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班主任专业成长

班主任专业成长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外出学习培训
松江一中部分班主任参加全国班主任培训
教师的境界、智慧与幸福
更新时间:2009-5-15  作者:信息中心 站长  阅读:222次  
   2009年5月2日松江一中丁元忠等8位年轻班主任参加了在江苏江阴华西村举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报告会。会上,李镇西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经历,向全国一千多慕名来参加培训的班主任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成长经历、教育情怀以及教育思想。报告生动感人,得到与会老师的共鸣。李镇西老师还作了《做最好的班主任》的主题演讲。并与他的4位徒弟进行现场互动话题交流。
我校8位教师听了以后很受启发,特别是李镇西老师做班主任的几个“第一次”的教育艺术等,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很实用价值,很有引领作用。8位教师回到学校以后全部写了体会和感受,其中周钢、谷良、秦风、傅强老师还在5月11日的班主任例会中进行了主题交流。这是一次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得很好的学习机会。在班主任主题交流会上,朱利剑老师用一首拙诗总结了此次培训学习活动:“华西取道育人经,意气风发八人行,鹅鼻嘴上望江阴,大爱似水立德魂,轻舟搏击长江水,醉白方塔一中人。”
 
 
 
 
附:班主任学习体会
跟李镇西学当老师
——松江一中周钢
一、走进李镇西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 李镇西的大名,如雷贯耳。这次有幸现场聆听李老师的报告,虽然条件比较艰苦,虽然时间已到中午十二点,但我却丝毫感觉不到倦怠和乏味,我深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感觉李老师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真正的大家、大教师。
李镇西,1958年生,今年51岁,四川成都人,现任成都市武侯区实验中学校长,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共有23部著作出版。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从他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来看,他是一个不一般的人,但吸引我的并不是他的荣誉,而是他的人格魅力和他对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
二、跟李镇西学怎样做教师
1、我们都说教育有四种情怀:应付、饭碗、事业、宗教。问一下自己,你会选择哪一种呢?选者饭碗不为过,毕竟它是我们谋生的手段,相信很多人是这一种。宗教,实际是将教育上升成一种信仰,如基督教、佛教的信徒一般,将教育视作自己的生命。问一下,全中国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所以,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应该是第三种:将教育努力化成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2、我们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吗?
4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华师大举办的上海新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聆听了专家与教授们关于数学教学与发展的讲座与课程。其中有一位教授谈到了现在大学生对数学的看法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有一位文科生如实这样写到:面对它们(一大堆数学符号),犹如面对奇形怪状的石头。相对无言,惟有汗千行。从此,数学一病不起,在我的世界中永远如同患了痨病一般,无药可治得让我深恶痛绝,想的最多的就是赶紧逃离与它有关的世界。终于等来了高考结束,气息未平,便气势恢宏地把与数学有关的任何资料全卖了个一干二净,还换了十几块零用钱。本想进入大学该永远和它一刀两断,未想,今又与它狭路相逢,感觉真是冤家路窄,终是逃不过这劫。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又一位大学生写到:小学数学是我在数学这门课中唯一的光辉历程,我对于数学的学习用“恐惧”二字绝不过分,尤其是从高中开始。尽管在升学的激流下,我也曾执着过,努力过,但数学分数回复我的永远是永无止境的红色,包括我的高考。进入大学的第二学期,当得知要学数学,我的感觉……就是顿时无语,无法用任何词汇来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各位老师: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老师为高考服务,学生也为高考服务。做、讲、练成了上课的主旋律。不知不觉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老师遗忘了教数学的目的。让我们象学生一样,问一下自己,喜欢所教的学科吗?
    一个教师如果都不曾爱过其教学-----无论深浅,将意味着他承受了多么可悲的职业生涯,其不幸程度,兴许就像一个人从未爱过谁一样。言外之意,和才子、佳人或真理、美德一样,教学也可以成为爱的对象,我把它称为“教学之恋”。
所以,我们要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首先要爱自己所教学科,让它成为你的骄傲,在课堂上把学生深深吸引住。我想这时你做班主任就已成功了一半。
3、如何做好老师
(1)不跪着教书
我们年青教师一开始需要帮助,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惟教参是从,吃透教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多写、多看,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和人文视野,真正培养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2)少一些心浮气燥,多一些理性思考
在当下浮躁,日渐物质化的年代,面临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初为人师的新鲜、诗意与豪情似潮水一般消退,只剩下白茫茫的绵软软的沙滩。随岁月的流逝,时常会有莫名的失落、烦恼、伤感涌上心头。面对这一切,我们应挺起我们的脊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意味着尽可能在自己的事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3)要有三心
三心:童心、爱心、责任心
1、拥有一颗童心:我们和学生保持共同的爱好,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耳朵去倾听,用他们的兴趣去探寻,用他们的情感去热爱。
拥着一颗童心,才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心里所渴望的,解决所需所想,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2、拥有一颗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师生之间有着互相依恋感。出于对孩子的爱,每个老师都能找到自己现阶段应该做好哪些事情。我们不是常说,对孩子的爱可以使一个教师聪明起来。爱愈深,激发的创造能力愈强。拥有一颗爱心,做最聪明最好的老师。
3、拥有一颗责任心:做最好的老师,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培养现代公民。发挥课堂育德作用,强化德育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的体验深刻,收到的德育功效愈强。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德育活动可有可无,很随意的对待。应有计划地安排德育内容,一步步加深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从自己实际出发,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家: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1、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一个专家,有着专业造诣,课堂教学很棒。我们应该常常问问自己,我拿什么来吸引我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焕发魅力,那魅力源于知识本身的科学性,那魅力来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调查反应,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知识渊博的,幽默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和书为伴,不断提升自己,每一次备课,都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看待这篇课文,多想想老师讲的是不是学生想的,学生想的老师有没有在课堂上为他们留时间,为他们去解答。
2、最好的老师努力做一个思想家,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的改正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能单单局限于书本,着眼于知识的传输。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勤反思,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进行课题研究,更好地促进自身教学能力。
3、做最好的老师努力做一个心理学家。用心灵赢得心灵。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和艺术。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互动,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智慧带班(班主任三十六计等)
三心:童心、爱心、责任心,
三、李镇西语录
1、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2、作为教师,我们要思考:我怎么给我的学生留下温馨的回忆;
3、要教育学生思想自由,行为规范;
4、优秀生是偶尔犯错误,后进生是经常犯错误;
5、忙是表面上的理由;
6、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7、和学生一起享受生命的成长是教师的幸福。
 
 
后进生的教育思考
                         数学组     丁元忠
江阴的学习,给自己很大的启示,特别是下午的一场关于后进生教育的讨论,李镇西老师的几个弟子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工作切实谈了谈关于后进生的话题,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而最后李镇西老师的点评和总结,更是画龙点睛的把整个讨论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让我感受到了虽然后进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有爱,那么也会滋润他们的心田。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有些后进生也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他们若纠集在一起,还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
后进生的存在,我认为主要还在于他们的心理,如果能打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走进他们的内心,转化并不是不可能的。在我班级有个女孩,单亲家庭,性格乖张,行为懒惰,上课从来不听讲,埋头只做自己的事情,对于老师的提问也不予回答,老师批评的时候还会顶嘴,经常把任课老师气的火冒三丈。对于她,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她对我的教育,也是不予理会。一般做法,我还是从家庭方面入手,分析家庭的因素,尽量体谅她单亲家庭的特殊性,和她探讨学习问题,尽量使她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可惜收效甚微,她依然故我。作为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也深感无奈。有一次,正好说起前一个晚上的F1比赛,本来散漫的她忽然精神起来,一下子就说:老师你也喜欢赛车阿!我点头认可,她忽然非常高兴,冲口而出:老师,我最喜欢你了。我一下子愣住了,潜意识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和她的谈话集中在赛车上,谈论我们各自喜欢的车队车手,谈论最近的比赛,谈论车队的各种技术,慢慢的她开始放下心里对我的戒备,更多地把我看成了一个车迷,对我说的话也比较能够接受,我再对她谈论到家庭和学校的问题,她也不再是反感,更多的是一种沉默和思考。在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上,我也借助了赛车,暗示之前与她有过很大课堂冲突的语文老师也喜欢赛车,喜欢看汽车杂志,缓解她对于该老师的一种对立情绪,现在这位女生和语文老师已经成了好朋友,在课堂上她再也不会对立老师,甚至开始认真做作业,杜绝了一开始的不做作业的情况。这样的一个案例,不能说有多么的成功,但是却启发了我,对于后进生的教育,真是需要用细心、耐心和真心,去换取一颗曾经被其他因素伤害过的心。
 
 
 
 
历年来参加过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的名单
 
1996学年:王  瑾
1997学年:孙海东
1999学年:李  萍  沈伟娟
2000学年:周  钢
 
2003学年:郭宁伟  毛海芳
2004学年:侯云频
2005学年:沈志辉  马月波
2006学年:王  洁  何  霄
2007学年:包  卫  周慧瑛
2008学年:刘  芸  宋爱军
2010学年:卢碧贵  席云芳
 
 
 
 
 
 
 
 
 
 
 
 
 
 
 
区骨干班主任培训体会
教育既是成长
松江一中  周慧瑛
怀着对未来的好奇、憧憬和诸多的规划踏上了我的工作岗位,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与我的学生共同经历并且成长着。
今年有幸参加了区里骨干班主任的培训班,在这个融洽的大集体里,看到周围的一个个他、她,愈发让我觉得,作为青年教师,对待工作需要加倍的热情和干劲。但正因为是青年教师,在面对操作性极强的日常工作事务时,没有经验,没有很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成了那一堵堵需要我去翻越的“咖啡色的砖墙”,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要在摸索中积累和总结。在这种情况下,感谢学员班的老师和同仁们,不管是教学活动还是管理班级,甚至和家长说话的方式方法,都是她们一点一滴而又毫无保留地交我,帮助我在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从摸爬滚打、逐渐顺手到偶有创造性。当然,我的目标不仅如此。目标就像是一盏指明灯,带领着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适应自己工作的同时,为自己树立一个个阶段性工作的奋斗目标,攻之,取之。
在专业方面,我感觉到自身的理论基础有限,一些教学方法、教育手段都停留在初级经验的水平上,并且对于一些工作经验和总结的提练总结能力不强,因此我倍加珍惜每一个培训、学习和交流的忌讳,养成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最终达到乐于学习的境界,帮助自己快速蜕变到达另一个新的层次。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一次有一次的40分钟累积成了他们独特的成长经历,而作为教师的我,除了陪伴他们成长外,更重要的有选择的给予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看待和预测世界上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会发生的一切,将教育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成年之后。
在一次外出培训中听到一个专家如此解释“二八律”: 20%的人创造社会80%的财富,而80%的人生产社会20%的财富,他的初衷是道出,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上百种语言,人格平等,素质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而我的思考是:我能做到20%还是80%中的一分子?如果是20%,我的位置、我的优势、我的发展又是如何的。北京的某位劳模的话很朴实,同时也很具有启发性:“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里的用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应该解读为爱心和责任心吧,它们是我今后教书育人工作中一定不可缺少的“阳光的味道”。
 
