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教案



作者:刘尚芬    转贴自:历史教研组


 

罗斯福新政教案

 

执教者:松江一中 刘尚芬

  间:2006112日(星期四)

        全天第七节课、下午第二节课(2:10—2:55

  点:四号楼 高三(13)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

1)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征、影响。

2)引导启发学生养成运用具体史实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意识与习惯(即有:“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唯物主义治史观点)。

3)从文明史的视角来诠释,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交融。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史料,层层提问,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得出“史论”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辩证的看待文明的含义与其多样性。

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体现了文明的进步。在“讲求实力、实效”、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改革创新才是一国保持独立自主地位、发展强盛的出路所在。

3)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与内容。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意义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回顾法、问题法、启发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

四、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美国现代化文明里历程中面临的一次极大的挑战,美国直面危机,积极实施新政,摆脱了危机,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方面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方面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从文明史角度导入)

新课

 

一、经济危机使美国往地狱里冲(新政实施的背景)(板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使人类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作为这场经济危机的肇源头、作为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美国(接显示)

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GDP 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因为亏本,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板书)

(显示:“胡佛村”及其“村民”等图并讲解)

师:胡佛曾在1928年竞选时预言:“让每个餐桌都摆上一只鸡,车房中有辆车”。可不久就被经济危机无情粉碎了。当时的美国,随处可见饥饿的人群在垃圾堆中寻找食物,胡佛被讽刺为“饥饿总统”,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胡佛成了美国历届总统中最受讽刺的一位。

师: 20万退伍军人向华盛顿进军,要求政府提供生活保障,法西斯势力有所抬头,社会动荡不安。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师: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

(显示)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师: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厦即将坍塌,危机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是美国现代化文明历程中面临的及大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斯福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击败胡佛胜出,于19333月就任美国总统。

(播放影音资料——罗斯福生平)

在罗斯福看来,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加强政府对生产和消费的控制,同时解决工人的失业问题。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解决的

二、“新政”把美国拉回人间(罗斯福新政措施)(板书)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板书)

显示: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罗斯福于19333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师:假如你是罗斯福,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恢复银行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生:(略)首先对银行停业整顿,关闭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银行,由国家支持大银行开业。

师:如果某家大银行最后也倒闭了呢,存款还不是没有保障吗?

生:(略)

师:政府成立一个保险公司,对一定数量的存款进行担保。

当时,在金融体系陷于瓦解之际,人们普遍不敢把钱存进银行,是因为银行随时可能倒闭,银行缺乏信用,储户的存款没有保障。罗斯福是这样做的:

显示:

 “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的权力;管制证券业。国家公布的法令有《紧急银行救济法》、《联邦证券法》、《银行存款保险法》和新的银行法等。到1933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

师:罗斯福对银行和金融业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有何作用?

生: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起了巨大的作用。

师:到1933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该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2、调整农业政策(板书)

(显示)

材料: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世界通史》)

师:农业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农产品的过剩,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略)

师:如果你是农民,你接不接受,缩减耕地,损失很大的。

生:(略)

师:屠宰的牲畜能不能拿到市场上卖?为什么?

生:(略)

师:这样可以使农产品价格回升,为了防止在农业生产恢复的基础上再次发生新的危机,继续规定由政府确定农产品的价格和农业商品的年产量,用财政手段维持这些限制,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减少生产盲目扩大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的降低,逐渐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状况逐渐好转。

3、复兴工业(板书)

(显示)

材料: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世界通史》)

师:《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工资工时法》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可结合引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来考虑。

生:(略)

师:可结合引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来考虑。从解决“生产过剩”和“消费量不足”等问题入手。

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的各项措施,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了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另外,对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调整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在工业国家,工人是最大的消费群体,提高工资,工人有收入了,购买力强了,也解决了消费不足的问题。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板书)

(显示)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一方面减少了失业人数,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另一方面也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显示)

(展示通过“以工代赈”兴建的大型工程的图片)

想一想,说一说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的经济顾问你会赞同发放救济款的方式还是政府大模兴建工程的方式?你要如何说服罗斯福采纳你的意见?

