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文明单位创建规划总结

文明单位创建规划总结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松江一中创建第十五届上海市文明单位规划
 (2009——2010)
创建基础
我们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目前占地80595㎡,建筑面积32044㎡;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500多人,教职员工179人,其中教师139人,职工40人。回顾学校百年之历程,虽校名历经嬗变,校址历经变迁,但一中传统一以贯之,一中文化一脉相承。信念坚定、坚忍不拔、不断超越的“奋进”精神和齐心协力、团结和谐、共襄共荣的“和美”文化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审视今日一中,师生和谐,干群同心,全校上下同舟共济,不断进取,“和美奋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着我们奋然前行。近年来我们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普教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朗诵艺术活动基地、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上海市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目前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遵循《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将文明创建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学校创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工作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秉持“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遵循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求得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办学品位的发展思路,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教育理想。取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
具体目标与举措
一、构建优秀学校文化
以环境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弘扬“和美奋进”的学校传统,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现代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促进学校、师生的健康发展。
总结与传承百年老校“和美奋进”的传统,坚持“谨慎养德、刻苦治学”的校训,充分发挥校史、校歌的作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品位。
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塑造文明高尚的行为文化,建设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完善科学高效的制度文化。
二、优化学校管理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探索评价体系的改革,加强后勤管理,提升服务水准,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
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办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教职工依法民主参与、家庭社会主动参与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支、工会、校务会议、教代会在学校决策、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推行民主、开放的管理。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设计和制定一整套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学校成员的基本民主权利。学生、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员有权反映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有权获得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有权参与学校决策过程。探索学校与家庭、社区沟通的模式,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一种互动机制,积极引导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学校管理事务。
倡导人文关怀。树立关爱教师、服务教师的管理思想。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促进教师的事业和工资福利同步发展和提高,完善奖金福利、健身养身、旅游休假、医疗保健、体育锻炼、家庭困难补助等制度。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体谅宽容和公平竞争基础上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后勤管理,提升服务水准
整合校舍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改造逸夫楼(原信息楼)为新疆内高班学生的宿舍与食堂,将楼内计算机房、语音教室、电视台、校史陈列室、图书馆分别迁往综合楼、物理实验楼、化学实验楼和高一教学楼内,同时新建部分建筑作为学生阅览室。
严格经费管理,推进民主理财。严格执行上级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民主理财,增强财务透明度。科学合理地编制每年财政预算,执行政府采购规定,保证资产有序管理,提高资产使用率。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放大资本效用。
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重视各种学生常见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继续有效开展控烟工作,保持“上海市无吸烟学校”称号。发挥“人防”、“技防”和“物防”的作用,建立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建立食堂安全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饮食经营准入制、食品采购定点制、除害消毒常规制度等。保证师生安全、健康用餐。
提升服务水准,发挥资源效能。加强教辅人员的服务培训,用先进的服务理念统领教辅后勤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用典型示范、制度考评等办法,引导教辅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从而放大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有场馆的隐形课程资源功能,服务课改,丰富课程内涵。同时适时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和部分教学设施服务社区,构建和谐社区。
三、积极探索自主德育
以学会做人为核心,深化德育与课程、德育与生活、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有机融合,努力建设富有松江一中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四自”教育的育人模式,为每一个学生成才打好思想品德基础。