 
2008-5-28
 
 
2007学年松江区骨干班主任培训总结
松江一中  包卫
感谢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办了这个培训班,也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参加了 “骨干班主任培训”这个活动。
为期一年的培训内容真的十分丰富。陈浩峰老师给们介绍了他的工作经验“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区进修学校特级老师马兰霞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区进修学校的张东山老师让我们学习到了“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己真的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首先思想上得到了启迪。 “幸福快乐的工作”报告,自己就有很的感触,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一个人的态度决定成就一切。自己工作十一年有余,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困惑以及一些牢骚,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出现这样过那样的问题,有时因为班级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问题而心情不好,导致一整天都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尽管工作也尽心尽力了,但有时工作效果却一般。听了陈校长的讲座后,我对自己的做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既然做了教师这一行,就应该积极快乐地去工作,只有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工作中体验到快乐,我们的工作才不会感到那么乏味。所以说积极的心态对于我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今后我要学会自我调节,多给孩子一些笑脸,积极地面对将来的每一次挑战。
其次,学到了不少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具体方法,例如老师们介绍的一种管理学生方法:“自我教育法”,使我认识到了自我教育法的重要作用,我们一贯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师约束学生,强制性完成教师的一些任务,而自我教育却不同,他能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再如马兰霞给我们传授了一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管理学生的新理念,班主任的工作准则等等,使我收益非浅,我也应该学习她那种“软而不是硬、简而不是繁、柔而不是刚、导而不是堵、慈而不是严”的学生管理理念,与学生增进交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于运用表扬与激励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她的一段话我也很受教育:“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远得不到硕果。”我想这段话将激励着我认真地对待我的工作。
这次培训,自己真的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成功,我也不例外,我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我想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一名让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优秀班主任。
2008年6月
区骨干班主任培训小结
松江一中 宋爱军
一次等待已久同时也是一次非常而然的机会,我被选中参加区里的骨干班主任培训,说句实在话,很渴望去,因为自己虽然用连续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绩效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毕竟还有许多做的不足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待提高的地方。
培训班的班主任陈老师很幽默、很有才,字写得相当好,留给我们学员的印象也是相当的好,由于以前就认识,所以感觉我和他之间少了点隔阂,多了点默契。当他问到我们最想学什么的时候,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想多听听专家的理论、见解、案例等,当然操作性不强的不要,名气不响的也不要。
有一点真的有点想不到,就是来参加培训的老师尽然有这么多,一个教室几乎快容不下了,而且任教学段不一,尤其以小学和初中居多,我们高中老师只有5人左右吧。松江每一年真的可以推荐出这么多骨干班主任吗?答案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不是,有些问题恐怕就难以回避了吧!!比如说在组织专家指导学员论文修改的时候就会冒出许多的笑话,在讲解某个案例的时候很难让所有老师产生共鸣等等,当然,我只是以班长的身份发一下牢骚而已,毕竟收获还是多于牢骚的,这样的培训机会每一个人都会珍惜,珍惜了就会有收获。
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听同班学员上课了。一个多学期的培训,开课的老师挺多的,我很想听每一节课,但自己有时真的抽不出空。刘芸老师的课上的非常的精彩,想上好一节青春期教育的主题班会是件不容易的事,而刘老师做到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几堂课也很好,小学生们很积极、很淳朴,感觉这样的课比较原生态;最近的几堂班会课很遗憾就听了2节,也是小学的,开好一堂班会课真的很不容易。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一堂什么样的班会课才算是成功的班会课?通过这么多老师的课我找到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学生是否有过一个对主题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否有所感悟、是否在课后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或者生活,哪怕是一点点。答案有很多,如果我说的对,那也算是此次培训的一个收获吧。
陈老师请来的专家非常的好,有些专家大家都接触过好几次,很佩服他们学识和能力,当然,最好还能多请一些区外的、第一线的。陈老师设立的公共邮箱也非常的好,为我们学员创造了一个资源交流的平台。可惜时间短暂,我们的培训即将结束,希望陈老师不要改变邮箱的密码,至少我会经常上去,分享您上传的资料,谢谢!培训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终身的。
总而言之,很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也很感谢班主任陈老师、齐老师和给我们上过课的专家,我会用本次培训的收获和感悟指导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
 
 
从一朵小花到一片原野
                    ——松江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习小结
                                                       松江一中 刘芸
做了4年的班主任了,一直是跟在老班主任后面学经验,自己摸索着寻找具有自我特点的带班技巧和风格。然而,这样的自我探索却是盲目并且进步缓慢的。很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能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能让我在一年的时间里多方面,多角度的接触到各类教育理念和教育实例。也很感激那么多的授课老师不辞辛苦地付出!
陈浩峰老师关于班主任工作智慧的讲述,让我意识到自己工作方法的单一与贫乏;王银花老师对青春期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让我明白逃避与含蓄的对待成长的话题是对教育的背叛;张中山老师对教育案例的指导,让我发觉自己正将那宝贵的教育资源遗失……是的,通过区骨干班主任的培训,才发现自己的浅薄与孤陋,才发现自己只看到了眼前的一朵小花,却忘记还有一片美丽的原野等着自己去遍览。
然而,当我把这一年学习中所获得的体会、启发融入到我的班级管理中时,我发现,我的眼界已不在沉溺于顾影自怜的欣赏和感叹,而是更多的发现班级中每个人方方面面的特点,每件事情背后融合着的各种感受。
首先,我学会了多元思考。
这一年,我半路接手一个高二班级,迎面而来的问题就是融合。针对每个同学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多方面的了解。面对班级中的突发事件,我不在像以前一样冲动、武断而是学会冷静判断、多角度分析。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学生心里树立起理性、公正的班主任形象,而这也为和学生更好的融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再次,我了解了多元教育的方法的公用。
而多元的教育形式也让我受益匪浅。评批、鼓励、说教、活动……多种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也让我和我的学生很快融为一体。在常规工作中也尽可能地亲历亲为地带动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没有蜡烛的情况下,一起用手机的灯光照亮蛋糕与彼此的脸庞举行了一次集体生日晚会,一起回想开学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一起蹲在地上用报纸、抹布擦着沾满奶油的地,更是一起流着泪彼此祝福;在音乐教室召开以 “感恩·梦想” 为主题的班会,所有的同学又是在泪水中明白了很多东西,也在泪水中增进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很多同学走到我的面前,说“刘老师,拥抱一下”时,我真的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幸福的。而这些不都得益于学习么?而也是这样的培训,让我的视野,让我的心境开阔了许多。
除此之外,我学会了思考与沉淀。
一年中,我阅读了《班主任工作漫谈》、《前方是什么?》、《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班主任兵法》等等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籍。结合一年培训班的学习,我感觉到自己在案例研究、案例撰写和积累方面的欠缺。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先后撰写了《一件衣服引起的喧哗与思考》、《用爱点亮那盏心灯》等教育案例。其中《一件衣服引起的喧哗与思考》获得区案例评比一等奖。而在对案例的积累和分析中,我也发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力额提高了许多。
一年的时间是短的,但一年中在区骨干班主任培训中的收获却是多的。因为,它让我的眼界扩大,让我的学识丰厚,让我的能力提高。也希望自己能将这一年的体会融入实践,把一朵小花的美丽染遍整个原野,让我和我的学生们也拥有原野般的美丽。
 
 
2009、5
 
 
 
 
 
 
 
 
 
 
 
 
 
 
我校参加徐汇区南洋中学德育论坛活动
2009年4月9日。我校部分班主任以及政教处、年级组长等8人在罗明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南洋中学和松江一中共同组织的德育论坛活动。这次德育论坛的主题是《在体验中探索》,主要议题有:温馨教室建设、家校互动、主体性德育专栏:学科德育的探索;我校宫喜华老师汇报了我校原高二(5)班建设松江区“十佳温馨教室”的经验;朱利剑老师交流了我校学科德育(两纲教育)的基本认识和做法;卢碧贵老师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对两纲教育中文化认同的新认识,即:建立“文化场”感悟我们的文字、文言、文学和文化的路。
我校老师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南洋中学老师以及论坛邀请的徐汇区德育专家、黄浦区德育同行的肯定。
这次德育论坛活动,在两校领导、老师的充分准备、共同努力下开得很成功,起到了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多角度实施主体性德育、全方位聚焦德育有效性
——2009年南洋中学德育论坛
时间:2009年4月9日8:30
地点:上海市南洋中学电化教室
议程:
一、        德育成果展示
寻访感悟爱国荣校情怀——学生南京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发言人:高一学生代表)
二、        班主任工作艺术探讨
1、            “温馨教室”建设汇报(发言人:松江一中)
2、            家访作用与效果案例研究(发言人:高峰)
3、            家校沟通中发挥学生的桥梁作用(发言人:李梅)
三、“学科德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交流
1、学科内“两纲”教学校本教材编制汇报(发言人:松江一中)
2、“学科德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交流(发言人:晏雁)
邀请:徐汇区教室进修学院德育室专家点评、松江一中班主任
 
 
 
上海南洋中学
              2009年4月
 
 
 
温馨家园
松江一中 宫喜华
在2007年学年度,我带的高二(5)班荣获得了松江区十佳温馨教室的光荣称号。回顾创建的点点滴滴,收获良多。下面我把其中的一些感想,进行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物质环境的创建不要为了温馨而温馨
在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今天,温馨教室更加注重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更加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个班级的物质环境的布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特色,各个部位的布置要和谐统一,要有一定的延续性。不要为了创建温馨教室而搞一些名目繁多的花头,否则不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容易让学生产生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想法。
例如,在我班黑板上方有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出自《易经》,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字不是为了创建温馨教室而贴上去的,而是我们班高二第一次班会课的主题,并确定为全体同学努力的目标,在第二天就把这几个字贴上了。后来,全校开展创建活动,去掉这八个字,因为这是,离开了品行作为支撑,温馨就是一纸空谈。
在两侧墙壁上悬挂着数学老师——朱利剑老师的书法作品,一幅为“不待扬鞭自奋蹄”,另一幅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激励之情,可见一斑。学生对朱老师也很熟悉,并且非常敬佩,而是以这种方式鼓励他们,加强细节上的注重。同时这两个条幅与班级的奋斗目标也相得益彰。
在教室后面黑板的上方是同学们利用废弃的纸板制作的一排小房子,别致生动,让同学们想到了家的感觉。在我校红五月“班班有歌声”的活动中,同学提出来应该把小房子用上。那时正好是震后重建家园,所以我们就以这个为主题,在合唱结束时,一齐喊出我们的祝福,亮出小房子,成为一个亮点。
二、温馨的心理环境的创建离不开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
我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班级是全体同学的班级;从教师的角度看,班级是全体教师的班级。作为班主任,应有大德育的思想,特别要注意主动配合任课老师,及时沟通,既便于了解学生的动态,又能够充分利用任课教师的优势教育学生,在这方面我深有感触。我们班的任课教师,非常关心同学,他们经常主动地告诉我班级的情况、学生的情况,并且之后一直主动与我沟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这个班级中每一位同学的发展,我们群策群力。
三、利用社团优势,坚持打造个人发展与集体成长和谐发展的舞台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而团队的力量却是无限大的。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人,更为重要的品质是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班级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每一个成员都爱它,并愿意为之争光添彩,因为大家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五班。
在这方面,我结合了自己的一点优势和特点。我是我校“根与芽”社团的指导老师。“根与芽”是英国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博士专为年轻人设计的全球性的保护环境与人道主义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青少年理解和保护野生动物;理解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培养青年人尊重和同情所有的生命;加强青年人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鼓励青年人采取行动,使他们的社区、动物和自然环境变得更美好。自创建后,根与芽项目得到了长足地发展。目前,在世界69个国家中活跃着5000多个根与芽小组。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一次备课时接触到了一些有关珍博士和“根与芽”的信息,后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班级管理中,也渗透了“根与芽”的一些理念。
1.“了解•关心•行动”理念。
珍博士认为:“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我认为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关心的基础上的。从高一时的陌生,高二时的默契,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以至于有好多同学对因分班而即将解散的集体恋恋不舍。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逐渐了解,在活动中相互支撑,彼此建立了信任。他们亲如兄弟姐妹,相互之间多以昵称称呼。当有些同学住院治疗时,一部分同学们主动请缨,把他们落下的课程补上……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班主任在了解的基础上恰当引领,还需要每一个同学的不懈努力。
2.三句箴言。
我非常喜欢这三句话:“ 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并将这些话送给每一届学生,让他们懂得自信,并相信个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将凝聚成集体的进步。渐渐的,他们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能够以“我荣(5)班荣,我耻(5)班耻”作为行为准则,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为班级发展发挥聪明才智,在各项集体活动中都有良好的表现。
3.发挥社团成员的辐射作用。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公益心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学生必将会走向社会,能够在将来自然而然的去关心弱势群体,并尽微薄之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并搭建了平台。如收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鼓励学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公益活动等。我班的志愿者服务队共有20多位同学,他们经常深入社区、福利院开展活动。
我接手这个班后,有十几位同学参加了“根与芽”,并成为活动中的骨干。我发现,这些同学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在2007年第一学期末,根与芽社团在校园中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募集文具和资金。在募集的过程中,全班同学不管是否是“根与芽”的成员,都自发地参与进来:有的画宣传板画、有的捐钱捐物、有的在中午或者课间去帮助募集,或者整理物资,等等。还有一些同学到书店帮助挑选书籍,如《爱的童话》丛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最后,我和社团成员将募集的物品送到了民工子弟学校,还开展了联谊活动。在那里,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也为那里的人和事震撼着、感动着。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也非常想了解那里的情况,于是,我决定用一节班会课时间,结合活动的照片,我和同学一起谈感受。我重点谈了两件事,其一,校园中的乒乓球台是校长用废木头和水泥搭建的;其二,唯一漂亮的水泥篮球场是一对新婚夫妇捐出了礼金进行修建的……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学生知道:穷也好,达也好,一样可以济天下! 在后来的四川地震中,并不富裕的同学们踊跃捐款,还一致决定将剩余的班费捐给灾区。
“一千个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温馨教室的创建何尝不是如此?我也曾扪心自问,温馨教室的创建究竟能带给学生什么呢?濮存昕的一个广告让我找到了答案。他说:有人问我播几条公益广告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陋习吗?其实不能。……但是每个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就前进一大步。
 
