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用爱感化冰冷的心

用爱感化冰冷的心



作者:杨婷玉    转贴自:松江一中


这是我工作第一年接手的第一个班级,第一天开始接触这个班级,拿到学生档案资料时的忐忑不安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对于即将认识的44位学生以及他们各自的家庭,我觉得这无疑是一件极富挑战和意义的工作。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样的,更不用说是44位学生了。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从家访开始我就发现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学生的确在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目标理想以及为人处世方法都大相径庭, 虽然面对种种差异, 但这也激发了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中的小C同学慢慢引起了我的主意。其实,家访时我对小C的印象是讲礼貌,听话懂事,不敢违背父母老师要求的好孩子, 军训时以及开学之初, 他的表现也是积极认真,让我感到放心。可是这个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却让我大跌眼镜,后来我就开始关注他了,虽然上课不会说话,但其实他时不时的会走神,笔记想记就记,不高兴就听听而已;同时,我发现曾经常常挂在小C脸上的微笑也日渐稀少,而且他的表情也越来越忧郁,更有甚者,他还在大爆粗口, 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日渐疏远。这种种种种的表现引起了我的主意,更引起了我的担忧。
于是我决定与小C的父母沟通交流一下,发现原来小C不仅在学校表现不佳,而且撒谎也成了家常便饭。他的父亲最后也只是随便敷衍我一下,说会严加管教的,但是后来也不见好转呐!而且,当我和小C交流的时候, 他也不理不睬, 无动于衷。不管我说什么只是低着头,偶尔点点头,问他最近情绪为什么这么低落,他不吭声,我感觉这个学生变得很冷漠,一点都不理会老师对他的关心。当时我想这可不是我过去认识的小C了,再这样下去小C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再度恶化,我决定再次联系他的父母。经过我几番询问,小C的母亲终于在沉默片刻之后,在电话另一头支支吾吾地告诉我其实他和小C的父亲已经离婚了。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不能片面地来评价一个学生,其实在学生的各种情绪背后其实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和小C母亲真诚沟通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离异家庭的孩子会遭受如此残酷的心灵创伤和打击, 特别是小C的父亲,离异之后对儿子的态度更是100%大转变,对他完全放任自流, 更令人气愤地使他还不准小C的母亲关心儿子。于是,我决定,要用自己的关心和关爱来感化小C。而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教人不变不是教育。我觉得把离异家庭学生教育好,既是教师的职责,更是衡量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那么针对小C的特殊情况, 我决定展开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真正地尊重和信任他,发自内心的关心他,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实际困难;(2)诚心诚意地爱他,让师爱填补他心里上的空虚,给他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乐于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和帮助;(3)深入细致地了解他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进行鼓励和表扬;(4)坚持严和爱的结合,爱学生但不放纵学生。
当然,把握教育契机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每一次考试之后,我都会找小C谈心,帮他一起分析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另外,也不失时机地开导他的情绪,让他尝试理解父母的决定,当然更重要的是理解辛苦养育自己的母亲,我告诉他,他在学习方面自觉地表现和优异的成绩是他妈妈能够得到的最大慰藉。说到这里,我觉得小C的眼睛有点湿润,这是那么多次我和他沟通以来,他反映最强烈的一次,我知道我已经感化了他那冰冷的心,说明这个学生仍有很多进步的希望和可能,对的,我决定不能放弃小C。趁热打铁,小C的父母的态度也是我感化小C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小C的父亲终于答应让小C的母亲来照顾小C,也答应会关心和支持他的学业,比起之前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育态度真是大有改观。而小C的母亲也非常让我感动,她主动说要陪儿子学习,问我拿了不少复习资料,联系了其他任课老师。经过一段时间,我也发现小C有所转变,情绪稳定了,笑容多了,态度也缓和了。当然,学习上,他还是不够努力,于是“五·一”假期前,我在一次和小C进行了一番长谈,从我开始说话时,他就看着我, 这一点也让我颇为感动,过去和他谈话,他绝对会逃避我的目光,而且也不好好站着,左摇右晃动个不停。我当然暗自欣喜,于是抓住机会,鼓励他最近的转变,同时也关心地问了一下他和妈妈的近况等,让他和我的谈话更加放松自然。接着长假的契机,我关心的询问小C的假期安排,学习上有何打算?当然我也借着英文老师的优势建议他说,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适当的放松和娱乐业是必要的,说道这里小C也主动向我保证说,一定会好好利用“五·一”假期,不让妈妈还有老师我失望的。
当然小C的转变只是一小步,他的家庭毕竟已经破碎了,他的心也已经收到了伤害,我会继续关注小C情绪上的变化和学习上的近况。我始终坚信家庭不健全的学生也能成为人格健全的阳光少年,他们也有享受其他同龄人一样的机遇和成功。做为一位人名教师,我更加需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唯有心灵健康了,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者:杨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