1、深化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机制的探索
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学会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各有侧重的相应要求,由浅入深,分层递进;逐步形成自育育德、自治治事、自学学问、自养养性的“四自”育人模式。
2、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强化学科德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使德育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审美情操教育,注重对学生的人格与品质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等。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既教书又育人。
构建重实效、显特色、有品牌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班团课、校会、专题教育等课程的规范化;传统德育活动的课程化和特色化;社会实践课程的序列化和品牌化。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课程建设。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是学会做人的重要标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化与常规化,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提高校园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使每一位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健全人格。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不断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开发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作用,为学校德育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育德能力,富有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全员德育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队伍的自我发展能力。成立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班级工作组”,深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教育都负有直接责任,强调德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明确所有教师的课堂育人职责和课外育人岗位,把育人宗旨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感召学生。学校行政、后勤人员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服务也是育人的工作观念,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四、切实改革课程教学
整体建构学校课程框架,重视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与学校课程框架相匹配的校本教材的研发,探索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途径,实现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大力营造教有创新、学有创见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主体性、创新性、活动性与民主性的有机统一,不断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基本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探索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
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制订《松江一中课程方案》,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框架,建立符合“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校本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确保三类课程的高效实施,形成系列,形成特色。优化基础型课程,提高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基础型课程在教学活动中的基础性,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丰富拓展型课程,注重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和层次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研究型课程,为培养学生实践、综合、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提供载体,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
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充实一些特色校本课程。在开好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完善。积极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开发和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资源和条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系列。
注重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与学校课程框架相匹配的校本教材的研发。充分利用家长、社区、博物馆、科技馆以及松江大学城的资源,努力开发、积累、整合、丰富和完善学校的课程资源。同时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条件,特别是鼓励教师拓宽专业领域,编写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并逐步形成系列。
2、细化课程标准,制定《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优化教学过程,探索以“学案”为载体的有效教学策略。
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组合,形成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细则。学校认为,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细则,既有利于课程执行,又有利于因材施教。所以,在建构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制订《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课程执行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包含学情研究、教材研究、学习内容与要求的落实、校本课程设置、学科传统项目、学科创新项目等内容。细则的内容作为指导和检验教学的依据。强化教学保障,创建高支持的学习环境。高支持的学习环境具有安静、安全、温馨、民主、和谐、合作团结、积极向上、适度竞争以及学习资源充盈、学生数合理、硬件设施齐全等特点。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顺畅师生、生生间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创建高支持的学习环境的出发点和归宿。