 
 
 
 
学科内“两纲教育”在我校的实施与探索
松江一中 朱利剑
尊敬的徐汇区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南洋中学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南洋中学的论坛,今天我们是向徐汇区的教育同行学习来的,在此我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发言,把我校在实施贯彻“两纲”教育过程中,一些体会和做法,向各位领导与同行作一汇报,以求指正。
大家都知道学校教育分两大块:一个是德行、人格教育,另一个是学科教育。长期以来我们感觉到,这两大块在学校教育中各有其不足,前者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与内容所以随意性大、活动型多,实效性较差,后者受长期以来的教育考试制度的影响,其育德性较弱。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二期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社会各界,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认为新时期学校要上新台阶,一定要在两方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上做足文章,我校这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个是德育课程化的探索,另一个是学科德育的探索,下面我重点汇报“两纲教育”在我校的实施与探索。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逐步形成现代学校的课程教育观
2005年3月4日,在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上,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联合下发了两份文件---《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上海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在领会和贯彻这两份<纲要>上起步较早,当年就做了一系列的工作部署,一开始,由于老师们对“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涵义的理解太过狭隘,束缚了老师的视野和手脚,但随着各种层次的学习不断进展,和“二期课改”理念的深入,老师们对两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任务、目标有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灌输”为特征的强力在学科中施加德育,到讲究方法的逐步“渗透”德育,再从“渗透”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融合”,逐步递进,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逐步发生了变化。到2007年年底,我们先后举办了“松江一中两纲教育教案展评、两纲教育说课比赛、两纲教育研讨课、展示课、及市、区级的课题研究等一系列的推进活动。老师们对学科的德育涵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伴随学科课程教学所施行的德育,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改善、提升德育素养的育德活动。对提高课堂质量起促进作用。
二、以教研组为单位,梳理各学科中“两纲教育”的育德点,形成各学科的“两纲教育”实施方案。
 我们认为,学科德育并不等于德育学科,并不只是政治、历史、语文等文科学科的任务,各个学科都有“两纲教育“的任务,虽然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但在两纲教育的目标上都有德育追求,从“二期课改” 的目标上看“知识与技能中”有真理性的德育资源;“过程与方法”中有品位性的德育资源;“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更有人格、思想性的德育内容。为此,我们各个教研组(包括体育教研组)经过一年的努力,逐步整理出本学科各个章节中涉及“两纲教育“的细目,作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活动的指导,对发现、发掘两纲教育资源,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一年的努力实践,到2008年,各学科形成了贯彻两纲教育实施方案。
三、以案例研究的方式落实 “两纲教育”
 学校加大对两纲教育的考核力度,并进行两纲教育“优秀案例评选”,结集出版了松江一中文集《成才于斯》。通过创设平台、机制激励等方式,形成人人参与两纲教育、人人关注两纲教育的局面,显性学科中民族精神教育落脚点多,教师们就从方法和过程中创新;隐性学科,如理科,教师们也不示弱,他们把理性精神、数学文化、辩证思想行动研究等作为两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探索。如生物学科变了专门的校本课程,纳入课时;体育学科把养成自锻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体验生命的美和体会人生的美作为国家意识及思想教育、文化认同及审美教育、公民人格及道德教育内容。英语学科根据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需要,为同学精选了部分“多元文化碰撞的美文”,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也增强了本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数学学科,进行学生思维品质研究等等,这些微观的研究,提高了教师落实两纲教育的育德能力。
四、以课题研究推进两纲教育向纵深发展。
课题研究分三个层面:一是学校主要领导参与的学校层面的两纲教育的方向、政策、机制研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考核管理政策,如《松江一中绿叶工程》等;二是各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如语文组的市级课题《体悟·点化·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该研究力图充分挖掘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民族精神资源,深入分析,探索如何对高中语文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体悟、点化、提升”出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显性化,追求德育过程的无痕化;探索并形成语文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策略系统,形成语文教学教育过程的德育可行性操作策略;加强教材的研究,把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度挖掘和如何落实学生的情感体验列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分年级有效实现情感突破,形成一批弘扬民族精神而又贴近学生、贴近课程的教学示范课,从而给广大语文教师实施民族精神教育提供帮助和借鉴。第三个层面是教师个体的在课堂教学中生发出来的两纲教育的案例研究。
五、以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生动诠释两纲教育的生命力
学校相继推出了市、区级的公开课,如语文组的《走进鲁迅》、政治组的《科技创新》、生物组的《生态系统均衡》历史组的《国际组织》等一批获奖公开课,通过对公开课的研讨,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以上就是我校落实两纲教育一些认识和做法,我们深知我们的探索还很肤浅,很不够,我们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向南洋中学学习,向徐汇区的教育同行学习,谢谢。
 
