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光荣的荆棘路——勇者之路

光荣的荆棘路——勇者之路



作者:姜雅芹    转贴自:语文教研组


 

选课初衷:

提起安徒生,同学们都知道他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打火匣》《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曾经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200542日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他的灵魂飞翔了二百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他曾深深地打动过无数纯洁欢乐的、善良美丽的乃至忧伤沉郁的心灵,因为他不仅让世界各国读着他的童话长大的人认识了童话世界的美好和纯真,还让人们共同经历和体验过了同在童话世界之中的现实和理想。对学生而言,这个生前坎坷但依然对世界充满热情的童话大师以及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兴趣点。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光荣的荆棘路》却是安徒生对成人世界的一次观礼,他用诗意的语言、满怀的热情以及勇者的殉道精神演绎了这篇送给成人世界的文章。在童话之外,安徒生还有什么样的作品,这是学生们所关注的,也是我选择这篇文章的又一个原因。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一种精神,即: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们所走过的人生道路虽然遍地荆棘,但却是无尚光荣的。“这条路看起来像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连接着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这种历史的反思精神对正在求学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也许是深奥的、甚至是不可理解的,谁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顺畅一些?然而,对于有大理想、大智慧、大气魄的人而言,传播真理者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要树立为真理殉道的精神。我们是人类文明的享受着,更应该努力成为人类文明的推动者。

 

课前准备:

1、学生网上查找有关安徒生童话的评论。

2、下发余杰的《<压伤的芦苇>(代序)》。

3、下发文章中提到的12位先驱为真理殉道的事迹材料,认真阅读并完成下列表格。

附表格:

姓名

格拉底

菲尔多西

 

高斯

伽利略

克里斯蒂安二世

杜却·布拉赫

格里芬菲尔德

伯特·富尔敦

时间

B.C.

470B.C.

399

B.C.

850

左右

 

 

 

 

 

1412

1431

 

 

 

 

或成就

 

 

 

伟大的诗人

科学家

 

 

 

 

 

丹麦的普罗米修斯

 

 

 

 

 

 

 

意大利

 

 

 

 

 

待遇

 

 

 

 

 

讥笑

 

 

 

 

 

 

分析或感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列举的大量历经人生艰难奋力披荆斩棘的真理殉道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掌握评析历史人物的方法,以及从细节勾画历史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品味文章诗意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感受安徒生“在这清醒的片刻中”体验到的那抚慰一切创伤的无比幸福的心。体会文中蕴含着的历史反思精神,体会“艰难困苦是人类进步的宝贵财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首先,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导语一定要充满激情、充满哲思,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历史的长廊里,有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们高唱着凯歌,无怨无悔地从这上面走过,他们堪称为人类的善人和殉道者。然而,人类要如何才能学会公平地对待生活中的这些善人和殉道者,难道总是要“等到永恒的未来”才能给予这些先行者以历史的承认吗?我想大家在学了安徒生的作品《光荣的荆棘路》后会对此有所认识有所感受。

接下来我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觉得感触最深的段落,并交流了最直观的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这是一篇充满激情、充满哲思的散文,如果学生没有最起码的对文本的感情认同,就无法进行下一步深入的品读和探究。

(有五位学生站起来朗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交流了看法。最让我高兴的是他们的朗读是那么的有感情,以至于得到了其他学生热烈的掌声,因为平时课堂上我不大主张动不动就鼓掌的,可见这掌声发自学生的内心。)

我也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自己所欣赏的文段。

有了对文本内容及情感初步的感受,接下来我让学生交流了课前的表格,这一环节很快就结束了,接着我提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

问题一:结合12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归纳他们人生之路的共同点,并体会作者对他笔下的人物所赋予的情感和评价。

(有了前边的师生交流,这个问题一抛出去,同学们很快有了反应)

学生:人类啊,当灵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后,你能体会到在这清醒的片刻中所感到的幸福吗?”作者用这充满诗意和力度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哲理:只要是为了人类的进步而付出,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感。

学生:“故事和真事没有什么很大的分界线。不过故事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一个愉快的结尾,而真事常常在今生没有结果,只好等到永恒的未来。”这句话似乎在强调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现实世界和童话不同,那些人类历史上的先行者往往在奋斗中饱受磨难,甚至至死为止得到的也只有误解甚至死亡,作者对此感到痛苦和悲悯。