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和学科特色的建设,扩大这些学科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推进科技、艺术、体育、语言文字等特色项目,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
进一步发展科技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搞好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有效运用上海科技馆资源,并将科技教育活动纳入学科建设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办好每年的红五月科普艺术节。
学校艺术教育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培养兴趣与发展特长、艺体素养与个性品质培养相结合,主题活动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表现、创造能力内化为健康、自信、高雅的气质,为成才打好坚实基础。继续办好校艺术团队,保持市级一流的领先地位,使“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特色更彰显。
学校体育工作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进一步探索体育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的合理设置,培养学生健身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每学年举办两次学校运动会和教工运动会,加强校运动队训练,保持健美操、田径、篮球等项目在市、区级的领先地位,继续不断创造优异成绩。
四、建设社区文明高地
将学校建设成为地区文明的榜样,社区文明的高地,并将自身的影响力不断向社区辐射,为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
积极开展文明组室的创建活动,修订《松江一中文明组(室)评比条例》,大力倡导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争先创优精神。
抓好家庭美德,通过“比翼双飞模范”、“文明家庭”、“温馨和睦(尊老)家庭”、“家庭优秀子女”等评比,及“家庭风采展示”等活动,促使全校蔚然形成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崇尚科学、优生优育的良好风气。
开展社会公德教育,使大家自觉逐步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和卫生、爱护公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社会公德。
关心、支持退管会工作,帮助退休教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关心、支持校友会工作,使其成为联系、团结广大校友的桥梁和纽带。
建立“松江一中爱心基金”,关心困难师生,救助弱势对象。
进一步开展区内外、市内外的校际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各地、各校经验。积极开展社区共建、军民共建。鼓励、支持教工积极参加社区的全民健身、尊老敬老、创建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社区读书等活动。督促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接受并完成社区党组织安排的任务。支持教工足球、篮球、桥牌队参加社区友谊比赛,支持教工中的文艺骨干帮助社区开展文体活动。体育场地、设施无偿向社区居民开放。成立教工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及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开展以“服务社会,教育自身”为宗旨的中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街道,服务社会。
拓展与松江大学城的联系渠道,充分挖掘、利用大学城的资源。继续与驻松部队及区人武部保持密切关系,使得军民共建再结硕果。
 
 
 
 
 
 
2009—2010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单位创建申报表
单    位
上海市松江一中
创建目标(打√选择)
市  级
委局级
 
单位级别
处级
是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单位规模
共     1665   人
党委分管书记
谭海岚
电话
57817640
联系人
罗  明
手机
13918531865
联系电话
57817641
传真
57817640
所在社区
岳阳街道
社区联系电话
57822241
2000年以后获得的“文明单位”称号
00—02年度  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
03—04年度  上海市文明单位
05—06年度  上海市文明单位
07—08年度  上海市文明单位
2000年以后获得的其它主要荣誉
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上海市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
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
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
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党组织意见
 
 
(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上级党组织意见
 
 
(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评审意见
                  
(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请于2010年1月31日前,填写后按申报评选程序,将本表(含电子版)送至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办地址:大沽路100号3017室。邮编:200003
联系人:俞 真  联系电话:23112906;23112902(传真)电子邮箱:kjdwwmb@163.com
以创建促和谐   以和谐铸文明
——上海市松江一中创建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工作总结
2010年10月25日
 
上海市松江一中创办于1904年。占地面积80335㎡,建筑面积38597.1㎡。现有36个班级,177名教职工,1500余名学生。其中两个新疆内地高中班,82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
学校近年来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获得了上海市普教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花园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正在积极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09年9月已顺利通过规划评审。
近两年来,我校严格按照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考评标准,以“创建是一种快乐,文明是一种责任”自勉,把创建工作和争创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和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和推动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以崇高的荣誉感、高度的责任心和愉快的心情投入创建活动,让“上海市文明单位”这面奖牌在松江一中的校园里始终纤尘不染,熠熠生辉。
