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我校在区中学生读书节上获得表彰

我校在区中学生读书节上获得表彰



作者:吴超峰    转贴自:政教处


     10月21日下午,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学联联合举办的“心灵对话,共享成长”松江区中学生读书节总结表彰会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我校自读书节举行以来,分别开展了“我最喜欢的十本书”推荐活动、团干部与中学生读书心得座谈会、“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比赛并参加了松江区中学生读书交流会。在广大学生中起到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积极影响。

      此次表彰会我校喜获丰收,共有11名同学获奖,其中高二(5)班方圆同学在会上交流了读书心得。

附1:获奖名单

一等奖:高二(5)班 方  圆

二等奖:高二(11)班   

三等奖: 高二(7)班   朱慧丽、李琦薇

鼓励奖: 高二(1)班 冯珣珣   高二(11)班 诸晓蕾   高二(5)班 陈乐融 

高二(3)班   婷  高二(11)班 沈丹青  高二(6)班  钱华玲

高二(10)班 马寒艳

附2:大会交流文章

飞扬的梦——与书同行
高一(5)班 方圆   指导教师:秦风
     每每抚摸那些隽永的词藻,我,便决心与它同行。每每凝视那些温婉的字句,我,便决心与它同行。带着我飞扬的梦,同行。
     我十六岁的眼睛无法洞悉大文豪鲁迅对时弊的抨击,无法推测风流才子徐志摩对爱情的抒发……但是,我可以用我单纯却又复杂的情感走进他们这样、那样的生活,去品析那些活在过去的人们,触摸历史的脉迹。
     如了父母的愿,我,喜欢文学。但更确切地说,我,喜欢宋词。曾将那本梦寐以求的《宋词三百首》彻夜苦读,读出几分易安的闲适、几分永叔的惬意、几分东坡的豪爽;曾为那份心底的感动品茗静思,好像只身一人活在宋词的世界里。我鄙弃喧嚣的市井,向往恬静的生活。
     背靠着书房里那架黑色的钢琴,在柔和的桔色灯光下,像婴儿一般熟睡着,不被任何人打扰。手中还捧着那本精装彩图版的《宋词三百首》,淡粉色的书笺在丝丝仲夏夜晚的微风中滑落在地板上,一切都是那么沉寂,却又那么……
梦里,我一身绫罗,容臭、玉环系于腰间。执白莲扇,素面朝天立于苏府门外。身后白墙灰瓦,簇拥着一条细细的小河,一弯青桥下,斑驳的乌篷船诉说着北宋的兴衰。
     漫步走过伴于芙蓉水面的竹林,我轻扣卷帘,一位身着琉璃白袍的老翁,立于朱红色的雕花窗前,两鬓白发在风中微摇,间或轻声叹息,叫人心中些许怅惘。我上前搭语:“小女子清秋,今冒失来访,望先生见谅。”东坡先生忙还礼道:“久闻小姐芳名,乃京城第一才女,老夫已恭候多时,请。”言语间,我们来到了伫立于芙蓉水面之上的凉亭。见东坡先生待人豪爽,我便直截了当地求教诗文。
      一同阔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构思奇特、境界虚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超脱见解、才气飘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情深挚、胸襟豁达……畅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思愁、“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的真切、“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的感伤……罢矣,但见东坡先生掩面而叹,暗想是为亡妻而叹。我不得不否认一些人的观点——苏东坡“风流”一生。只是因为《阮郎归》中的少女、《定风波》中的歌女和《诉衷情》中的琵琶女吗?真是枉费东坡先生满腔的热血豪情!且看那《念奴娇》中的浩荡长江,日夜东流,心如波涌;那雄奇险峻,惊涛拍岸,江山多娇。豪迈之情唤醒了多少沉睡着的热血精忠的英雄……
东坡先生笑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难得清秋你明白老夫的良苦用心。”亭外,莲,独放。他的笑容亦带着一种莫名的感伤……我顿悟:苏轼的一生怎一个“愁”字了得!正所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阵嘈杂从耳边掠过,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捧着手中的书轻叹。掩卷沉思良久,飞扬的心仍不愿落下。忆起梦里的种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依稀见得东坡先生头插雪柳钗,长发高高束起,剑眉、鹰眼、挺鼻,着长衫、佩白玉,宽大的袖口掩着竹卷……或泛舟湖上,任小舟随波荡漾,饮酒作词明志向;或一壶烈酒,一匹骏马,夕阳草原策马扬鞭;或风雨飘泊后,踏进漫漫黄沙,消隐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深处;或依清潭老藤而居,吃斋静坐,参禅悟道……恍惚间,大师已飘忽仙隐。
 
      画外音:
      回首与书同行的十多番年轮,没有资格说收获颇多,但总是从中学到了些什么。我想我该沿袭原有的路线,在这条路上继续走,继续我和书的故事。
飞扬的梦,与书同行。 

作者:吴超峰