让民族精神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之上
                    ——对增强文化认同意识的一些尝试
语文组 卢碧贵
民族精神在《上海市学生民族教育指导纲要》里规定得非常明确,有三方面的内容: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
文化认同,第一就是认同我们的汉语言文字,这是最重要的,认同我们的民族历史、民族传统。汉语言文字是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的命脉。母语,跟每个中国人都有不解的情结,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一个国家的土地可以因侵略者的入侵而丧失,而文化是不能消亡的。若语言消亡了,一个国家就彻底灭亡了。而我们现在的年轻学生对我们自己汉民族语言与文字缺乏深厚的情感,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痛心的事。因为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民族文化的表现。
于漪老师对语文教学有这样一段话:
人是要有精神的,精神铸就人的脊梁。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与民族精神水乳交融、交相辉映之时,璀璨的明灯就在课堂上冉冉升起,化为情思,震撼心灵,让人在精神上获得滋养与满足。
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品读语言文字的重要。语言文字是思想的外壳,精神的载体。
但在课堂上学生写出了这样的错别字,例如:“祈祷”中“衣字旁”写成“示字旁”,“贪赃枉法”中“赃”写成“脏”。生活中学生热衷于过洋节而对自己的传统节日兴趣不浓,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不是很强烈。对文言文涉及到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和节日等相关知识觉得很陌生,并认为文言文距离今天遥远,对文言文学习避而远之。这些都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要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培育并强化其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自己肩负所得文化传承与文化创造的责任,自觉抵制域外不良文化的侵蚀,在行为上和心灵中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和族类标记。有鉴于此,笔者做出了自己的一些探索,现向大家着重汇报就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兴趣和阅读能力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如何增进文化认同意识的一些做法:
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学生感觉枯燥难学,老师教起来吃力不讨好。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瓶颈,怎样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所思考的问题。
汉字在古代的文本表现形式就是文言文。是汉字组成了文言文,成为其表情达意的载体。文言文教学离不开对汉字的研究与关注,很多时候都是先从汉字开始的。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言文教学中能否渗透、建立和营造一种“文言场”,让学生通过感悟和理解“文言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果。
所谓“场”,物理学上是这样表达的: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于整个空间。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除了直接接触之外,就是依靠场来传递的。如传递电磁力为电磁场,传递万有引力的为引力场等。
建立“文言场”包括从汉字的“部首场”出发研究古人造字的规律,从“词语场”入手感受到我们的先人造词的方法和规律,从“文化场”着手找到理解、感悟我们的文字、文言、文学和文化的路,找到文言文的一些规律,从而找到文言文教学回家的路。
“文言场”中的“场”在文言文中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同样是客观存在于整个文言、文化中。这三场之间是紧密联系、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有机统一于中华文化中。由于写作的需要,才作了这样的划分。张广录老师认为:文言文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古汉语文字符号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了解和领会。⑴
由此可知古代文化偏重感性,本身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三场以“文化场”为重点,对“部首场”和“词语场”的理解最终还是以理解“文化场”为目的。
笔者在教学中做出的渗透、建立和营造“文言场”的教学尝试就是对文言文教学方法做的一种研究、分析、归纳与概括,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兴趣和阅读能力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现不揣浅陋,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一、从汉字的部首着手,结合字形,建立“部首场”,猜测含义,让学生初步理解古人造字的一些基本规律,找到了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路。
中国文字的独特的方块字结构,常常启迪着人们去体会仓颉造字时象形会意的神奇玄妙;80%以上的形声子,其形旁提示着文字初始的意义,指引着文字的引申义和发展轨迹。在理解词义时,这些背景知识都能给学生以很大帮助。
 把“祈祷”中“示字旁”写成“衣”字旁,这说明学生没有弄懂“示字旁”字所表达的意思,我启发学生对“示字旁”字的意思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我们猜想了一些意思,然后翻开字典进行验证。
①一种祭祀、宗教活动或名称:祀、禳、祈祷、祝福、修禊、祆(教)
②祭祀的目的是消除灾祸,获得人生的幸福、吉祥(当然我们都希望人生是这样的,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永远幸福、吉祥,它的反面灾祸、灾难总是和幸福、吉祥如影随形的,这是人生的辩证法):禄(古代五福:福、禄、寿、喜、财)、福祸、康熙儿子的名字
③神的名称:天
④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祝
这种方法和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谋而合,尝到了一次成功的喜悦。顺着这样的思路,我和同学继续对别的部首进行猜测、验证和研究。我们研究了“禾”、“耒”、“酉”、“月”、“王”、“贝”等部首。
①一种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稼穑、种
②农业生产后的劳动成果与收获:稻,黍、种、秉、秕、秸秆、稗、稂(莠)
③年成的好坏:穰
④表示时间:稔、季
①一种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耕、耘、耢
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具:耒、耜、耢、耧、耖
①一种与发酵有关的动作行为(主要是和酒有关):酝酿
②粮食经过发酵后的产品:酒、醴酪、醪、酱、醋
③酒本身质量的:醇、酽
④和喝酒有关的动作:斟酌、酾酒临江、酣
⑤人喝完酒呈现的各种状态:酩酊大醉、酡颜
①与月亮的运行或月光有关:朔、朏、望、朦胧、朗
②人体的某一部位 :脸、肩、腰,胳膊、股肱、腿、脚、肝脏、脾、胰
③有关身体的某种性状:肥、胖、腴
①表示美玉或玉制品:瑾、瑜、璧、琨、璐,玑珠,琼,环、
②玉上的斑点:瑕、疵、
③治玉的动作或玉碰撞出的声音:琢、理、琅、珊珊
④珍贵、美好:珍、玮、瑰、琛
“贝”字旁表示一般等价物、货币和财产等义,如:赏赐、赠、贺、赉、赍、贿赂、货、贸、贷、贵贱、赎、赃。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把“贪枉法”中的“”写成“”。
在研究过程中,同学饶有兴致。余光中说:我们查一本中文字典,水字部的简直是汪洋一片,木字部的就是绿荫碧天,那个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惊喜地发现我们先人汉字造字这样的一条规律:同一部首的字它们的含义是相互关联的,研究一个字的意思从它的部首出发是一个方法。
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词括号里繁体写法,减少因繁体字简化后带来的对汉字的感悟和理解的难度。从汉字的源头入手,减少了望文生义的现象,抓住学习文言的根本所在,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大有裨益。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理解了一点古人的造字法。他们很高兴自己找到了猜测、理解汉字意思的一点规律,开始有意识地对汉字含义和含义的来龙去脉有了探究的兴趣。“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这一瑰丽动人的传说更增加了学生对我们母语的热爱。
初步理解了古人造字的一条规律,找到了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路,也为学生找到文言文学习回家的路奠定了基石。
二、从字义出发,联系古今,增强学生推测字义的能力,建立“同义词词语场”, 找到了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路。
文言文的单音节结构的词语形式,使文章呈现出文字俭约、精辟,内涵丰富的特点。文字的内涵从她产生的那天起,就有可能保留在古诗、古文,甚至现代汉语里也还保留着。
既然汉语言的流传、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这就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找到了另一条途径——“联系古今”。具体表现为:既可以联系现代汉语,也可以联系所学的古诗、古文,甚至是谚语或其他。总之,从古到今的汉语成品都可联系,从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规律性的东西。
《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封”为“边界、疆界、界域”的意思,顺势而问现代汉语还有哪些词语表示这个意思。稍作思考,不难回答出“边疆、边界、疆界、边境”。继续设疑现代汉语这些词语中的每个字在文言文中有“边界”意思吗?再让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次吧。“边、疆、界、境”都有这样的意思,并且还知道“境”最早被写成“竟”,“竟”是“境”的源头。鲁迅的《域外小说集》中的“域”也有此意。又有了新的发现和发现的喜悦。
《出世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和《墨池记》中“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中的“信”均解释为“确实”。启发学生现代汉语中“确实”的同义词还有“的确”、“确实”、“果真”。经字典验证:“诚、信、确、实、果、真、的、良”确有此意,又发现了“的”其它意义,喜不自胜,探索的兴趣更浓了。
《赤壁之战》中“今肃迎操……犹不失为下曹从事”中“曹”意为“分科办事的官署”;联想到文言文中还有“有司”中 “司”也是“官署” 的意思;联想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还部白府君”中 “部”和《雷州盗记》中有“其卒之环者,亦破署入”中“署”也意为“官署”; 联想到今天国务院还有“某某部”和“某某司”; 联想到今天还有“警署”和“廉正公署”等说法;联想到“衙门”中“衙”也意为“官署”。古今打通了。
《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测试》(2008全新版)测试九中选用《旧唐书·陆贽传》文言文,有“朋友规之,以为太峻”的翻译。句中“规”是“规劝”的意思,我联想到“规” 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和谏”的意思接近。同时“规”另一个意思“法度、准则”的意思引起我的注意。(灵感涌来:既然“规”有此意,那么“规矩”的“矩”有此意吗?中学政治课本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常”有此意吗?)推测再次得以验证。“规矩”、“常规”是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那么解释中“法度、准则”中单字有此意吗?推测又一次得以验证:“法、度、准、则”都有。“法律、制度”中“律、制”有吗?推测得以验证。
《过秦论》中“属、徒、伦”意思为“类、同一类的人”,《鸿门宴》中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和“吾属今为之虏矣”,《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和“郯子之徒”,杜甫有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左传》有“晋郑同侪”,旧小说中“尔等”、“公等”,平时话语“吾辈”、“长辈”、“晚辈”,“羞与某为伍”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辈、曹、侪、等、伦、属、徒、伍、族”意思相近。
《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已”是“停止”的意思,启发学生。脱口而出:“停和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笔耕不辍”;曹操《短歌行》中“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孔雀东南飞》中“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融《论盛孝章书》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些句中“停、止、舍、息、辍、断、驻、居”都有“停止、停留、止息”的意思。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现代汉语中同义的双音节词是由两个古代汉语单音节词组合、发展而成的。这条规律对于我们阅读、理解文言文回起到事半功倍、游刃有余的效果。
置身浓浓的词义场中,学生能感受到我们的先人造词时的又一方法和规律,找到了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路。不禁感慨:先人真是何等聪慧!他们造字,惠及子孙!作为后人,我们是何等幸运!
三、建立“文化场”,学习文言文涉及到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和节日等相关知识,适当介绍,找到理解、亲近我们的地理、历史和节日的路,找到了理解、感悟我们的文字、文言、文学和文化的路。
我们语文组在学校的安排下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为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民俗民风、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语文组老师还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春联和灯谜知识辅导,并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认真书写一幅春联,在本学期一开学就在各班张贴,然后从各班推选出最佳春联在校园展示;元宵节时校园里还挂满了元宵灯和我们语文组教师精心创作和挑选的灯谜,师生猜灯谜、赏灯笼、看焰火成了校园里绚丽的一道风景,浓浓的人文气息深深陶醉了每一位师生。还举办中秋诗词朗诵晚会,师生共同参加朗诵比赛。师生吟诗词、赏月、吃月饼成了校园里绚丽的一道风景,浓浓的人文气息深深陶醉了学生。通过活动,学生品味出汉语言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和亲近之情。
受到学校活动的启发,笔者对文言文涉及到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和节日等相关知识地适当介绍和学习,既提高了阅读文言的能力,又增强了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学生对四者(文字、文言、文学和文化)融会贯通地理解,收到一石三鸟、触类旁通的效果。
顾土《还剩下多少节日文化》中这样谈道:祭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礼的基础,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与祭祀相关。⑵从“示字旁”字意思的大胆猜测,到顾土先生的观点,不仅昭示了“示字旁”字统一、融合于浓浓的祭祀文化、中华文化中,也证明了“文言场”中三场是一整体、不可分割的观点。从春节到寒冬腊月的众多节日中,或祭拜、纪念先人,或向神灵祈祷,或祭祀日月星辰、天地山河,充满了浓浓的祭祀气息。中国文化林林总总,一路风光旖旎,满亭星月,祭祀文化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讲“社稷”为什么是国家的代称,因为在古代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有了土地和粮食,人民生活自然幸福,国家也就兴旺发达,;讲“连横、合纵”,我在黑板上画了“战国七雄略图”(齐楚秦燕赵魏韩对应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再用横竖两条线把线端国家一连,学生便理解“连横、合纵”的含义;讲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经国、纬国名字和对联“经济南阳一卧龙,文章西汉两司马”含义,启发学生“经纬”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指纺织或织物上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义指纵横交错的道路(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地理学也用此命名)和谋划天下、治理国家,学生既理解经天纬地”和“经济(经世济民、经邦济世)的含义,同时佩服古人命名的智慧:他们创造的汉字和文化是紧紧联系的,让我们理解起来毫不费力,真是惠及之至!学生既易理解,又记得牢。
翁敏华教授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讲演《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中说道: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⑶
我们不仅找到先人造字、造词的规律,而且在翁敏华教授的演讲中发现了祖先派定传统节日的规律,找到了理解、感悟我们的文字、文言、文学和文化的路。他们派定传统节日、创造自己的文化,同样惠及子孙!
只要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秩序都还在,和学生一道搜集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的背后或美丽、或哀怨的故事、传说和优美动人的诗文,认真过好维系着我们和祖先之间的某种联系——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情感,我们就一定能找到理解、感悟我们的文字、文言、文学和文化的路。
学习文言文是把古人精神层面最好的东西——古汉语文字符号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加以了解、领会、继承、吸收并发扬、转化,让中国文字、文言、文学、文化温润中国人的心田。
汉字对我们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别的力量。一个汉字自创造发明到今天,已走过了几千年。一个汉字演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汉字文化中,我们的言行,我们的生存方式,乃至我们的一切,都在注释这汉字;或者说,汉字在注释着我们的一切。我们穿行在几千年的汉字中;汉字也几千年穿行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文字、文言、文学、文化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置身于浓浓的“文言场”中,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增强学习文言的能力,找到了文言文教学回家的路。文言文教学方兴未艾,找到了文言文教学回家的路,人文传统教育也有了坚实的根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的母语在传情达意上的一些特点,提高了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能力。从心底里热爱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热爱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文化认同。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越来越领会到汉语的优雅和魅力。在课堂上我也试图把汉语的优雅和魅力传达给我的学生。对汉语,我找到了这份自信,这是我语文教学最大的收获。有这份自信,比什么都好!“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诞生充满如此瑰丽的传说。充满灵性的汉语,让我为之痴迷。做一个幸福的中国人,皈依在中文的怀抱里,无论在海峡的这边,还是在海峡的那边。
汉语,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千百年来,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学好汉语能让人自信,请看余光中的话:“这世界,我来时受到她的两件礼物,一件是肉身,一件是语文。走时这两件都要还她,一件已被我用坏,连她自己也认不出来。另一件我越用越好,还她比领来时更新更活。纵我做她的孩子有千般不是,最后我或许会被宽恕,被她欣然认作自己的孩子。”
学好汉语,领悟汉语的魅力,用好汉语,教好汉语,教出汉语的魅力,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以上就是我的对增强文化认同意识的一些尝试,我的汇报就到这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来自南洋中学的报道
松江一中、南洋中学共同探讨有效教育教学
      2007 年12 月底,在松江、徐汇两区教育局牵头下,松江一中与徐汇区南洋中学结为友好学校。此后,两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往来互动交流。2009 年4 月8—9日,松江一中参与了南洋中学面向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及徐汇区内兄弟学校举办的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展示以“发展求实内涵,探寻有效策略”为主题,分教学展示、德育论坛、科技创新三个板块。松江一中应邀参与德育论坛的专题交流、化学教学的同课异构以及有关观课评课活动。两天参加活动的专家、各校领导与教师近4 00 位。观者踊跃,言者受益。
      教学研究课聚焦课堂“有效’策略的探寻,涉及10 门学科的17 节教学研究课,有的紧扣高三考点,关注最后复习阶段学习的针对胜;有的关注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科学探究;有的直面枯燥概念,循序渐进地展开梳理,化繁为简、积少成多;也有的拓展视野,关注世博历史、引入影片中的综合艺术,化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而松江一中马月波老师与南洋中学潘海泓老师同课异构下的化学课,更引起同行间智慧的撞击以及经验的交融,课后两校开课老师、化学组成员与教研员以及其他听课老师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实验教学的规律与心得……多彩课堂的营造、多元思维的碰撞,积极有效地促进师能学能的双发展。
      以“在体验中探索”的德育论坛上,南洋学子呈现了对社会实践的深刻感受;南洋中学与松江一中的六位老师奉献了德育管理、温馨教室、家校互动与学科德育的宝贵经验。在班主任工作板块中,松江一中宫喜华老师以“根与芽”社团活动推进“温馨教室”建设,让与会者感受到了“了解、关心、行动”理念的良好实践案例;学科德育交流中,一中卢碧贵老师“让民族精神盛开在语文课堂上”的发言,使大家与之一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师生在“部首场”、“词语场”和“文化场”中的人文畅游;而一中德育教导朱利剑老师做了学科内“两纲”教学校本教材编制的专题报告更为系统地展示了一中德育校本建构的整体特色。一中与南洋的友校合作与互动,成为了示范展示活动的鲜活亮点。
      此外,一中老师还分别参加了徐汇区科技创新特级教师——奚天敬名师工作室成立两周年的专题汇报。松江一中与南洋中学的友好合作得以深入、务实的开展。 南洋中学非常感谢松江教育局的牵线搭桥,感谢松江一中领导、教师克服交通不便,   为两校交流、为示范展示增光添彩。
                                                                                                         
 
上海市南洋中学
                                                                                                              二00九年四月
 
松江一中班主任暑期德育研讨轨迹
主题:
 
一、1999年:我爱我做我求索
二、2000年:微笑在脸上,烦恼在心底
三、2001年:在发展学校事业中发展自我
四、2002年: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与化人
五、2003年:让德育之花盛开在人文的沃土上
六、2004年:人文的宽松与科学的严谨
七、2005年:重建学校精神家园
八、2006年:团队共同向往的理想境界
九、2007年:做播洒阳光的使者
十、2008年:构建师生向往的温馨校园
十一、2009年:在建设“和美”文化中共同成长
十二、2010年:智慧引领成长
 
 
 
 
 
 
 
 
 
 
 
 
 
 
2009年暑期德育工作研讨会
在“和美”文化建设中共同成长
第一阶段:时间:2009年8月 7日   
对象:高一班主任          
培训安排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8:00 ———8:30
讲座:高一班主任如何家访
孙海东
8:30——11:00
 
班主任领学生档案;熟悉档案
陆珲、朱利剑
11:00——1:20
就餐、午休
周慧瑛
1:30——2:30
班主任工作的若干“第一次”
1、            第一次给每个新生写信
2、            第一次做家访
3、            第一次确立班委
4、            第一次排座位
5、            第一次组织班会
6、   第一次给同学提奋斗目标
朱利剑
2:30——3:00
会议讨论:高一年级组创新工作思路
孙海东
3:00——3:30
关于军训工作的前期准备及工作安排
邢丹萍
3:30——4:00
培训总结
罗明
 
第二阶段:时间:2009年8月 28日   
对象:全体班主任     
培训安排:
时 间
内  容
地点
负责人
8月12日
8:00—8:30
开班寄语
2号楼五楼
谭海岚
8:30—9:45
创建规划中“四自教育方案解读”
2号楼五楼
罗明
10:15—11:30
分组讨论:四自教育实施方案
2号楼五楼
朱利剑
11:30—13:30
午餐  休息
食堂
 