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 提升师生文明素质
注重理论学习。我们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党员干部学习常抓不懈。坚持全体教职工的周五学习制度。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力求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多样。每学期末学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测试,并将出勤情况与测试成绩纳入教职工学期考核指标。
注重师德建。我们坚持实施“关爱工程”,以师爱铸师魂,为师德师风建设设立坚实的载体,为师德师风建设引入源头活水。“关爱”举措之一是走近学生。    “师爱”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基础是尊重学生,尊重必须平等,要平等就不仅当良师还要做益友;做好朋友的前提是了解、知心。所以学校要求老师走近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年来保持了教师对学生家访的传统,班主任的家访率基本达到100% 。“关爱”举措之二是人生引航。教师指导每位学生制订高中三年成长规划,利用学科教学、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班会课,以及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总支每学年都组织党员教师到各个班级上党课,宣讲党的性质、宗旨、最终目标和现现阶段任务,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讲市内外、国内外的形势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等。这既是为学生人生导航,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关爱”举措之三是生活援助。我们发动教师为身边的贫困生生出援手,每年教师节期间由教职工个人自愿为“爱心基金”注资,帮助贫困学生渡过了难关。此外,学校还采取减免学杂费、提供免费午餐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爱”举措之四是学习帮助。学校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学科门诊,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业指导。今年又在每天下午开设两节自修课,安排教师在公共教室“坐堂候诊”,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求教的方便。“关爱”举措之五是心理呵护。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建设。四名心理教师中,一名教师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一名教师持有中学心理教师资格证书,另两名教师都有着6年以上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经验。学校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技能。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心理教育专用教室,定期组织包括心理游戏在内的一系列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心灵港湾”——个别心理疏导室每天都有教师值班,学生中还成立了心理协会,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关爱”举措之六是生命护航。我校大门正对老城区繁华的庙前街,每天放学又处于下班高峰期,道路拥堵,人车混杂,充满了安全隐患。为了学生生命安全着想,2007年开始,学校招募为学生生命护航的教师志愿者,负责在每天放学时协助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安全穿越马路。这一活动一直坚持至今,从未间断。“关爱”举措之七是结对帮扶。一是与学困生结对,在“学科门诊”之外,我校每一位教师都积极与所教班级的学困生结对,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为他们补习功课,答疑解难,帮助树立信心,不断进步;二是与心困生结对,对于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学校及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主动与之结对,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困扰,以积极向上的内心体验去学习、生活;三是与贫困生结对,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除了在学校层面的帮助之外,教师也主动设法帮助。有的自己默默提供资助,有的为其联系勤工俭学的机会,有的通过自己所在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实施资助,有的积极奔走、多方联系为其争取政府部门的关注。在“关爱工程”力量的感召下,对于松江一中的教师而言,关爱学生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种踏踏实实的行动。他们以爱的精神塑造了崇高的师德师魂,赢得了学生、家长与社会的普遍赞誉。
注重“两纲”教育。我校是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德育协会成员单位,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试点学校。我们精心制定“两纲”教育的整体规划、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两年来,我们按照规划认真落实,并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构建了课内、课外“两纲”教育体系,精心组织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旋律,以生命健康教育为支撑的各项德育活动。
二、加强改进组织建设 发挥党的核心作用
注重党组织自身建设。突现“五个一”的党建特色。即一个名为《南湖风》的党建专栏;每年一次的党员外出学习考察;每次党组织生活同唱一首歌;每个党员教师每年给学生上一次党课;每个党员都有一条律己格言。党员活动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创新,使全体党员在活动中不断增强党员意识,提升素养;使党组织不断增强战斗力,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认真做好“三服务三测评”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听取党员意见,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在测评党员活动中,群众对党员的认可度非常高。抓好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发展优秀骨干、青年教师入党。严把入党、转正质量关。对预发展对象,党员大会进行民主推荐,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透明度。着力培养高中生入党积极分子,每年暑假开办学生党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学习,每年吸收1至2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入党。
