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二进行的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活动中,我作为高三历史班的同学进入高二的班级开展了一堂宣讲“一二·九”运动的班会课,可以说是感触颇多。刚接手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是满心的欢喜与好奇。高中三年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能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以“小老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为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讲课,对于每一位历史班的同学来说,我相信都是一项艰巨且有意义的任务。
我们在历史教研组刘尚芬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梳理了“一二·九”运动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制作课件、筛选图片、研究上课形式、讨论互动环节……经过一系列的备课活动,我们在熟悉讲课流程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学习上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知识掌握的连贯性不够、知识结构框架较模糊等等。结合这些问题,我们又利用课余时间与老师展开了讨论,在一次次的调整、补充、完善中,我们也完成了一次自学学问、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充实的过程。当我们拿着被改得字迹潦草的讲稿,带着忐忑的心情走进高一、高二的班级的时候,我们心里除了一丝紧张,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当我在为高二的同学宣讲“一二·九”运动的时候,我感到的是巨大的使命感。或许这个词的分量很重,但当你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时候,你就是得为你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负责,因为它是知识,这也毫无疑问地让我们了解了老师这一职业的艰辛与不易。
活动结束后,班主任组织我们相互交流当“小老师”的感受,有人说“当老师感觉很好,很有霸气。”有人说“无论准备地多充分,当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觉得没办法像平时一样侃侃而谈。”……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感触,相同的是,我们都通过这次当“小老师”的经历锻炼了自己,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应变能力都有所提高。我想,这样一次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过程也使我们真正了解,学习就是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表述,把课本里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积淀。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兴趣、增强动机、坚定信念,有利于质疑探问、拓展思维、深度理解。
通过这次活动,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想学、主动学、会学、坚持学的学生才能具有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品质。
希望同学们都能通过自主学习看清自我,在自学学问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