13:30—14:30
年级组长交流:谈年级“四自教育”实施方案思路
各指定地点
组长
14:30—16:00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通知
2号楼五楼
朱利剑
16:00—16:30
培训总结
2号楼五楼
罗明
   
 
政教处
2008.8
 
松江一中历年德育研讨轨迹
一、我爱我做我求索                 二、微笑在脸上,烦恼在心底
三、在发展学校事业中发展自我       四、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与化人
五、让德育之花盛开在人文的沃土上   六、人文的宽松与科学的严谨
七、重建学校精神家园               八、团队共同向往的理想境界
九、做播洒阳光的使者               十、构建师生向往的温馨校园
   十一、在“和美”文化建设中共同成长
 
2010年暑期德育工作研讨会
智慧引领成长
时间:2010年8月 30-31日   对象:全体班主任         
培训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暑期
 
自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撰写读后感。
 
8月30日
13:30-14:00
开班寄语
罗明
14:00-16:00
关于《活动德育》的专题报告
王金根
8月31日
9:45-11:15
本学期德育工作的设想
邢丹萍
11:15-11:45
培训总结
罗明
9月
班主任例会
《第56号教室》读后感交流
郭宁伟
 
 
 
 
 
 
 
 
 
 
 
 
德育研讨会上的交流文稿
教育的空场
何永红
假期在听詹丹老师讲课的时候,说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偷在店中偷面包被抓住了,经法院审判后被判无罪。他没有触犯当时的法律吗?触犯了。是法官徇私枉法吗?不是。哪问题处在了哪里?是法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法律做了重新司法解释。即:社会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承担着责任的。他去偷必备的生活用品,说明社会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很好的尽到的。这个人是无罪的,社会对他犯有罪行,让他人格、尊严尽失。在这里,法官首先想到的是社会对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果,相反地去思考和处理这件事情,结果一定是另外一种情形。
我们再花一点时间来看一下这样一件事:百度一下中国富豪排行榜,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都是做房地产业。而我们只要往自己的窗外看一下就能发现,由于拆迁补偿的问题,仍就不能开工的工地。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不少的政策和法律参与其中。
国家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我这样想是想向老师们讲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教育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和理论的根源。
在这里把它写下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学习。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迷茫。
哲学讨论一个恒久的话题:存在和意识。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思想为大家所接受,存在决定意识,头脑中的每一点思维的火花都能找到存在的原型。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典型的唯物主义思想。把这种思想用于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反映在人们的社会意识上,起着改变人们思想的作用。这种思想的改变可能有这样几种情形:
1.滞后的;2.合于现实的。3.超前的。
当我们仔细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在教育学生时,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滞后的,合于现实的还是超前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对我们从事的工作是有益的。
当我们反思社会存在,即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或者说是放眼看周围世界的时候,我们有着太多的看不懂了。当然我们更多关注的还是学校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目的问题;学习的动力问题;学校所教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在教师和学生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假期中做家访时对学生的教育的几个方面:
1.拿出成绩单来看一下成绩。提醒同学们注意;
2.给同学们将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
3.学校对我们的要求是100%考上大学,而我们要和同学们讲的是一个好的大学和一个差一点的大学之间是有差距的。
我们如此的灌输,是存在问题的,头脑中一直有一句话在:“浮世欲望的满足,正如抛给乞丐的施舍,维持他活过今天,却也延长了他的苦难到明天。”
社会现实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不懂,好复杂。
当我们反思社会意识的时候,反思自己头脑中的思想的时候,想通过自己的思考就某一个问题给自己一个能说服了自己的答案的时候,自己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只能发出如:“现在的学生,唉!”类似的叹息。
在奉贤农场学农经历的两件事:
1.当食物出现问题之后,同学们都在讲两件事: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我们要回家。——他们忘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吃进出的东西会有后果吗?
2.一个女同学被女同学打了之后,母亲想到的就是打碎的东西要赔;否则,我们也要打她.——而不管一个女同学被打之后,在心理上会有什么影响。
不停地思考,就回到了哲学中最难的一个话题:认识你自己!
在我理解,这个问题难在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眼睛中来看自己,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了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从自己本身出发来思考自己。其实,真正了解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其实真的很奇怪,比如:押赴刑场的囚徒大喊,20年过后又是一条好汉。人都要死了,都还是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
另外,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而是没有改正自己缺点的勇气和毅力。身有残疾的尼采曾说过:“吾爱吾缺。”
佛教上有这样一句话: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当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心中所思所想的都无非是一些最平淡的日子中最平淡而锁碎的事,总是想,要是那样我就很知足。可是当我们重返平淡时,又总是不断希冀着改变平淡。
在这个话题下,我想让老师们思考这样二个问题:
1.你的老师对你的思想的形成影响大不大?
2.看一下案边你所读的书,和别人读得书一样吗?
这两个问题意味着,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学生发生的同一种问题,给学生的解释或者说是处理,就存在着的差别,这种差异正是今天我要和各位老师探讨和说明的问题。
二.“名关不破毁誉参之,利关不破得失惊之。”
李叔同的这句话超凡脱俗,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做到了的人大概就是看破红尘的了吧!但是,作为教师却有一个起码的要求,不要把它看得太重。那看重什么呢?看重的是你对学生的影响。以自己良好的学识和德行来影响我们自己的学生,即教书又育人。教好书,育好人。这又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一个教师的价值观问题。
在假期看了《环球旅行八十天》的书和光盘。儒勒.凡尔纳写于100多年前的科幻小说。其中的几个细节讲出来:
1.象时钟一样准确的生活;
2.“你是说八十天可以环球航行一周?”“八十天。”
3.福格先生的下巴一直在不停地抖动。
也看了一部《老爸老妈逼子成龙》。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了。为了儿子的学习,换学校;为了儿子的学习找最好的老师补课;为了儿子的教育夫妻反目;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们还做了很多。
把这些事情放在一起想一想,其中有一个结果:前者有着自己严格遵守的价值观,后者迷茫。在去年所讲的价值观中,我就讲到了我们社会迫切地需要一套完整的,可以被大家所接受的,符合时代特点的价值体系。
上海提出的树魂立根教育就是这种教育的一种反映,我们一中曾提出的“进我一中门,象我一中人”,以及我们现在所进行的重建学校的精神家园活动,说道底是想在我们老师和学生中建立一种能为大家和社会所接受的共同的价值体系。在这种价值体系的统领下,让我们一中的学校建设可以走在全市的前列,在我们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让理智之花盛开!
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伦理知识的教育:
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的了多元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人认为赚钱是最主要的,没有钱什么事都干不成,“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伴随着人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们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难了,个人主义越来越严重了。于是人们大声疾呼:社会道德哪去了?社会伦理哪去了?
我们越来越重视对“外在的善”的追求,而忽视了对自身品行的修养和道德的完善,我想,这“外在的善”就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朝思暮想的丰厚的财富、显赫的地位、美丽的外表等等,有的人一生都在为此疲于奔命,而最终却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我这样是为谁呢?为自己?这些东西不可能永远跟着我。为子女?那么他们又去追求什么呢?这样的人一旦陷入欲望的旋涡中,就会想方设法、不择手段,为一点点利益而你争我夺、尔虞我诈,最后弄的自己身心疲惫,劳累不堪。这样说来,中国古人所倡导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我们常讲的内心的美、内心的善,而至于外在的善,权且把它作为一个伴随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正视生活,珍视生命。我想这样人们才不会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己。
《卡尔.威特的教育》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所有的父母都有责任给儿子留下四件财产,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这也让我想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让我们看一下《伦理学》提纲:
第一章 导论
一、什么是伦理学?
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类型
四、学习伦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第四章 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善与恶
第二节 良心
第三节 正义
第五章 伦理原则
第一节 个人主义原则
第二节 功利主义原则
第三节 人道主义原则
第四节 利他主义原则
第五节 集体主义原则
第六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第一节 道德选择
第二节 道德评价
第七章 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
第一节 道德人的成长过程
第二节 道德教育
第三节 道德修养
第八章 社会生活领域的伦理
第一节 社会公德
第二节 职业伦理
第三节 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
看完了我们就清楚了我们教育中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我们天天从事着德育教育的工作,可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接受有关道德的教育和学习,在从事德育工作时的无能就是可以理解的。
四.问题及对策:
从小事做起。
感受校园里的四个瞬间
                   ——北京二十中校园文化建设印象
(一)
鞠躬礼是我国传统礼仪,如今已被人们淡忘了。可在二十中,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早上进校见到老师会鞠躬问候,找老师求教得到老师教诲后要鞠躬致谢,学生迟到获准就座时也会向老师鞠躬致谢。除了鞠躬礼,学校的礼仪教育还包括与师长交接物品时要用双手递接,与老师交谈、迎送客人时要起立等等。
同学们说,这些礼节让我们增强了责任意识,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当然要向老师致谢,这不仅是良心的表露,也是义务的体现。
(二)
“一分钟爱国小论坛”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每天,每个班级都会利用课间操后的剩余时间参加这个活动,活动由校学生会主办,或讲一个爱国小故事,或歌颂一位爱国志士。这个活动已坚持10年,中华传统美德的诸多方面都涉及到了,同学们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培养了爱国情感。
(三)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就在二十中附近,学校高一年级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特殊功课:到福利院当4天的实习保育员。往往是,第一天实习时,面对孩子们的哭闹,大家手足无措。第二天、第三天,很快,同学们用爱心去体会孩子,给他们喂水喂饭、洗衣服、换尿布,哄他们玩,干得得心应手。大家都说这是接触社会的好机会,从中可以培养爱心和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情感。这个活动一搞就是15年,从未间断。
(四)
初冬时分,各班教室里会多了样摆设:几个鲜亮的柿子,这是学校特有的风景。校园里有三棵柿子树,每年秋末,树上红红的柿子格外抢眼,从没有学生擅自摘吃它。柿子成熟后,学校统一摘收,分发到各班,大家都把它们摆放在显眼的地方。虽然每班只能分到几个,但同学们由此产生的联想却绵绵不绝,这道风景很可能会永远珍藏在他们的记忆里。
理论上不断的提高自己。
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教育的空场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需要和教师讲清楚的是,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应从学校、家庭和和社会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因素;我们所能做得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学生,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就是提升我们自己,特别是我们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问题。
我总是诚惶诚恐地从事着教师的职业,想把最真、最美和最善的知识教给他们,因为他们身上承担着民族的责任。
 
 
 