注重行风廉政建设。学校领导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做勤政廉洁的带头人。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依法执教,提高依法收费意识,决不允许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决不允许集中为学生订购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外的任何学习用品(包括学习资料)。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并按照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修订和完善了《松江一中教职工手册》。按照校长负责制的要求,坚持校务公开,实行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工会、教代会、家委会等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各项收费制度。凡须向社会公开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政策,我校都在橱窗内向社会公开。每一项收费都用《告家长书》的形式告知学生家长,坚持家长同意,坚持学生自愿。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减免。每学期每个学生的费用结算情况都告知学生家长,代办费“多退少不补”。
三、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是“为每一位学生成材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我们的基本举措是“四自教育”,即自育育德、自治治事、自学学问、自养养性。
(一)从调整课程设置入手,为“四自教育”拓展实践时空
在学科课程方面,严格执行市教委规定的课时计划,坚决将各年级周课时总数控制在35节以内,并杜绝工作日以外的班级大面积补课行为。这样迫使师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师生教与学的能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益;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留出了时间与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高中三年的有效衔接,便于因材施教,有效提高课程执行力。我们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共整理编制校本教材50多本,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我们合理安排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数远远大于班级数,使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研究型课程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进行,努力使课程适应学生。
(二)从推行学案教学入手,为“四自教育”寻求突破入口
“四自教育”也必然以课堂为主阵地。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局面,确立其主体地位?我们以“学案”教学为突破口,逐步培育、调动、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成积极的情意态度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是立足于学情、基于课程标准、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重组、深化和延伸,是经过优化了的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和规律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和创造性学习的载体。
“学案”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目前许多同学都自愿组成了学习互助小组,有的同学还主动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或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讲台宣讲相关专题知识,或深入同学之间答疑解惑。
(三)从优化实践活动入手,为“四自教育”搭建实施平台
学校教育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贯彻课程改革要求、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只有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实践体验,注重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我们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认真梳理学校过去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活动项目加以提炼,对活动方式加以优化,使之更加符合“若干意见”的精神,更加贴近“四自教育”的要求。目前,每学年学校开展的常规实践活动达三十多项。
我们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建设。首先是巩固已有的精品项目,如“纪念‘一二·九’系列活动”已成为松江区德育精品项目,并被收录《上海市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案例精选》;“校内义工服务活动”获得松江区团建优秀项目奖;“爱我民俗中华情·闹元宵”系列活动被市、区级平面及电视媒体报道,据此录制的《一中师生欢度元宵》专题片获全国校园电视和优秀节目评比金奖;“‘读书·行路’文化之旅”项目获得上海市中等学校系统团组织暑期优秀项目奖;一年一届“红五月科普·艺术节”,连续坚持了10多年,已成为广大校友校园生活的难忘记忆。对于这些活动我们以“四自教育”的要求加以审视,力求精益求精,不断有所突破。其次是挖掘学校传统资源或开拓新的活动项目,以建设新的项目品牌。如《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班级诗集汇编、十朝古都南京行、中秋望月吟诗会、“走近经典”读书节等都是学校曾经或新近开展的活动;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和校园十大荣辱现象评选等,则是我们筹划要推出的新项目。这些都是“四自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将其作为新的亮点、新的品牌加以打造,努力使之系列化、精品化。
(四)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为“四自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教师梯队建设。为了提高师资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我们建立教师梯队建设机制:以“名师培养工程”打造名师队伍,以“绿叶工程”造就骨干队伍,以“蓓蕾培养工程”培养1—5年教龄青年教师。今年3月18日,举办了以“搭建多维平台,促进教师发展”主题的松江一中校本研修暨“名师培养工程”汇报展示活动。8月28日又举行了“名师培养工程”总结会。领导及专家一致肯定了我校“名师培养工程”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松江一中以“名师培养工程”为突破口,立足学校教师发展实际,围绕“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以骨干教师培养为抓手,带动青年教师成长,激励全体教师的专业追求,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松江特点、校本特色、学校特征的教师培养模式。目前5位培养对象中有3人入选上海市第二届“双名”工程,1人成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绿叶工程”设置了校级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三个台阶。评选只设立标准不限定名额。于去年下半年产生的第三届“绿叶工程”,共认定校级名师37名,骨干教师35名,教坛新秀15名。其中有6人入选了市“名师名校长”双名培养工程,2人当选区第三届“首席教师”,16人当选第三届区“学科名师”。“蓓蕾培养工程”稳步运行,开展了1-5年教龄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大奖赛、基础性考核(教学技能和学科专业知识的测试)等专为青年教师量身打造的发展项目,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