生:(略)

(显示)

大规模兴建公程能达到的效果有: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社会矛盾也会有所缓和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稳定社会秩序。

5、这些公共建设工程也为日后美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各措施的作用。

(显示)

罗斯福新政措施表:(课后我会放到电脑里同学们可参照整理笔记)

内容

具体措施

整顿银行金融(起点)

制订“紧急银行法”,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恢复银行信用。

调整农业

缩减耕地,屠宰大批牲畜,加强“计划种植”。 提高农产品价格、农场主收入和农民购买力

复兴工业

(核心)

通过《国家复兴法》,要求资本家遵守“公平竞争”原则;雇员有权加入工会,并选出代表同雇主集体谈判合同,规定最高工作时限,最低工资额,禁止使用童工。缓解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工赈救济

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扩大消费、刺激生产。取得社会效益。

展示漫画及资料

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上述措施中,有没有贯穿始终某种共同特点?

生:

师:这种改造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前提下进行的呢?

生:师:这也是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鲜明的特点。罗斯福“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新政“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目的是“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换句话说,在罗斯福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动摇,而经济制度可以进行改造,改造的办法就是运用政权的力量加以干预。

师:很好,事实上,罗斯福新政正是采用大规模的国家干预,在保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从而形成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也就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

生:(略)

罗斯福新政实质特点:(板书)

实质:动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生活,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板书)

 

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某些弊端(板书)

如果说“南北战争”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继续,那么“罗斯福新政”就是美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大调整、大改革

师:罗斯福的“新政”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显示)。

师:推行这些措施有没有效果呢?有和效果?

生:(略)

三、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板书)

(显示)

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1、作用:(板书)

1)、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板书)

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板书)

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新政的四项措施,就像四根新的柱子,将濒临倒塌的资本主义大厦重新支撑起来,而且让它更坚固,更持久。

讨论:除了这些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罗斯福新政还有何影响呢?

(结合第三部分的三则材料)

小组代表交流:(略)

师生共同归纳如下:

2、影响(板书)

①、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板书)

师:新政时期,行政权力全面扩张,确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新的三权分立格局。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正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所以美国的共和制也称为总统制共和制。

②、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板书)

在危机期间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未的欧洲工业社会,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是最早在法律文献中使用“社会保障”一词。也正是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才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对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板书)

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师: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新政继承了美国民主主义传统,并代表了改革的趋向,在灾难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一改以前美国历届政府所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国家政权大规模干预经济活动之先河,局部地调整了原美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应现代经济运转的环节,限制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过程中的某些负面效应,这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师: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走福利国家道路。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

罗斯福新政在维持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的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迅速而大规模地将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传统的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转变为当代资本主义,推动了现代化向前发展。

2、地位:(从文明史角度看)(板书)(略)

(显示)

(邓小平的话)

3、借鉴作用:(板书)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此问题老师在课堂提示,由学生课下完成)

讨论:罗斯福实行新政对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作用吗?

师:(提示:见课件)

师:(课堂总结)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启动市场和实施“再就业”工程,还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提纲: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2、新政的措施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2)调整农业政策

3)复兴工业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3、实质、特点

4、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1)新政的作用

2)新政的影响

3)新政的地位(从文明史角度看罗斯福新政)

4)借鉴

课堂总结(以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形式进行)

 

教学反思

这堂课结束了,但带给我的冲击还没有结束。课后我仔细回顾了本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1.突现文明史

本节课我力求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时,注重从文明史角度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新政是美国现代化文明里历程中面临的一次极大的挑战,美国直面危机,积极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摆脱了危机,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2.材料丰富,有实效

为了丰富课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我精心挑选相关的材料、图片和视频,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现一个鲜活的历史,以问题教学法层层深入,启发学生,并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既能直观而形象地落实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探究等能力得到自然提高。又弥补了教材的缺陷(新教材史实的严重不足),实现了课程开发,从而落实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分析透彻

这堂课重点(新政的措施)突出,在分析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措施时,我先让学生以“美国总统”的身份想想能采取什么手段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关于这个角色扮演的课堂设计,学生表现出无比的热情,)同时我又推出材料,层层设问,深入分析,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措施分析透彻了,新政的实质、特点、作用等学生自然就能归纳出来,可谓水到渠成。

4.信息量大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强教学的信息量,帮助同学们形成历史空间概念,并使所学知识形成系列化结构。

但本课尚有不足之处,如为了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将近两节课的内容放到一节来上,接近尾声时显得时间仓促,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若把“影响”和“借鉴”放到下节课上,就从容点了,教学效果会更好些。还有不少同学课堂上虽能积极思考,但不善于发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今后在这些方面多做工作、多改进。

总之,开这样一堂课,很累,但也很锻炼人,收获也很大。今后要扬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刘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