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教师批评权

教师批评权



作者:王洁    转贴自:语文教研组


 

教师的批评权,顾名思义应该是批评教育的权利,因为行为主体是教师,所以批评的目的必须是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是权利更是义务,否则就愧对教师这一身份,愧对家长社会的托付。而教育学生的手段可以有很多,讲道理、同伴互助、批评甚至惩戒,这个惩戒一度被称作体罚。笔者以为这些手段都是必须的,古今中外都在使用。那么体罚为什么不可取,关键就在于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以教育为目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惩戒就决不是体罚;如果是为了个人泄愤,学生无法接受才演变为全社会深恶痛绝的体罚。同理,以教育为目的的惩戒是可行的,以教育的目的的批评自然是必须的,甚至是“天赋之权”。

怎样区分以教育为目的还是以发泄为目的呢?除了教师心中的一把尺子,更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初衷。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期许,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对个人和集体带来的不好影响,让他们接受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改变这个不好影响。当然,对于我们这些聪慧、敏感的学生,对他们说什么是无济于事的,他们还要看你是怎样做的。你要把对他们的感情融入到平日生活的点滴,不要寄希望于出现问题准备批评时再表现出爱和期许,他们是不会接受的。不要觉得这有多难,对学生的爱和期许对教师而言不也是必须的嘛,也应该是“天赋之权”。

笔者班级男生居多,而且是不太会学习、自律性不佳的男生。他们自己说,他们希望我每时每刻都在教室里,因为他们见到我才会想起来要学习。可以想见,迟到、不交作业、课间玩手机……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面对十七、八岁人高马大的男生,如何让他们对你又敬又怕?不拿出一点批评、惩戒自然是不行的,当然也只有以爱和期许为前提的批评才不会引发他们的逆反。

有人迟到,好的,给大家一个理由,如果理由是大家可以接受的那就下不为例,否则就意味着给班级抹黑了。而在开学之初共同制定的班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给班级抹黑,那么怎么办?想办法把给班级抹黑的影响消除掉,为班级做一点好事,比如说卖垃圾、给同学讲一道题目、擦玻璃……以上都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制定的,都是发自内心的自省行为,也不用老师多说什么,迟到照做就是了。

不交作业,好的,拿出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理由。没有,那么自己想一想要不要学习,作业应不应该做,何去何从自己选择。当然为了惩戒晚交作业的行为,除了补齐,还应该多做一些,否则以后大家都效仿怎么办?至于多做什么,协商决定。

玩手机,好的。这个不需要理由,先没收,因为校规明确规定了手机的使用要求,违犯了自然没有话说。什么时候能拿回去?看表现呗,成绩提高一半,比如原本在班级排名为30,下次考到15名以前就可以拿走了。我手里最多时有3PSP6个手机,每次考试后逐渐减少,当然也会不时增加。对此他们从无怨言,说个不恰当的比喻,愿赌服输,既然愿意冒险做明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很多同学的成绩因此而突飞猛进,这真让我感叹教育的悲哀,父母的无奈,多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不能使他们醒悟,一个手机就会激发他们的潜能。

这些惩处、加罚、没收的方法当然也算批评,都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批评。可见批评的手段可以是多样的,除了让学生感觉到对他们的爱和期许这个前提,还要注意方法的多元,有时要可选择,既让他们可以完成,又不会伤害他们,达到教育的目的即可。

我们为人师者要时刻想到他们是我们可爱的学生、是一个会犯错的正常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充满爱、理解和期待,甚至有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优点,闭一只眼看小毛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上帝都会原谅的孩子犯的错误,不要对学生太严苛,更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这才不会在面对学生时把批评教育变成批评发泄。


作者: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