我们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今年全体教师在检讨过去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实际,紧密结合“四自教育”的要求,制订了新一轮三年自我发展规划,以此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今年2月修订了《松江一中教师工作规范》和《松江一中学期考核方案》,并经学校三届8次教代会通过、执行,以此引导激励教师专业成长。今年学校申报了《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学案的编制与使用》的松江区第二届校本研修发展项目,申报并立项三个区级课题,立项十个校级课题,组织参加区第十届科研成果评选及区中学优秀课例评选,以教科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还组织了中青年教师业务知识考试,组织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作品制作)教师培训,为骨干教师建立了个人网站。这些举措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
(五)从改进学校管理入手,为“四自教育”设立机制保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为实施“四自教育”、实现学校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规范是管理的基点。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安全、有序、和谐、创新、发展。为此我们制订了《松江一中章程》,修订了《松江一中教职工手册》。校务管理信息化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校园平安也有赖于规范管理。学校按标准抓好设施建设,注重发挥“技防”和“物防”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抓好常规管理,注重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学校建立了各种安全应急反应机制,明确安全岗位职责。规范带来了便捷、准确、安全与高效。
民主是活力的源泉。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今年正值学校中层三年任期届满,学校于5月发布了《松江一中中层管理机构改革和岗位竞聘工作实施方案》,6月6日下午所有中层干部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作了聘期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学校对群众满意率超过三分之二者进行继续聘任,对空缺的岗位进行公开竞聘。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甚至出现四人竞聘一岗的可喜局面。随后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竞聘同样经历个人报名、民主评议、专家面试、任前公示等程序。结果三位同志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五位新的组长上任。我们在选拔干部时不论资历,不论亲疏,坚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努力做到人尽其材,公开,公平,公正。在对待上级的各种评优活动我们也充分发扬民主,发动大家自荐、互荐,在此基础上征求各方意见,民主评议,择优推荐。使群众真正有了知情、参与、选择、监督的权利。
我们还将学校管理的重心逐步移向学生的自主管理。因为“四自教育”能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自育、自治、自学、自养”运行机制。为此,我们着手制度设计,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让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进而走向成功。
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师生精神生活
上海市松江一中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逐步形成了“和美奋进”的文化精神,即和美治校,和美养德,和美益智,和美健体;同时不满足现状,不畏惧困难,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和美”是学校的现实写照,也是学校追求的美好愿景;“奋进”是学校的历史积淀,又是达成“和美”境界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正是“和美奋进”的学校文化孕育了“四自教育”,而要使“四自教育”开花结果,则有赖于学校文化的不断提升。因而在去年举行了全校性的有关“和美奋进”的学校文化大讨论之后,连续至今在校报上登载教师参与这次讨论的优秀征文。这些征文从不同角度对“和美奋进”的概念进行了解读与阐释,使得学校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与深刻,使得有关学校文化讨论的影响更加持久而深入,使得学校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这为“四自教育”的实施做好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与铺垫。
着力于课程文化建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表现,是学校文化的制度性保证。我们严格控制学科课时量,大力开发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不断优化活动类课程,建设科学与人文整合,体系开放的课程体系,即从源头上确立了“四自教育”的主导地位。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充分彰显,有利于学校文化力的充分释放。
着力于课堂文化建设。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案”教学的推行,有效建立了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促使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主发展。
着力于制度文化建设。我们着手制定了《松江一中章程》,进一步修订了《松江一中教职工手册》和《松江一中学生手册》,编制了《松江一中新疆部管理手册》,目的在于建立规范与人文相互结合、协调一致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价值。
着力于活动文化建设。《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诗歌创作与诗集汇编、红红火火闹元宵、红五月科普·艺术节、中秋对月吟诗会、校园运动会、“师生同乐”迎新联欢会等大型特色项目,以及其他学生艺体活动,一年四季几乎从不间断。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在高一年级举办的“书香四溢读书节”,以“读书让人生更精彩”为主题,历时半年。我们建立了读书节专题网站,学生共上传354篇读书心得,6篇读书调查报告,推荐了375本优秀书目。学生参与率达到75.3%。学校为读书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今年我们将这一活动推向全校,势头喜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师生的艺术品位,使得师生在学校这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生活,快乐成长,还使人们得到了民族情感的熏陶,获得了生命意义的体悟,对健康人格、高尚情操的形成,发生着积极的影响。
