得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首先,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教育目标要定位高远。。。。。。
     其次,在我们的德育中,文化判断力并不是一个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而空的概念,它其实很小,很细微,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正是要关注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而且需要长期渗透熏陶。 
     再次,教育需要用心,用心才能有智慧,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契机和方式。在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之前,不妨多观察,多沟通,遇事缓一缓给自己留有更大的空间,便有可能产生教育的灵感。简单的批评教育是不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而对内心不能产生触动的教育势必是不会有效果的。 
     最后,一个“垃圾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就此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文明习惯的意识,也许学生还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去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文化素养的熏陶,它不能是“急风骤雨”式的,而应该是“润物无声”式的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要牢记文明从三尺讲台出发,无论能否看到让人欣慰的结果,都要坚定地把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到底,正如古人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作者:宋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