管理的艺术是宽容
松江一中         沈志辉
学校的德育工作正可谓伟大与琐碎的结合。伟大在于这是塑造人灵魂的工作,琐碎就不一而足了。
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每一天跨进校门也就带来了一个个鲜活的问题,譬如,学生不愿意做广播操,到了做广播操的时间有些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地逃避,这就是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很棘手但却绕不开的问题。
某天上午,空气有丝凉意但天气晴好,两节课后我从办公室走向操场,因为这样的好天气应该到操场做广播操。来到操场,隐隐感觉有点不对劲,发现小A又没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看来是该跟他好好聊一聊了,就这样,我径直走向班级……果然,小A在教室……
我走上前问道:“小A,为什么不去做操呢”,他回答说:“我肚子疼”,我又说:“肚子疼,你可以先跟同学或者我打个招呼吗,而且最好去学校医务室看看?”,他说:“他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我有点怀疑,因为我路过班级时曾看到许多同学在班级,即使是我现在到了教室也始终有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因为每天有两位同学安排值日),正想着,他扔过来一句话:“有什么拉,我不就没去做操吗,以前我从来也没有过?”我不敢想象从前他是怎样的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们开始争执起来。不知不觉,做完操学生陆续过来,但我们依然有点言辞激昂。突然,我意识到了,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我知道我也有点情绪化了,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真的有点受伤,我看到了他的眼眶中有些泪花,我有点心软了。我言辞变得缓和多了,看着他坐了下来,我径直走了过去,心想:不管怎样,我要先跟他说声对不起,毕竟我是老师。但是,很遗憾,他没踩我。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走出了教室。
走在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想,可真不是滋味。的确,人受了委屈,哪有不伤心的呢?我真的错怪他了吗?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已经跟他过好几次打交道,比如迟到、踢门等,以前我总是容忍他所犯的一切,耐心开导他,让他认识他的行为不规范之处,也包括认识他也有很多优点,让他好好挖掘、利用。但是,在跟他谈话的过程中,总感觉到他有点心不在焉甚至有点抵触情绪。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找个机会,找他谈谈。事情已经发生,看长远一点,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在沟通沟通,而且最好是在今天。但现在不行,因为他也需要好好冷静思考思考。
就这样,为了这件事,晚上我留了下来。等晚自修一节课结束后,我约了他出来,他也意识到了。晚上,天气着实有点凉,我问他:“冷吗?”,他摇摇头,我意识到了转机。接着,我就今天发生的事先就我的表达向他道歉,看到他好像理解的样子,我就顺势给他讲道理;
我问;你怎么看待做广播操?他表达了他的看法:为了锻炼身体;
“很好,对了,你身体怎么样了,还疼吗?”
“没是了,其实……”欲言又止
“好,那我就放心了,所以你看锻炼身体有多么重要啊”,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时他的脸有点涨红,有点支支吾吾:“恩,其实……”,我很明白他想说什么,只是男孩子,碍于面子。
“说实话,老师知道你想说什么,因为曾几何时,老师也曾有过你这样的想法;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明白锻炼不分年龄,不是我年轻的时候觉得身体很棒,就可以锻炼身体贵在坚持;同时作为班级的一分子的你,做操是一个集体活动,表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更何况你是很有集体荣誉感的,你觉得呢?
看得出他觉得这次是有点不太应该,回答语气比以前缓和多了。就这样,我们从广播操锻炼身体谈到了他感兴趣的篮球,从篮球谈到了学习生活,一直到第二节课铃声响起气氛始终不错,可以说这是我一次与他最默契的交流。看来,他也不在怪我了,我心中的疙瘩也逐渐消除了
第二天清晨,我来的很早,走到班级,看到他已经到班级了,而且还正看着书,我走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意识到了,冲我笑了笑,又埋头看书了我放心了。
打那以后,他的表现,一直很积极,无论是参加班级活动,还是待人接物,他都好象变了个人一样;而且,他的成绩也上来了,虽然上升的幅度不大,但我看的出来,他在进步,他在成长
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自己都觉得有点好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冲动?但有时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容易被环境所左右而陷入其中。所以,经过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不管怎样,冲动办不好事情;要想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冷静,先了解情况,再找对方沟通,而且要学会倾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宽容的重要性,你付出了宽容,得到的将是彼此的理解、友谊和双倍的快乐;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我会选择说:管理的艺术是宽容,一个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中学生学习方法系列谈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对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  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二、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文完)
 
如何开好家长会
——高一班主任指导讲座
姜雅琴
一、班主任思想上要重视
1、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之间重要的联系方式之一。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能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产生更好的育人环境。
2、家长会是体现学校教师能力与水平的舞台,对学校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有利于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为学校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3、家长会是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有效途径。有些家长各方面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子女在校情况,造成了教育时机的延误,而及时开家长会能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班主任准备要充分
1、 如何布置教室
(1)教室整洁,桌椅整齐,黑板上写上欢迎词,画上禁烟标志,课桌内要整理干净(家长对号入座)。
(2)班级文化展示丰富多彩,多多展示如优秀作业,优秀作文,特长展示等方面内容。
2、 家长会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开场白(班主任可以作一个简单自我介绍)
:“在我们每个学生眼里,家长会通常都是可怕的。成绩优秀,表现好的同学对待家长会或许比较欢迎,但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同学却是愁眉苦脸的。家长会的前一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征兆,而今天,家长会不是为了斥责孩子而开的,而是为了让教师和家长一起想办法去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而召开的,我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为了孩子更好,更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第二部分:介绍本班基本情况
(1)总人数,男、女生比例,主要班干部情况、任课老师情况。
(2)本班学生特点:如集体荣誉感强,个性鲜明,讲文明,懂礼貌等。
(3)班规、作息制度等。
第三部分:介绍开学以来班级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突出重点,面要广,可以包括学习、体育、劳动、品德、文艺等方面。
   第四部分:介绍期中考试情况
(1)班级在年级中的总体情况、平均分排名、个人排名等。
(2)班级名列前茅者、进步较快者、学习态度端正者等都应表扬。
第五部分:结合平时考试和同学平时表现,分析本班同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多从学生的(1)学习态度、(2)学习方法、(3)学习习惯、(4)学习品质等主观原因找问题。
第六部分:下一阶段工作
(1)下星期劳技及参观活动
(2)文艺汇演
(3)月考及期末考试
第七部分:对家长的期望
1、尊重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做任何事,尊重孩子的选择。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相处,不要一言堂,要民主化。孩子上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人际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和困难,也将面临更多需要自己亲自处理的事情,这时就需要父母以朋友的身份来帮助孩子,而不是以训导者的身份来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否则只会换来孩子的逃避和欺骗。
    每个人每一段时期都有许多事情要去做,但必有一件是最重要的,你现在是学习,只有在确保学习好的前提下,再去做其他你认为重要的事,游戏、看小说、看电视……你能不能做好学习也学好了,游玩也不耽搁?
2、了解孩子——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无限加压。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教育时还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也就是说不能跨越孩子在该年龄阶段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态度要热情,立场要坚定。
    孩子现在正好是成长期,好表现自己、否定别人,但也容易否定自己。以前我们也喜欢说: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后来才发现并非如此,到了初中、高中阶段更是如此。做父母的尚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何况是老师,一个孩子就这么难教育,何况是五十多个孩子。孩子也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加以引导,对孩子不能一味地拔高要求,加重负担,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什么都由着他。其实,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判断的能力还不够,再加上这个社会错综复杂,因此,还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每天对孩子一问——问一下今天班上有什么事,你做的怎么样?
每一个月问班主任老师子女在学校情况
一起看书、读报;与她写信;聊天、散步、外出吃饭……
    让她写日记,有什么事与日记说……
3、信任孩子——不要指责孩子的过错,与孩子一起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人都会犯错误,都会有失误,关键的是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态度决定一切。有错误肯定有原因。给孩子以信心。
    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孩子一起想方法,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分数固然重要,因为现在所有的都以分数来划分,不过我们家长要把这分数重要放在心理,因为我们的老师比我们更关注分数,其实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更关注分数,但作为家长来说比分数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一流的考生,还是培养一流的学生?我们家长要把子女培养成什么?
    举例:日本有一家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是一著名的心理学家,专门开发人的能力。他读小学时,全年级500人,他是第470名,理所当然是我们所说的差生、后进生,后来成为全日本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到他那儿去开发,实际上他就是一招,帮助你树立自信心。当时他是第470名啊,但是他的父母对他并不失望,星期天照样带他到山上去玩。如果是我们的第470名,就很可能要被关在家里做作业。他玩的时候就打小鸟,枪法很准。如果是我们的父母就会说:“学习这么差,打枪倒行啊!”但他的父亲对他说:“你的观察力很好,你的行动很敏锐,这是学习最重要的基础。”然后父亲和他下棋,下着下着,父亲故意输给孩子,父亲就说:“你很厉害,学这么一点时间,你就把我打败了。”他的父母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不断强化他的自信心,他也就一天天好起来。
4、引导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态。老人说,这是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我坚信,后天的教育以及环境的影响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可以改变人。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主能力是在父母帮助下,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久,孩子自己上学校已渐成习惯,做事的独立性也渐渐增强事实证明,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潜在能力,我们给予孩子的机会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快、越健康;让孩子自己做主,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真正的爱。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决定好的命运,坏的性格决定坏的命运!那你就自己选择!
   父母打麻将,酗酒,吵架,让孩子讨厌家庭、讨厌父母。孩子认为父母最幸福,最开心,还要吵,自己最苦,最累,还常被你们骂……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任何老师,因为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你们学好,所采取的方法可能是不对的,就想你的学习也是一样,方法不对也学不好。
现在的孩子物质太丰富了,就是精神太贫乏。要让孩子学会四种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生存。
三、班主任要注意的地方
1、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教师把家长会当成一个告状会。一个学期与学生和家长憋的气都撒到了家长会上。于是家长会成了指责会、告状会、批评会,家长更是提心吊胆的来,愁眉苦脸的归。家长会更成为了学生们的受难日,孩子们忐忑不安地等着家长回来“算帐”。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十分害怕开家长会,因为老师总会把自己的孩子形容成傻子、白痴,说他不可救药。母亲很伤心,但并不想伤害自己并不聪明的孩子。看着孩子那害怕的眼睛,母亲说:“老师说你这学期进步很大!”孩子没有想到老师会夸自己,从此学习努力了,进步很快。母亲就是这样用善意的谎言把“白痴”送上了大学。
    这个故事是教育者的悲哀。为什么鼓励的话是出自母亲的嘴里而不是教育者的嘴里。为什么我们这么吝惜自己的鼓励,那么热中于批评、指责呢?我们都知道,是鼓励下的干劲足持效性长,还是重压下的干劲足持效性长。如果在每一次家长会上,你都能指出一个孩子的哪怕一点点优点,让家长抱暖而归,其效果恐怕大不相同。至于学生的毛病,会后个别交流会好一些。
2、多一些关切,少一些严厉。
    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为孩子好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家长会下来让家长感到学生是你的“阶级敌人”,那你的处境就不妙了。与家长交流或汇报时,要笑容满面,语言亲切。满脸的“阶级斗争”,只能让人望而生厌。想想看,人家都不爱看你了,你说的东西还能入人家的心吗?
3、多一些谦逊,少一些傲气。
    我们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教师对家长应一视同仁。不论是谁,站在你面前,他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家长。对于年龄比你大的家长,他们是长辈,我们应该尊敬;对于同龄与我们相仿的家长,他们是姐妹,我们应该与他们探讨;对于年纪比你小的家长,他们是弟弟、妹妹,我们更要给予帮助。作为教师,不应该因为知道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而认为自己比家长知道得多,明白得多,在家长面前就多了几分傲气,甚至对家长横加指责。要知道我们与家长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一行有一行的道,离开教师这一行,你不见得干得比别人好。所以,用商量、探讨的口吻与家长说话更好一些。
4、多一些指导,少一些邀功。
    很多教师把家长会变成邀功会,家常会。在会上极力渲染自己如何辛苦,班级如何辉煌。更有甚者,半天进不到主题中,使人生厌。其实,你的努力,墙上的奖状、班级的成绩、学生的评价,早就说明了一切,家长早已入耳、入心。此翻重复浪费时间。作为教师,首先要弄清开家长会的目的。教师除了汇报自己及班级的学习、管理情况外,更多的是要给不是教育工作者的家长以教育的指导。
    隔行如隔山,作为家长对于教育及辅导孩子有很多的困惑,有的甚至一窍不通。这需要教师根据学年段的特点有目的的在学习、教育方面给予指导。比如:我在上一学期的家长会上为家长讲了一个理论叫“短板理论”,简单的说,一桶水装的多少,不由桶的高低而定,而应由最短的那块板来决定。我告诉家长,为什么,同样学习,效果却不同。因为学生的扳子的高低不同。学习差的学生,家长不帮他找到他的最短的板(即:至差的根本原因),在外边学多少,花多少,都是没有用的。
 
 
 
 
 