着力于环境文化建设。以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熏染人一直是我们的办学追求。校园建筑造型典雅,色调和谐,布局合理。碧草如茵,绿树成荫,姹紫嫣红,花香四溢,长廊修竹,飞鸟池鱼……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宽敞明亮的演讲厅,功能齐全的小剧场,大气的教学楼,“放飞”雕塑,“春华”、“秋实” 刻石,“成才于斯”匾额,“一中赋”木刻,“和”字打头的校园路名,典雅的校史陈列室,朴实的《松江一中报》、《教育科研》……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近来我们又在环境营造的精致化方面有所改进。如在新疆部的教学与生活区域,尝试用师生自己取材于校园生活的摄影作品装饰墙面;校园橱窗,围绕宣传教育的突出主题进行系列化布展,如今年配合“世博”宣传就更新了多期内容,分别是世博理念、主题与历史,世博场馆效果图,学生参与世博的宣传、实践活动,世博场馆实景图,世博宣传招贴画,松江一中教工“世博之年看神州”优秀摄影作品展等。
五、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优化健康育人环境
和谐美丽的松江一中,是上海市的“安全文明校园”。为了确保校园安全卫生,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抓好宣传教育。学校经常利用会议、板报、电视、广播、网络、印发材料、知识测试、问卷调查、演讲征文、开设课程等手段对师生进行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编写了《松江一中安全教育读本》,从交通、用电、消防、实验、饮食、疾病、寝居、运动、出行、交往、网络、拒绝毒品、应急救护等方面列举了一些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对如何规避及应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与指导。
抓好设施建设,注重发挥“技防”和“物防”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学校聘用上海保安公司的专职保安人员18名,内部另设4各保安岗位。有消防管理人员2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1名,安全保卫管理人员1名。化学实验室、财务室、档案室等都装有防盗门、窗。学校每一幢大楼都安装了110联网报警系统,每一个教室都安装有二次报警系统,校园内有三套电子监控系统、两套红外线监控系统、五个110紧急报警按钮。消防系统有专职保养单位每季度进行保养维护。电梯有专门资质单位予以保养维护,有特种设备检验所予以年检。学校全年安保经费达100万元左右。
抓好常规管理,注重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学校建立了安全应急反应机制,明确安全岗位职责,规范管理。多年来坚持值周班制度和晨扫制度,即每天早晨到校后全校学生都要进行晨扫,范围覆盖了教室、寝室及其它公共部位,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岗位,每周专门有一个班级负责全校的卫生督查。学校食堂管理规范有序,卫生等级为A级。
六、重视社会关系建设 努力促进开放和谐
学校十分注重培育关爱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依法治校,规范管理,让员工们在公平公正、宽松舒畅的环境中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学校颁发的《松江一中教职工手册》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财,尽量减少人治的成分,并努力变“他律”为“自觉”,进而形成优良的学校制度文化。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努力做到人尽其材。校内各种评优活动,学校总是充分发扬民主,发动大家自荐、互荐,民主评议,择优推荐。校内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服务明星以及文明组室的评选只严格标准,不限定名额,从而在全校形成了比学习、比效益、比贡献,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学校管理的人文情怀,使人感受到理解、尊重,体贴、关怀。学校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倾听群众的心声,乐于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做群众的知心人,让大家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温暖。
学校建立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制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确保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班主任对学生的家访率达到100%,有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同时设立校园开放日,让家长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过程,了解子女课内外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关系。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91472等部队签定了军民共建协议,加强军民合作,加深军民情谊,我校每年都认真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以推动同创共建活动的深入发展。学校还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目前已经和岳阳街道醉白池、长桥及中山街道蓝天一村等居委会结为共建单位。每年的寒暑假,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主动到社区报到,为保障暑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正常开展发挥积极作用。学校与本区新浜中学结对。每年选派了优秀教师去新浜中学支教。
学校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志愿者服务”(群体)活动。每个班级团支部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主要面向社区,采取“基地+网点”的服务模式。以学校的共建单位长桥居委会作为主要的培训“基地”,由各“志愿者服务队”根据自身优势及特点,分别与永丰社区(街道)团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分会、醉白池居委会、康佳托老所、中山幼儿园、九峰居委会、金沙滩居委会、安徽驻沪利民学校、南门居委会、天乐居委会等多处签订了志愿服务结对协议,形成一个个服务“网点”。“志愿者服务”形式多样,如走访慰问、助学帮困、维护交通、街头宣传、啄木鸟行动、打扫卫生等各种宣传实践项目。为了保证活动的长期坚持,我们还采取了志愿服务组合传承机制。高二升入高三后,新入学的高一班级马上接替,享受传承下来的志愿服务资源。这样的传承机制,使得服务对象享受到不间断服务,并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创立优秀服务品牌。
结语: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的创建,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使我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又上了新的台阶。当然,我们也深知,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领域要开拓,还有许多瓶颈要突破,我们将以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和谐校园)为契机,继续以创建工作为动力,创造新的业绩,攀登新的高峰。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