(一名学生马上站起来反驳)

学生:但是这种悲悯绝对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最终情感,请看这句:“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象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联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这是说先行者因为他们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而被荣幸的选为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工程师,那么他的孤独、痛苦甚至磨难就是命运赏赐给他的厚礼,是对他高贵的灵魂的嘉奖。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名学生表示赞同并举手要求发言)

……

学生:“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承载了历史的使命,就要提前做好不被理解、甘愿寂寞甚至饱受磨难的准备。这条路真的是充满荆棘,坎坷万分,但是,这也是一条把人类带入文明的光荣之路,能够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一定是人类的先驱者。

(最后一名学生已经为这个问题做了精彩的总结。我的第一个问题的设计目的也是解决“荆棘路”“光荣”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通过学生的交流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有这个问题铺垫,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既然这条光荣过的荆棘路没有尽头,而人类又在不断的进步中,那么,在这条路上行走的古今中外的先驱者一定还有许多,请同学们再列举几位。

学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流派。当时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开办私塾,教授学生,最后带领学生周游列国,风尘仆仆,颠沛流离,遇到的磨难有无数,但终其一生也未看见学说被采纳的一天,孔子也是走在荆棘路上的人类思想的先驱。然而到了汉代,儒家学说终见天日,孔子也被尊为圣人。百代之后,更是为世界思想领域所尊奉。

学生:因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上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为了真理坚决不向教会低下昂起的头颅。在他心中,科学胜过一切,他四处逃难,遭遇追捕,甚至无法回到自己热爱的祖国,最后被信任的朋友出卖而被捕,为了科学而献身。但是,真理是不会被淹没的,他的灵魂见证了科学的胜利。

学生:现代史上的鲁迅……

(苏轼、秋瑾、老舍等等都被学生一一列举出来)

学生:古代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老师:花木兰?请同学们说说看。

学生:这个例子不恰当。我们课文中所列举的先驱者都是在当代不被理解甚至遭受迫害和打击,而花木兰虽然迫不得已替父从军,但毕竟有一个很美好的结局。

(我看见学生频频点头以示赞同)

问题三:那么,文章中以及同学们列举的这些不同领域的先驱者,是不是天生注定的圣人,我们只能仰视而无法超越?

(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我能感觉到同学们没有等我让他们交流就已经开始交流了,几分钟后发言开始、)

学生:我认为这些人在不同的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与他们的个人努力分不开的,他们的伟大足以让后人仰视。但是不是不可以超越。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但是显然他还没有切中关键。)

学生:我认为他们出生时也是普通人一个,是后天的培育使他们增强了使命感,进而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但却是无比光荣的探索之路,成为了人类的先驱。我们应该仰视他们,因为我们享受了他们用智慧、勇气甚至生命带来的文明。但是,既然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人类的历史也总有许多的奥秘需要解开,那么,这样的先行者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许,我们中就会有人因他的勇气和智慧超越时代而被荣幸的赋予这样光荣的历史使命。没有人只应该享受而不付出,人活着的最大价值是服务于全人类。

(掌声,热烈的掌声!)

我用最简洁也最有力的语言结束了这节课,并布置了作业:

选取一个历史人物 ,采用课文中的细节勾画的写法来评析这个历史人物。

(下课铃声响起。)

教后记: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优秀文章。可以引领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放眼全人类。然而,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往往会让他们感觉老师这是在唱高调、说大话。那么,怎样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这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切身感受他们在为人类历史的前行甘愿献身的精神是我最要动脑筋的,否则中途一不小心就会流于空讲上去。于是,我先从文本的充满哲思、极其耐读的诗意般的语言入手,通过朗读和交流感染学生,拉近他们和文本的距离,再通过问题的创设由浅入深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心灵世界,充分感受这些人类的先驱者不屈的灵魂和伟大的精神,和作者在文中传达出的同情、悲壮以及激奋的情绪产生共鸣,从而在心中印上自己最深执的崇敬。

更重要的是,我要引领学生从这篇文章中找到一种人生的活法,认识一种人生价值的取向,进而树立或者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姜雅芹

                                              20071


作者:姜雅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