考验教师的智慧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一本好书或者坏书,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同。我是从这样几个方面理解的。①对我来说有没有可借鉴的方法,最好是能直接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用的上的。②思想上有没有独特的创造性观点。在《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中,我找到了我要的。无论副标题“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还是“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都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也有这样崇高的理想,也有这样的困惑。但关键是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理想,解决这样的困惑?雷夫老师的具体可操作性的实例而不是空洞的理论,给了我一些启示和借鉴,让我寻到了解决一部分问题的方法。
一、雷夫老师成功在原因
1全身心的投入
每年,他把自己的工资薪水都给了孩子们的活动;每天,他把自己的时间全都交付给了孩子们!为了能让学生在周一拿到放大的图样,雷夫需要牺牲周末4个小时时间去影印店放大。当学生们听到雷夫的回答后,全部安静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老师愿意为他们付出。我想,有了老师这样无私的付出,孩子们怎么会感受不到,做得不好?正如雷夫说的“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像这样的例子在在他的工作中举不胜举,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付出和奉献,才有了孩子们在56号教室惊人的进步吧。对比下来自己在对学生的付出方面做的还远不够,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是至少他提醒我,我以前做得还不够,还可以做得再多一点,对学生工作再细致一些,和学生交流再深入一些,下午放学后留在教室的时间再久一些。只要让自己有一点改变,读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2有方法
   “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个小时,我和我的学生都会涌入我们那可怜狭小的教室……”这段话吸引我的不是老师每天去,而是学生每天去,这说明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学生们自发自愿的前来。而这魔力的根源就是雷夫老师。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了。因为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就特别推崇羡慕能做到的老师。雷夫的人格魅力来自什么?对学生的爱,全身心的投入。当然是方面之一,但绝不是全部。我们也有很多老师为学生们付出了很多,但却收获不到相应的爱,甚至是师徒成仇,细细想来,对学生,除了有爱,还要有方法,有吸引他们的方法,就是所谓教师的智慧。正如《作业的革命》作者刘春生所说:雷夫老师创造的一个个奇迹不断地告诉我们: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乃至一个小小的鬼点子。
二、我的借鉴:鉴于中美教育上的差异及小学与高中尤其是与高三的差异,很多方法是不能直接复制。我认为对自己有借鉴的有这几个方面:
1大人的指导
雷夫给生病的提米制定了有利于他恢复的食谱,当面答应老师的提米最终却选择了那些不利于健康的食品。正如雷夫所言,提米是个懂事的孩子,但他毕竟只有十岁,在懂得和欲望面前,还是倾向于了后者。其实我们快18岁的孩子们亦是如此,高三一年对于今后人生的意义他们也都懂得,也都有了宏伟的计划,但是具体到怎么做时,很多人倒向了另一面。雷夫的做法是把盘子里的垃圾食物拿走,帮他做明智的选择。或许他会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就会恢复体力,度过美好的一天。所以高三的我们,有时候也要帮他们做大人的指导,而不仅仅是是继续讲那些道理。
2应试技巧
对标准化测验,雷夫老师是持反对态度。但并不影响他带领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他会帮助学生寻找应试技巧。当枯燥的东西无可避免时,我们老师最好能将其变得稍微有趣。通过让学生来出选择题,让学生知道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在正确的答案以外的其它选项很少是随便填写的。帮学生明确在这个范围内的游戏规则。无趣中寻找有趣,只要有那么一点点,就足以吸引学生,这个在今后的教学中是可以直接借用的。
3圣经
56号教室的圣经是一套问题解决策略。学生和老师反复朗诵问题解决步骤,直到他们朗朗上口为止。与其向学生说“动动大脑,自己再看一遍,仔细审题”这样的空话,不如向学生介绍一套如何审题,应该注意那些细节,如何挖掘题目资料中的信息的策略。在雷夫老师的这个如何解决问题的启发下,我也就如何解化学计算题做了一些思考,也准备作为“圣经”交给我的学生。同时也在想,既然计算题可以有策略,有模式,其他类题型一定也有他的规律。只要我去思考。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时,他们自然也就乐于学习这门课目了。所以作为老师还是要多思考总结,才会让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课堂。
出于功利性或者是实用性的目的,这本书中我更多的关注的是雷夫老师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术,对于雷夫老师博大精深的道,比如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等,还需要以后慢慢体会。虽然重视术在忽视道是走偏了,但读一本书对自己有启发就够了。
三、创造性观点
作者的众多观点中“知识是对学习的最大奖赏”这点个人认为是蛮具有创造性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自古就有寒窗苦读之说。于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读下去,坚持下去,就产生了很多流派。天职派。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做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既然你是学生就必须好好读书。奖励派,读书是为了将来获得好的收益,只要能好好读书,将来就能考个好的大学,就会有份好的工作。其他还有惩罚派,归属派……,在这些观点中,知识成了原罪,学习成了救赎的过程,虽然痛苦,却也不得不学。但如果我们将视线投向牙牙学语的婴儿,就会发现他们会聚精会神的听你说话,只会笑着一遍一遍的向你重复他刚刚学到的那个词,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天职,什么是好的工作,他们只是凭着本能在学习,他们只是在享受学习的最大奖赏—知识。所以觉得雷夫所说“知识是对学习的最大奖赏”是一种对知识和学习关系回归本源的理解。当然如何让学生接受“知识是对学习的最大奖赏”,从而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又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了。
以上是个人在阅读了56号教室后的一点心得。请批评指正。
                                              刘新文
                                                       2010-9-13
 
 
 
 
 
 
 
 
 
 
奇迹背后的真实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对于我个人而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因为班主任培训的任务,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因为它吸引了我。现在的不少书在包装宣传上常常都冠有一些媒体名人的推荐词,但是细读此书常常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拿到书后我直接跳过前几页的媒体热评看了目录,“家最温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等条目映入眼帘与我内心的想法产生了共鸣,于是我顿时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上周班主任培训时,我们组老师交流了各自的读书心得,我将大家的心得做了整理,代表我们高二年级12位班主任与在座各位做个交流。
“奇迹”,我的理解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完成了。而在第56号教室里,在雷夫这样一位全能全才、充满爱心的老师带领下,他的学生取得以后的成绩我觉得是必然的。让我们还原荣誉背后的汗水、奇迹背后的真实。
一、雷夫是个有心之人
雷夫是个有心人,他是一个具有爱心、耐心、细心的老师。
爱心——让学生懂得了善良的真谛。读罢此书,眼前还时不时地浮现这样的情景:一个慈祥而又严厉的老师看着一个上吐下泻的患病的孩子,几度不让他吃对身体不益的布朗尼蛋糕、巧克力牛奶……;多次带五年级的学生外出旅游,教会他们怎样生活,怎样处理“金钱”、“人际关系”这些生存的基本技能;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旅游的机会竟然到摇滚音乐会上看守厕所,为冰激凌公司的产品做市场展示,替邮递员开车,到有钱人家去当家教……这样的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怎么会不让人尊敬?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对学生的爱,随处可找。它让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真正地把自己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把一切都献给了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真诚地、用心地去爱学生,才能同样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耐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书中有这样一段:艾伦的话:“我去年问一个老师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啊!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读了这段话,为人师长的我们不由有些惭愧,有时候总是忍不住会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觉得自己刚刚教过这道题,而且让其他的孩子重复了几次,你怎么还不会做,想当然的就认为这个孩子上课就没有认真去听,至于孩子是否具备了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知识储备,在学习上是不是和其他同学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就忽略不计。总觉得老师讲过了,强调过了,校对过了,作为学生就应该都会做了,如果再次批改时,还是错的话,就简单的认为是孩子上课没有认真听,殊不知,还是错的孩子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是他们真正的水平,背后隐含着孩子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细心——教会孩子如何学习。之所以有这个感受,源于雷夫老师对自己所上的一节自然课的反思。他认为自己上的一节很成功的自然课,却得到了他的继女的批评,因为卡琳注意到了孩子在做实验的时候没有仔细地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所以他断定他的班级没有人可以当上科学家或者医生。结果真的没有人在日后的工作中从事科学工作,或者是医生。这时的雷夫老师带着受创的心情,静静地听完了卡琳的分析,让他懂得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教会学生细心,认真做每一件事。雷夫老师及时地反思自己,懂得了让学生细心做事,会让他们享受一生。雷夫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在一天天的学习中用心做事,用心学习,那结果定然是可想而知的,很多孩子学会了这一个生存的秘诀,他们真的成为了科学家、医生。
 
二、雷夫是位教学能手
雷夫老师几节数学课的独特教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打和最高法院
教数学时雷夫老师的题目不是“小明先走路二公里,小黄骑自行车在后面追……,问多久能追上”等中国式数学问题。他是让学生心中先想“美国的州数”(50),加上“一打”(12),减去“最高法院人数”(9),加上“半个月的周数”(2),再除以11,好,写下答案。任何跟生活或社会有关的知识都可以融入题目。
 
buzz
buzz,雷夫的所有学生肯定都会记住这个单词。
Buzz,这个数学游戏是这么玩的:先随便说出一个数字比如3,然后全班开始数到100,而所有与3有关的数字全部改说成buzz。不仅训练了学生数字处理能力,也锻炼了其反应能力。这远远比我们小时候被问及几加几等于13或者30等于几乘以几有趣得多。
班主任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一方面是其人格魅力及处理事情的机智,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位老师的课。甚至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更重要。“亲其师,信其道”,不管学生是因为喜欢你再喜欢你的课,还是因为喜欢你的课再喜欢你,一节课老师想到有创新就肯定能越上越好,就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三、雷夫是位教育家
教育家必须:一、热爱教育,二、懂的教育,三、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我觉得这三点雷夫老师都做到了。在一个漏水的小教室,面对一群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授课内容从天文到地理,从数字到艺术,整整二十五年,自得其乐!
扯远一点,最近我看了日本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是有关黑柳彻子小时候读书时的自传。小豆豆因为太调皮被公办学校退学了,她妈妈把她带到了以报废汽车车厢为教室的巴学园。在这个条件艰苦的私立学校,在小林宗作校长的关爱和引导下,小豆豆爱上了学校,并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能接受的孩子。二学校里培养的习惯,为她的一生奠定了基础。
《窗边的小豆豆》与《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同的是,前者站在学生的角度,后者站在老师的角度。但是两本书都说明了:1、学校艰苦的外部条件与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没有必然联系;2、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特殊的孩子,他们让我们头大是肯定的,但是不要抱怨他们怎么糟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关键。
在今日之中国上海,如果将雷夫书中介绍的各种做法直接移植到班级管理中肯定行不通,因为国情、时代、学生年龄、学生心理均不同。作为育人的班主任老师,我们要学的是雷夫老师采取措施背后的激情和机智,做一位智慧型教师。
 
 
 
 
 
 
 
 
 
 
专题培训:
教育惩罚的智慧与艺术
一、        培训时间:2009年4月20日上午10:25—11:30
二、        培训地点:2号楼三楼演讲厅
三、       培训主题:教育惩罚的智慧与艺术
四、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让老师们了解为何要实施“教育惩罚”;什么
  是“教育惩罚”;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教育惩罚”。
五、        培训对象:全体班主任
六、培训方式:案例讨论式
七、培训主持:朱利剑
八、培训过程:
1、 问题一:为什么要实施“教育惩罚?
背景资料:1)校园恶性事件的频发;
2)日常教育工作中的经验与困惑
2、 问题二:什么是“教育惩罚”?
           教育惩罚的概念
3、 问题三:如何正确实施“教育惩罚”?
案例分析:(交流、探讨)
(1)“撞坏玻璃以后”
(2)“当批评变的如此艰难”
4、 小    结:理解教育惩罚的原则
5、感悟领会: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在日常教育中实施过的成功或不
 成功的教育惩罚案例及反思。   
 
 
 
松江一中政教处
2009、4
 
 
 
附:培训材料
教育惩罚的智慧与艺术
案例一:撞坏玻璃以后
 
     有一次,一名同学撞坏了教室门上的玻璃。我立即赶到教室,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承认。我让同学们不记名写条,拿到条后,我只说了几句话就走出了教室:“条子在我这,我今天不想看,希望这位同学主动找我。我在办公室,我会等到六点半。”为什么要等到六点半呢?因为当时是六点下班,高中学生一般自尊心都很强,不希望其他老师知道这件事,会等到其他老师下班后再来,我应该给他个权利。我平静地走出教室。
过了一会儿,“肇事者”就来承认错误了。当时,他觉得我会严厉批评他,已经想好了理由和对策。我想,如果此时批评他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他豁出去了,反正我错了,随你怎么批吧。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我们可以套用一下,学生不怕批评,奈何以批评处之。虽然这时老师的批评可能痛快淋漓,但他就像一个包裹着重重铠甲的士兵,刀枪不入,老师的批评未必起作用。第二种可能是他以种种理由推脱责任,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就像一个张开毛刺的刺猬,批评只能招来他的反抗,容易形成师生对立,于事无补。所以,我没有批评他,而让它说以下事情的经过和处理办法。他在狐疑和惊讶中也不好意思再强调客观,推卸责任了。他说:“我错了,我赔吧。”他赔得心甘情愿。
过了几天,我找他聊天:“安玻璃的钱是向家长要的吗?家长批评你了吗?虽然不是故意的,现在想一想这件事可以避免吗?这件事算是件大事,老师为什么不批评你呢?你是否要给同学们一个交代,让大家以此为戒呢?”经过这几天的搁置,对立的情绪消失贻尽,甚至他开始想“明明是我错了,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呢?”人的思维有一种惯性,遇到一件事,如果一开始认为自己很冤枉,就会围绕“我冤枉”想下去,会把自己想成最冤枉、最无辜的人;如果一开始认为自己错了很后悔,就会围绕着“我错了”而想起自己一大堆的“错误”。此时,这个同学已经进入到“我错了”的思维定势中,再和他推心置腹地谈话,就能促使他反躬自省,充分认识问题。事实证明,“大题小做”解决问题更彻底。
——《田丽霞班主任工作法》
(田丽霞,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届十佳班主任)
 
讨论题
1、在玻璃撞坏后、无人承认的情况下,田老师为什么不当场追查到底?
2、当“肇事者”来承认错误时,田老师为什么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自己拿出处理办法?这样做会使“肇事者”产生怎样的心理效应?
3、“肇事者”已经承认错误并赔偿了玻璃,为什么田老师还要找他就这件事聊天,并提出“要向同学们作个交代”?既然要求作功课检讨,为什么当初处理时不一步到位?
4、说说这个案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惩罚”的智慧。
 
 
 
 
 
案例二:当批评变的如此艰难
 
一直以来,心里就有疑问,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在家里,家长不能批评;否则就对家长撒娇使性.在学校,老师不能批评,否则就对老师充满敌意,甚至拂袖而去。昨天班级里,有个孩子,早上晨扫没做,我在他座位旁边,小声的提醒他,不以为然。中午午休,全班同学都进了教室,他在半小时后姗姗来迟;手里抱着篮球,头上大汗淋漓,大摇大摆进入教室,全然不顾大家都在休息,回到座位上,叫醒同座,大声讲话.看到学生都在午休,我没有说什么,只用眼睛瞪了瞪他,可惜,没有反应,依然如故!午休结束,上课之前,我对全班学生宣布:“今后午休时,如果迟到时间太长,请你不要进入教室;也不要影响他人。”看看那个孩子,无动于衷!
  当天是期中考试的第一天,结束才3点.因为担心他们提前放学,可能外出做其他事情。我决定全班留下来自习,到4点半.仍然是这个孩子,在全班已经自习20分钟之后,进入教室.嘴里还在嘟噜着:“其他班级已经走了.....”“报告!”---(理直气壮!)“进来”---我答复他!径直走入座位.一屁股坐下!我示意他,“请你起来.你没有向全班同学鞠躬致歉!”我要求他补上!(班级在开学时,做过约定:凡是迟到,在报告结束后进入教室,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致歉,对自己打扰他人的行为表示歉意.全班鼓掌通过.作为班主任也不例外.而且我也身体力行的做到了!)
  让我惊讶的事情是,他说那不行!我说我们是全班鼓掌通过,当时你的掌声很响亮的!他表示承认,但就是不愿意.我坚持着!他却满脸愤怒,不一会,居然提上那早已收拾好的书包,摔门而去!(摔门的声音让我现在都记忆尤新)留下的是我和一群惊讶的同学!
当时的我很纳闷,怎么会这样呢?我说话重吗?没有!有过激的行动吗?我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为什么?就因为一天内多次批评他吗?早在来上海之前就听说上海的孩子娇贵(我在武汉工作过4年,也担任班主任至今),现在想来,是耳闻不如见面啊!我算是领教了.
 
讨论题
1、这个学生为什么敢于无所过忌的违反“经过全班讨论,并且本人也鼓掌认可的”规则?
2、班主任为什么面对一个公然违反班规的学生,会陷入如此无奈的境地?
3、班主任应当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局面发生?
 
 
 
 
 
 
 
 
 
 
 
 
 
案 例 分 析
案例一:撞坏玻璃以后
讨论题1、在玻璃撞坏后、无人承认的情况下,田老师为什么不当场追查到底?
分析:
①考虑到高中生的自尊、面子。高中生更关注同伴关系,一般不会当众揭发学生;及时改变策略,从明查到暗查。
②创造一个迫使他主动认错的条件(态势),如开始他又侥幸心理,但无记名写条会打消他侥幸的念头;让他在六点半来,是怕被其他老师知道,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讨论题2、当“肇事者”来承认错误时,田老师为什么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自己拿出处理办法?这样做会使“肇事者”产生怎样的心理效应?
分析:针对学生在犯错后一般的自我防御心理,不作无效的批评,而是引导学生谈自己的事情经过及处理的方法,让学生跳出自我的圈子,从客观角度看待自己的错误,从而心甘情愿作出赔偿。
 
讨论题3、“肇事者”已经承认错误并赔偿了玻璃,为什么田老师还要找他就这件事聊天,并提出“要向同学们作个交代”?既然要求作公开检讨,为什么当初处理时不一步到位?
分析:
①尽管学生不是故意,不等于学生无过错,田老师启发肇事者这件事是否可以避免,就是引导他吸取教训,避免错误再次发生;要求公开检讨,也可以警戒其他同学。
②因为事情发生时,犯错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采取逃避责任的消极对抗的态度,而田老师先赔玻璃,再作检讨的分步处理,这样有助学生逐步淡化对立情绪,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
 
讨论题4、说说这个案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惩罚”的智慧。
分析:
“预见”    “主动”    “从容”   “智慧”
①田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预见,所以处理问题时能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改变策略,处处争取主动。
②机智地让学生主动认错,并为学生创造悄悄认错的机会和途径。
③适当地延时惩罚,分步处理,不仅避开学生心理最抵触的阶段,也给学生一个认识错误、认同惩罚的思想转化过程。
④坚持有错必罚,就是维护规则的权威性,就事论事解决问题是没有远见的。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有一个系统的思考。坚持规则,就是坚持教育的长效机制。
 
案例二:当批评变的如此艰难
讨论题1、这个学生为什么敢于无所过忌的违反“经过全班讨论,并且本人也鼓掌认可的”规则?
分析:
①这个学生以个人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不尊重集体利益,思想觉悟比较低,同时又是一个自控能力比较差的人。
②从规则的制定来看,一项规则要得到较好的遵守,不仅需要大多数人的认同,还要有对违规行为的制约机制(预案)。而这项规则没有制定不遵守它将会得到的惩罚措施。因此这项规则缺少约束力。
③这样一个学生在没有约束力的规则面前自然表现无所顾忌。
 
讨论题2、班主任为什么面对一个公然违反班规的学生,会陷入如此无奈的境地?
分析:
①这个班主任缺乏预见性。以想当然的思维进行管理。他想:既然全班通过了就应该遵守,所以对这个学生的表现缺乏预见。所以一旦出现不在老师意料中的行为,班主任就感到无奈。
②班主任缺乏灵活性。坚持要学生履行规则是对的,但当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时暂时搁置,延时处理,硬要当场执行,只会把教育事件激发为教育冲突事件。
 
讨论题3、班主任应当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局面发生?
分析:
①当班主任第一次示意那个学生向全班致歉遭到拒绝时,不必与他理论,可以平静地说“你不想道歉想必有充足的理由,请你在课后向我讲明不执行规定的理由。”然后继续上课。而那个学生冷静后肯定知道自己的理亏,那是在趁机教育他并要求他弥补规定动作,因为迟到而道歉,并就那天的态度向全班作检讨。
②坚持规则是对的,但要善于把握时机。当时机未成熟应以退为进,待到学生抵触情绪消解后,再要求他履行规定并接受惩罚。这是“温柔”的坚持,而不是“强硬”的坚持。
③完善规则的制定,对违规行为要有跟进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讨过程
引言:
08年,我国发生了多起学生伤害教室的恶性事件。如朔州市第二中学的高一学生在没有任何仇怨的情况下杀死才华横溢的年轻班主任,后了解该生在初中时因经常违纪,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爱,还被初中老师打断过腿。他想用杀老师的行为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又如,某初中学生怕老师家访,把老师骗到山上掐死,原因是父母离异寄放在外婆家,外公对他说:如果不好好读书,就不准他住下去。他害怕没地方住。
    仔细分析这些恶性事件,都涉及到教育惩罚的问题。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碰到令人头疼的学生,有时想用一些惩罚,但不能把握,怕误解为体罚。所以会对于该怎样既能教育学生又能保护自己感到困惑。
当然,我们也看到学校对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采取行政处分后收到的教育效果,似乎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纠正很有效。但行政处分不是随意的,对一些经常性发生的迟到、课上吃东西、玩手机、抄作业等违纪行为,老师只能教育教育再教育。那么,能不能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教育惩罚的智慧与艺术
一、         为什么要实施教育惩罚?
从刚才的恶性事件中看到:教师采取体罚会引起学生反抗;不良家庭环境致使人格扭曲,被害老师是以往教师不当体罚的“替罪羊”。为了让我们教育者在法律法规的授权下,适当运用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和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促使学生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教育惩罚。
那么什么是教育惩罚呢?我们一起来分析案例。先看第一个案例:玻璃打碎以后。因老师们已经对下发的案例进行阅读和思考,我们就看讨论题。
(进行案例分析)
从第一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田老师教育惩罚的智慧语艺术;第二个案例看到了,规则的制定的全面性和实施规则的预见性及艺术性。
平时班中也有规则,但为什么学生总是违反规则呢?我们也许可以从本次学习中找到答案。
 
那么什么是教育惩罚?
——教育领域中的惩罚是指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包括违反纪律行为和涉及不良的品行的行为,教育者在法律法规的授权下,在一定的权利范围内施加给学生一种适当的强制性纠正措施和手段,其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惩罚的类别:
 
•         1、批评、责备(个别批评、在集体中批评 、告知家长 、个别道歉、 公开检讨 )
•         2、没收违规物品
•         3、限制其参加某项活动
•         4、强迫其体验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
•         5、适当加倍补偿所缺失的义务
•         6、适当加倍赔偿所损坏的财物
•         7、行政处分(口头警告、书面警告 、记过 、记大过 、留校察看 、开除 )
                  
三、如何正确实施“教育惩罚”?
1、区分惩罚与体罚
 
惩罚:是善意的,讲究艺术的。是以教育为目的,是事先有规则的,并此规则得到全体同学认同的;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罚:没有善意的,没有艺术可言得。是以发泄教师的怒气为目的,不可能事先有规则,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2、遵守 “教育惩罚 ”的原则
1)有据在先:当错误行为还未发生前,就应该制定惩罚规则、措施和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预见性;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有助于学生对规则的认同,也保证规则的公平、公正。
2)师生平等:教师和学生都是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约束者。教师仅仅扮演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一方面会不顾学生承受度任意加大惩罚力度,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把教师视作痛苦的源头,并把怨恨指向教师。
3)明确教育惩罚的的范围。针对外显行为和道德问题行为,而非内在思想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如考试作弊是道德问题,做错题是能力问题;底限道德问题。
4)先教育后惩罚: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先分析评价错误行为,使犯错者提高认识,感到内疚,然后主动接受处罚。还可以运用集体舆论,针对行为不对人。
5)惩罚的形式要与犯错内容相联系:自然后果法,让孩子提前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是对过失行为的补偿,是对正确行为的练习。
6)惩罚的时机要适当:适当延时,但不可延时过久。当场执行容易情绪化,有伤学生自尊,同时还未充分掌握信息,容易判断失误。后发制人比较好。
7)惩罚不能过当过频:随着惩罚严厉程度的提高,惩罚所产生的影响会相对减弱。要用最经济的方式实施惩罚。学生的一种行为,只有当其危害到学校集体和他人利益,并且采用其他教育手段(如说理)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的时候,才可以实施惩罚。
8)惩罚要讲究艺术:惩罚方式要因人而异,还要选用正确的方式,好的惩罚效果依次是:让犯错者感到内疚、感到痛苦,不好的惩罚是:让犯错者产生仇恨或者感到无所谓。。
9)尽可能地保护犯错学生自尊。执行惩罚必然会伤害学生自尊,学生付出自尊代价也是惩罚的产生效果的原因之一。但是,不要人为地加大伤害自尊的程度。
有两类问题不宜公开处理,一类是异性交往过密,一类是偷窃。因为这两类错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名誉,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10)能够引起自我教育的惩罚是最好的惩罚。
 
结束语:
惩罚在本质上是恶的,是以小恶阻止大恶。人们希望以这种暂时的恶为手段,达到永恒的善的目的。但是,即使动机是善的、积极的,在利用这种恶时而是免不了失控,造成恶的结局。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一再提醒教育工作者,惩罚是一把危险的手术刀,使用时,务必小心翼翼……。
 
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因人而宜。
 
惩罚是把危险的手术刀,使用时,务必小心翼翼--------
 
追求惩罚的最高境界——真心用爱来惩罚孩子。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